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12讲完整版解读(讲谈传习录48只要内心纯粹)
传习录12讲完整版解读(讲谈传习录48只要内心纯粹)“操存舍亡”,就是当拿起良知时,则天理存养在我心;当失去良知时,则天理从我心里消失。这样做功夫,不会有毛病。不能随便说出就是亡 ,入就是存 。 但学者也要知道,“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是心的本体本来状态。(“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对于圣人所达到的境界来说,天理永恒地存在于我们的心之本体时,我们已经不必去时刻提醒自己要不要“操”,会不会“舍”,为此而手忙脚乱,迷失方向。 陆澄问《孟子》中“操存舍亡”一章之事。操,是操持的意思,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拿起”。舍”就是舍弃、放下的意思。操存舍亡”的意思是拿起来就存在,舍弃了就消亡。那拿起什么,又舍弃什么呢?当然就是文中所说的——心之本体,即良知。 孟子说人有 “恻隐之心 ” 、 “羞恶之心 ” 、 “恭敬之心 ” 、 “是非之心 ” ,扩充了人类的 “恻隐之心 ” ,就是 “仁 ” ;扩充了 “羞恶之心 ” ,就是 “义 ” ;扩充了 “恭敬之心
【原文】澄问 “操存舍亡 ” [ 1 ]章 。
曰 : “ ‘出入无时 ,莫知其向 ’ ,此虽就常人心说 ,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 ,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 。不可便谓出为亡 ,入为存 。若论本体 ,元是无出无入的 。若论出入 ,则其思虑运用是出 ,然主宰常昭昭在此 ,何出之有 ?既无所出 ,何入之有 ?程子所谓 ‘腔子 ’ [ 2 ] ,亦只是天理而已 。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 ,即是在腔子里 ;若出天理 ,斯谓之放 ,斯谓之亡 。 ”又曰 : “出入亦只是动静 ,动静无端 ,岂有向邪 ? ”
【注释】[ 1 ]操存舍亡 :语出 《孟子 ·告子上 》 : “孔子曰 : ‘操则存 ,舍则亡 ,出入无时 ,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欤 ? ’ ”操 ,指保持人的善良本心 。乡 ,通 “向 ” ,即方向 。 这一段是接着前面的“夜气”来说的,[ 2 ]腔子 :指胸腔 。语出 《河南程氏遗书 》 : “心要在腔子里 。 ”
【讲谈】这一段是《传习录》里相对较难的一段,
陆澄问《孟子》中“操存舍亡”一章之事。操,是操持的意思,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拿起”。舍”就是舍弃、放下的意思。操存舍亡”的意思是拿起来就存在,舍弃了就消亡。那拿起什么,又舍弃什么呢?当然就是文中所说的——心之本体,即良知。
孟子说人有 “恻隐之心 ” 、 “羞恶之心 ” 、 “恭敬之心 ” 、 “是非之心 ” ,扩充了人类的 “恻隐之心 ” ,就是 “仁 ” ;扩充了 “羞恶之心 ” ,就是 “义 ” ;扩充了 “恭敬之心 ” ,就是 “礼 ” ;扩充了 “是非之心 ” ,就是 “智 ” 。这是中国文化的仁义礼智四端 。“四端”之心扩而充之,人性彰显善良 、光明 、庄严 ,即良知。
王阳明对陆澄说,“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这是针对常人所说(“就常人心说”)的。人固然有四端之心,但常人常常会贪恋私欲,欲念和克制,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在心里出出进进,也不知道它何去何从,所以要戒慎恐惧,时刻警醒,克己复礼,困知勉行。
但学者也要知道,“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是心的本体本来状态。(“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对于圣人所达到的境界来说,天理永恒地存在于我们的心之本体时,我们已经不必去时刻提醒自己要不要“操”,会不会“舍”,为此而手忙脚乱,迷失方向。
“操存舍亡”,就是当拿起良知时,则天理存养在我心;当失去良知时,则天理从我心里消失。这样做功夫,不会有毛病。不能随便说出就是亡 ,入就是存 。
如果论及心的本体 ,原本是无所谓出和入的 。如果论及出入 ,那么也只是动心和静心而已。圣人的主宰就在心里,不动心,哪里会有出 ?哪里会有入 ?
由此,王阳明解读程颐所说的 “心腔 ” :“程颐说‘心要在腔子里’,这‘腔子’,不是胸腔,也只是天理而已。每天应事接物待人,都不出天理,就是心在腔子里操存着,离开了天理,就是放纵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