如懿死后如何安葬(如懿死后也无祭享)
如懿死后如何安葬(如懿死后也无祭享)佐领那尔布之女,本名青樱,出生上三旗满洲大族乌拉那拉氏。 人物事迹 此名太后是为告诫如懿完满难求,有时候退而求其次便是满足。然而最后竟是一语成谶,如懿如懿,一生未能如意。 "肤色如雪,沉静如冰,明澈眼眸,一双美目沉得辨不出颜色,纤细的柳叶眉,长长的睫毛如寒鸦欲振的飞翅,纤美挺直的脖颈,细长的手指,白藕似的细腕。" 书中对如懿的手指、眉眼、身姿、肤色有多处侧面描写,但在佳丽云集的后宫,仍算不得最美,须得在姹紫嫣红的娇艳中,才显得格外出挑,如萼华绿梅,美玉翡翠,沉静的散发出温润光华。如懿的美应该是和意欢很相似的。只是外貌上,如懿不及意欢。
垂眸敛凝眉,犹见青樱弘历,绿梅芬芳,唯盼一生一次心意动;醒来万事空,红墙飞雪茫茫。悔否念否?也许本来清净还复去。
原名青樱,与弘历二字相对,有"青樱红荔"之美意。然而青樱盛放,红荔未见;红荔将熟,青樱已落。二人的青梅竹马之情终在婚姻围城中分崩离析。
因为自己姑母的身份而受牵连,处处遭人嘲弄,却只能忍气吞声。昔日的熹贵妃钮祜禄氏,当今的太后娘娘,顾及青樱的为难之处,特赐名"如懿"。
懿德的懿,意为美好安静。《后汉书》说'林虑懿德,非礼不处'。人在影成双,便是最美好如意之事。这世间,一动不如一静,也只有静,才会好。如懿,则意为世间完满的美好太难得,所以太后为青樱取名为如懿。
此名太后是为告诫如懿完满难求,有时候退而求其次便是满足。然而最后竟是一语成谶,如懿如懿,一生未能如意。
"肤色如雪,沉静如冰,明澈眼眸,一双美目沉得辨不出颜色,纤细的柳叶眉,长长的睫毛如寒鸦欲振的飞翅,纤美挺直的脖颈,细长的手指,白藕似的细腕。"
书中对如懿的手指、眉眼、身姿、肤色有多处侧面描写,但在佳丽云集的后宫,仍算不得最美,须得在姹紫嫣红的娇艳中,才显得格外出挑,如萼华绿梅,美玉翡翠,沉静的散发出温润光华。如懿的美应该是和意欢很相似的。只是外貌上,如懿不及意欢。
人物事迹
佐领那尔布之女,本名青樱,出生上三旗满洲大族乌拉那拉氏。
出身高贵,性情桀骜,清冷倔强,自尊敏感。喜爱梅花,尤其绿梅。被皇帝认为温柔而带清爽刚气。
被算出与皇后之位有命无运,外貌与魏嬿婉有三分相似。
孝敬皇后与景仁宫皇后的侄女,幼年随母入宫听戏,与四阿哥弘历有一面之缘。
少时于绛雪轩参加选秀,入选后被景仁宫皇后决议指婚于三阿哥弘时。青樱故意在与弘时的见面中表现得莽撞无理,流露出厌恶端淑公主的样子,使得弘时无意思娶她而作罢。而后因为言语间冲撞了景仁宫皇后,阴差阳错被景仁宫皇后做主改赐婚为弘历,成为其侧福晋以羞辱她,对外则美其名是由先帝和当朝太后指婚。
之后受邀与富察琅嬅、高晞月等指婚于弘历的的三人一同于漱芳斋听戏。青樱意图叛婚不做侧室,故意擅自修改戏文《墙头马上》的大团圆结局为悲剧,希望使弘历厌恶,不成想却打动了弘历。二人于戏台再见,情愫暗生。
而后于绛雪轩,四阿哥弘历准备选青樱为嫡福晋,但是此时此刻景仁宫皇后残害其姐姐的阴谋暴露,皇帝意图降罪乌拉那拉家族,与熹妃一同赶来驱逐青樱。弘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保住了于家族倾倒危难之中慌乱的青樱,但是只能给她侧福晋之位。青樱再次被弘历所打动,如此定下了情缘数十载。
入侍潜邸时,由于青樱身份尊贵,所以备受荣宠,地位仅次于福晋富察·琅嬅,与后来由格格晋为侧福晋的高晞月平分春色。
被身为嫡福晋的富察·琅嬅时刻防范,在李朝贡女(电视剧为北国贡女)金玉妍的献计下,琅嬅心腹侍女素练将进贡的翡翠赤金手镯里头掺和使女子绝孕的零陵香赐给二人。
为珂里叶特·海兰出头讨回一个格格的名分,并邀其同住,一生交好。
在潜邸中与弘历有着一生最幸福的时光,弘历视她为知己,无话不谈。渴望民间夫妻的平凡恩爱,希望弘历如此待她,不相疑、不相弃。
弘历登基后,册封为娴妃,地位在皇后富察氏、慧贵妃高佳氏之下,赐居延禧宫。(注:乾隆本是称如懿为慧,高氏为娴,可见原先欲立如懿为贵妃)
于册封为娴妃当晚去了景仁宫见景仁宫皇后,为免事后被人揭发而自己即时到寿康宫向太后请罪。
