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乡村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小桑黄成为乡村振兴)

乡村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小桑黄成为乡村振兴)如今,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的抢抓工期,争取在7月完成100栋大棚的建设。与此同时,七道江镇政府为增加黑沟村村集体收入,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协调移民扶助资金300多万元建设的50栋大棚也正在抓紧施工中。这50栋大棚建成后,将租赁给企业使用。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目前处在第一阶段,即生产菌种阶段。7月份将进入第二阶段,即菌种培育阶段。与此同时,该企业还取得了桑黄功能饮用水、桑黄饮片、桑黄超微粉等多种产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信心在三年内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将桑黄产业做大做强。记者在全自动控温菌种培养车间看到,金属陈列架上摆满了白中泛黄的桑黄菌包,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菌香。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宇一边查看桑黄生长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桑黄的一个种植周期是3年 现在公司16个全自动控温菌种培养车间已装满菌棒。这些桑黄菌种将在这里完成最初3个月的孕育和繁衍,然后才能移植到仿野

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通过招商引资方式 引入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桑黄种植菌种育苗基地项目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昔日发展动力不足、缺乏产业支撑的黑沟村,正迎来生态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崭新局面。

乡村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小桑黄成为乡村振兴)(1)

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浑江区七道江镇黑沟村 成立于2020年7月,是一家以长白山桑黄培育、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综合型科技公司。走进桑黄菌棒生产车间,几十名工人正戴着口罩熟练操作,劈拌、装料、灌水……一排排装满菌棒的菌筐整齐地摆放在车间,生产井然有序,热火朝天。

桑黄作为国际公认的生物领域药用真菌,因其重要的药用价值,自古以来就备受追捧。医学研究表明 桑黄及其提取物在抗炎、抗氧化、抑制恶性肿瘤等方面效果显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多部医书对桑黄治疗肿瘤等功效都有详尽描述。

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 浑江区七道江镇多次组织外出考察 了解到延边兴林集团生产加工销售桑黄已经形成全产业链且产品热销,便积极促成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黄种植菌种育苗基地项目落户黑沟。项目总投资8000多万元,其中一期项目投资3500万元 发展23亩地建设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目前,项目完成一期建设,已生产桑黄菌棒40万段。

记者在全自动控温菌种培养车间看到,金属陈列架上摆满了白中泛黄的桑黄菌包,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菌香。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春宇一边查看桑黄生长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桑黄的一个种植周期是3年 现在公司16个全自动控温菌种培养车间已装满菌棒。这些桑黄菌种将在这里完成最初3个月的孕育和繁衍,然后才能移植到仿野生环境的大棚里。

乡村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小桑黄成为乡村振兴)(2)

黑沟村靠山近 昼夜温差大 交通便利,特别适合发展桑黄产业。为保证桑黄的品质,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精益长白林地药食真菌大健康产业为企业愿景,整合优质菌种及山地优势,在种植上选择优质培养基,即原生柞木木段,采用古法仿生种植。并积极与吉林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院等大学及科研院所对接 ,以科技支撑促进桑黄种植菌种育苗基地实现良性发展。

“世界桑黄看中国,中国桑黄看长白山”。立足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七道江镇围绕特色产业,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帮助企业构建一条从桑黄种植、加工、销售到桑黄文化的全产业链条。今后,基地将分三期逐年增加投入,实现1000亩的建设规模,实现将基地建设成为吉林省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的产业目标,让更多百姓富在桑黄产业链上。

乡村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小桑黄成为乡村振兴)(3)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目前处在第一阶段,即生产菌种阶段。7月份将进入第二阶段,即菌种培育阶段。与此同时,该企业还取得了桑黄功能饮用水、桑黄饮片、桑黄超微粉等多种产品的生产许可,企业有信心在三年内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将桑黄产业做大做强。

如今,白山兴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的抢抓工期,争取在7月完成100栋大棚的建设。与此同时,七道江镇政府为增加黑沟村村集体收入,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协调移民扶助资金300多万元建设的50栋大棚也正在抓紧施工中。这50栋大棚建成后,将租赁给企业使用。

浑江区七道江镇黑沟村副书记张胜富向记者介绍,自从县道三八线在2020年修完之后,黑沟村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招商引资和桑黄投产之后给黑沟村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达30多万元。路修好了,项目也带动了,老百姓有地方打工了,生活也能提高了。“这个工作就在家门口,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到外地打工都挣不了这些。”这是记者在采访中,与来自黑沟村的员工交谈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不用出家乡就能打工赚钱,这让他们格外的满足。现在,黑沟村有50户村民在基地打工,有的夫妻俩都在基地,每月能领到固定薪水,过上了好日子。

作者 姜禹光 齐芯 钟华 记者 郭小宇

总编 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编辑 迟瑞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