景仁宫皇后将史书无载,所作所为将嫁接给其姐姐。青樱因为自己的姑母尴尬的身份而受牵连,处处遭人嘲弄,却只能忍气吞声。皇帝多加爱护,却也不得不为大局而权衡。
太后因与景仁宫皇后之间的恩怨,对待如懿毫不留情,处处打压。作为太后权衡富察氏皇后的棋子,太后特此赐名"如懿"。
劝说乾隆封生母李金桂为太嫔。
后发现宫人苛待大阿哥永璜,设计让皇帝知道此事。由乾隆降旨让永璜自己选择,因而成为大阿哥养母。
被玫答应白蕊姬诬陷以白丹花害其差点毁容,后因海兰而被还以清白。
因皇后赏赐加了零陵香的玉镯,长年佩带因而无孕。
利用皇后近身宫女莲心除去皇帝近身太监王钦后,被金玉妍设下连环计。金玉妍蛊惑富察·琅嬅的侍女素练,利用其操纵高晞月,陷害如懿残害妃嫔,毒害皇嗣,并收买贴身侍女索绰伦·阿箬作伪证,连皇后也蒙在鼓里。
如懿降为贵人,幽居延禧宫。太后为避免有人再欲加害如懿,再贬如懿为庶人,并打入冷宫。
在冷宫时,被慧贵妃毒害,在饮食中下毒,并投毒蛇。
如懿父亲那尔布去世,宫外却送来纸钱与冥纸,险被太后赏步步红莲。救下被吉太嫔行刺的太后而使如懿获得走出冷宫的机会。
此时海兰有孕,如懿无意间打坏玉镯,因而发现其中秘密。
皇后被高晞月与素练蛊惑,火烧冷宫,如懿侥幸逃生,被冷宫侍卫凌云彻所救。
惢心推荐御前大太监李玉及太医江与彬,成为如懿心腹。
海兰在放风筝为如懿报平安时,触怒为病子烦心的皇后,遭其罚跪。后又听到高晞月的言语,误以为皇后才是幕后黑手。病后大愈,海兰宛若新生,在金玉妍的耳边风下,怂恿苏绿筠害死皇后之子二阿哥永琏。
如懿服用少量砒霜,海兰给自服朱砂证明害皇嗣的凶手另有其人,绝地反击引得皇帝关注,身体恢复后复位娴妃,迁居翊坤宫。并将凌云彻调离冷宫,提拔其成为坤宁宫侍卫。
用计使怡嫔滑胎之事告白于天下。慎嫔(即阿箬)遭受到猫刑而惨死。
海兰生下皇五子永琪晋封愉嫔,并主动提出交给如懿抚养。
利用阿箬死时棺椁的蓝火做文章,使皇帝知道了慧贵妃多年来的所作所为。
在慧贵妃临死之前与纯妃苏绿筠一同晋封贵妃。
在皇后富察氏死后,被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嘉贵妃嫁祸如懿与西藏喇嘛大师安吉波桑私通而被禁足,惢心入慎刑司受尽酷刑。魏嬿婉假意在养心殿外跪求皇帝而博得皇帝好感。
海兰和凌云彻借八宝手钏陷害嘉贵妃,如懿成功解围。嘉贵妃失宠,贬嘉嫔,又降至贵人,并丧失九阿哥的抚养权。
大阿哥永璜因被小人教唆,而后被乾隆谴责受惊而亡。永璜死后,如懿被封为皇后,同时皇帝顾忌李朝颜面及金玉妍丧子之痛,在如懿封后两日复封贵妃之位。
此后几年后倍受皇帝宠幸,接连生下皇十二子永璂,皇五女璟兕,皇十三子永璟。
璟兕被魏嬿婉设计,利用金玉妍养的疯狗"富贵儿"咬伤,使其狂犬病发而死。
在金玉妍死前与之见面,知晓金玉妍与素练勾结的真相,感叹和富察·琅嬅在最好的年华斗错了人。
永璟在出生之时,魏嬿婉再次授意田嬷嬷捂住其口窒息而死,并嫁祸海兰,欲离间二人。
皇帝却听信天象谗言,致使如懿开始被皇帝疏远。
魏嬿婉因十三阿哥之死而受牵连而失宠,为翻身,设计让固伦和敬公主璟瑟之子蒙古小王子庆佑坠湖,假装下水救人,博取和敬公主的好感,并复宠。后二人结盟,共同对付如懿。
位居中宫时,恪尽皇后职责,监管着后宫,时时劝谏皇帝,为皇帝身体着想,劝谏并阻止皇帝在永寿宫令妃宫里寻欢作乐。
如懿因太后之命送其绝育汤给寒香见,致帝后离心,如懿被掌殴,皇帝晋令妃为令贵妃协理六宫,分走如懿权力。
揭发了博尔济吉特·厄音珠用凉药固宠,致其被幽禁永和宫。
恂嫔霍硕特·蓝曦与情人阿诺达在木兰围场相会被如懿与永璂撞见,因豫妃博尔济吉特·厄音珠的大叫,造成永璂被挟持,以至后来蓝曦与阿诺达五马分尸而死。
凌云彻被魏嬿婉诬陷偷肚兜,发配至木兰围场做苦役。后在木兰围场目睹凌云彻舍身救如懿,怒极!回宫后,魏嬿婉散播凌云彻与如懿的谣言。
察觉到凌云彻喜欢自己,但因心里只有弘历,而屡屡对凌云彻暗示以令其死心。
魏嬿婉指使茂倩与赵九霄诬陷如懿害八阿哥落马。
并利用茂倩(凌云彻之妻)与豫妃诬蔑与凌云彻有奸情,凌云彻惨遭受宫刑,导致净身,并贬至翊坤宫当太监。因凌云彻被阉而开始和皇帝之关系急速变差。
海兰为洗清如懿嫌疑杀死凌云彻;凌云彻心甘情愿受"加贴官"刑罚而死,死前留给海兰扳倒魏嬿婉的有力证物--红宝石戒指。如懿彻底失宠。
如懿下旨将豫妃关进慎刑司自生自灭、非死不得出。
此间魏嬿婉安插田嬷嬷之女田芸角,改姓胡氏,成为永琪的侍妾,蛊惑永琪,日日吹枕边风离间永琪与如懿之间的关系。
皇帝再次南巡时,召集一群以歌妓水沐萍为首的风尘女子在西湖上夜夜笙歌。
魏嬿婉不怀好意告知如懿,皇帝召幸风尘女子的消息,使如懿怒登御舟。
如懿因为劝阻乾隆不成,一怒剪发,从此二人也就彻底决裂。
被乾隆先行送回京师,并裁剪宫人吃穿用度,翊坤宫形同冷宫。
因断发忤逆,皇帝夺其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四份册宝,圈禁。形同废后。
幽禁翊坤宫不久患上痨症,命不久矣。
永琪凸显才华能力,封为荣亲王,魏嬿婉为防止如懿东山再起,授意胡氏暗害永琪,使永琪得上附骨疽之证。
永琪临终之前,向如懿坦白一切,却被赶来的皇帝听见,加之胡氏进见谗言,误会如懿因为凌云彻一事疏远永琪,使得永琪避嫌不用如懿的太医,最终病入膏肓。
如懿久病缠身,终拔刀自尽,容佩殉主而亡,以皇贵妃之礼入葬妃陵。丧仪由愉妃、颖妃打理,同时晋容嫔(寒香见)为妃,与愉妃一起抚育永璂。
魏嬿婉因如懿死前故作炫耀,被如懿以自尽方式陷害,被颖妃和七公主撞见,从而被皇帝怀疑。
如懿死后,海兰与颖妃等蒙古嫔妃结盟。
皇帝在此后十年一直缅怀如懿。
海兰安插、香见引荐与如懿容貌相似的宫女汪芙芷。
此后海兰、颖妃、香见联手压制皇贵妃魏嬿婉。
海兰暗中搜集嬿婉的罪证并通过婉嫔告知皇上,成功扳倒魏嬿婉,为如懿报仇。
由于魏嬿婉垮台洗刷冤屈,但乾隆因认为如懿希望自由自在不被宫中所有事约束,于是始终没有复其位分,认为这样也许是放了她。
如懿之后,皇帝下令选秀不再选乌拉那拉氏,让乌拉那拉氏后人都可以以平凡夫妻的身份活下去。
纯帝继皇后(1718-1766),辉发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佐领那尔布之女。雍正时,赐为皇子弘历之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初封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娴贵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晋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贵妃礼葬,乾隆四十年,追封为皇后。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
后宫如懿传周迅饰乌拉那拉·如懿(青樱)
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殇。
四十三年,上东巡,有金从善者,上书,首及建储,次为立后。上因谕曰:"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况自是不复继立皇后。从善乃欲朕下诏罪己,朕有何罪当自责乎?从善又请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议从善罪,坐斩。
雍正十二年是选秀年,在二月的选秀中雍正帝把17岁的她赐给弘历当侧福晋,于当年十一月初八举行婚礼。九个月后弘历即位,封她为娴妃,其封号"娴"在内务府《鸿称通用》中记载的满语为"elehun" 意为"安和的、恬静的"。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中宫之位悬缺。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劝皇上在孝贤皇后丧期过后立娴贵妃为皇后。乾隆因与孝贤皇后婚配多年,感情深厚,乾隆觉得孝贤皇后刚去世不久,尚在大丧期间就册立新后,于心不忍,但念及"中宫虚位。必有顾之而怆然者。固宜亟承慈命。以慰圣心。且嫔嫱内侍。掖庭之奉职待理者甚众。不可散而无统。至王妃命妇等、皆有应行典礼。允旷不举。亦于礼制未协。"他先在乾隆十三年七月把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即代替皇后掌管六宫大小事务),暂代行皇后职务,等到孝贤皇后的丧期过后,于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正式将其册立为新皇后。
册立礼刚举行过半个月,那拉皇后就陪着皇帝展谒祖陵、西巡嵩洛、五台山进香,又下江南巡视。那拉氏春风得意,荣耀非常。乾隆十七年,生皇十二子永璂,次年生皇五女,二十年又生下皇十三子永璟。当时的那拉氏皇恩优渥,倍受宠幸。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当时还是令贵妃的魏佳氏、庆妃陆氏、和容嫔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
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乾隆帝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后妃中最低一级的答应才有两名宫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那拉氏默默离开人世,终年四十九岁,乾隆同时传旨,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即等同于皇贵妃的的制度举行,当年九月二十八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那拉氏虽然被册立为继皇后,得到过皇帝的宠爱,但她在乾隆心目中却远不如前皇后富察氏。其一,乌喇那拉氏所生皇十二子永璂,一直没有像富察氏所生的永琏、永琮那样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这让她感到焦虑和不安。其二,乾隆心里一直怀念已经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而乌喇那拉氏却相对冷淡,这让她感到伤心和失败。而南巡途中发生的另一件事情,终于激起乌喇那拉氏内心积压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东巡时,在济南一病不起,后死于德州。此后,乾隆每次途经济南时,总是避开这座"伤痕城市",绕城而行。这一次,乾隆还专门为富察氏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正是这首蕴涵对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诗句,切实刺痛了乾隆身旁乌喇那拉氏那颗极其要强的心。接下来的"断发",不过是乌喇那拉氏在情感绝望中一次歇斯底里的爆发。
但此说同样经不起推敲,因为经过济南后乾隆为那拉氏庆祝了四十八岁千秋,继后生日当天乾隆不仅恩赏王公大臣,还赏赐兵丁两月钱粮
○赐扈从王公大臣。并江南大小官员等食
○谕、此次南巡。所有江浙二省。派出办差兵丁。著赏给两月钱粮。以示恩赉 《清高宗实录》
据当值史官记载,帝后同堂,"备极欢洽",如果经过济南时继后就怀恨在心,过后又如何能与皇帝"备极欢洽"。再者,继后剪发时已近知天命的年纪,为什么年轻时不妒忌乾隆与孝贤皇后情深谊挚,反而此时醋海生波?其三,永琏、永琮未夭折前乾隆都未曾明示立储之意,如果不是夭折后乾隆表明曾属意此二子为储君,世人并不得知二人曾被秘密立储。那么此说又该如何证明乾隆从未属意永璂承继大统?另外,储君人选是国家最高机密,天下只有皇帝知道,皇后本人又怎么知道被秘密立储的不是自己儿子呢?因此"为子断发"说同样不成立。
那拉皇后到底做了什么事,让乾隆立即把她送回京师,并收回四份册宝呢?事后只听说那拉皇后忽然自己剪发,在满族的习俗里头这是最忌讳的,只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当时的皇太后、皇帝都还健在,那拉皇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在当时引出了一些传闻,说皇后随驾南巡,触犯了龙颜,只得削发为尼,出家到杭州寺庵之中。另外,据有的史书记载,那拉皇后随乾隆南巡来到杭州后,乾隆曾深夜换上便服登岸游玩。皇后再三劝谏,甚至哭着劝谏,乾隆不仅不听,反而说皇后精神不正常,派人将她送回京师。乾隆是中国史上著名的风流天子,他模仿他的祖父康熙不断南巡,目的却只是贪恋江南美景,又可趁机寻花问柳。据说他南巡时就曾在清江浦得到一个昭容的女伶,带在身边,后来又特命用钿车锦幰送回扬州,还赐给她玉如意、粉盝、金瓶、绿玉簪、赤瑛、玉杯、珠串等。还有一个女伶名叫雪如,也是美貌多姿,乾隆南巡时又看上她,加入行幄,颇受眷顾。事后,雪如特地在上衣肩头绣上一条小团龙,并且对人说,乾隆皇帝曾经用手抚摩过她的肩膀,因此特绣小龙,以志宠异。
在《东华续录》乾隆朝卷二十二中的一道谕旨中说"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 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其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有余,病势日剧,遂尔庵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 "那拉氏一向温柔婉顺,淑慎贤明,夙娴礼教,她出身满洲,在宫中生活了三十多年,什么是国家大忌,她会不知道吗?究竟受了什么重大刺激,会把这位温顺懂礼的皇后逼到不顾触犯国俗大忌,甚至发疯的地步?野史中的传说不能说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在那拉皇后过世之后,当时乾隆在木兰围场打猎,听到皇后病故的消息,只命那拉皇后的儿子永璂回宫。当时有个叫李玉鸣的御史上疏,请依皇后礼举丧,结果竟被谪伊犁。十二年后,又有一个名叫金从善的书生,上书乾隆皇帝,谈到立后之事。乾隆还为此发怒道:"那拉氏本是我即位前的侧福晋。我即位后,因孝贤皇后病逝,她才循序由皇贵妃又立为皇后。后来她自犯过失,我对她一直优容。国俗最忌剪发,她却悍然不顾,我仍然忍隐,不行废斥。她病死后,也只是减其仪等,并未削去皇后名号。我处理此事已经仁至义尽,况且从此未再立皇后。金从善竟想让我下诏罪已,我有何罪应当自责?他又提出让我立皇后。我如今已经六十八岁了,岂有再册立中宫皇后的道理!"竟因此将金从善处斩,从此之后,就没有人再敢提及那拉皇后的事了。
实际上,那拉皇后的丧礼比皇贵妃的级别还要低,按皇贵妃的丧仪规定,每日应有大臣、公主、命妇齐集举哀、行礼一项,在那拉皇后的丧事中,这项被取消了。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单建陵寝,却葬在了妃园寝内,更有甚者,按惯例,凡葬在妃园寝内的,无论地位有多低,都各自为券,而那拉皇后却被塞进了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位于一侧,堂堂的皇后反倒成了皇贵妃的下属。清制:凡妃、贵妃、皇贵妃死后都设神牌,供放在园寝享殿内,祭礼时在殿内举行,而嫔、贵人、常在、答应则不设神牌,祭祀时,把供品桌抬到宝顶前的月台上。而那拉皇后即不设神牌,死后也无祭享,入葬以后也只字不提,比民间百姓的葬礼还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