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梅园赏梅花(今年过年不离家)
千亩梅园赏梅花(今年过年不离家)满园梅花也迎来最佳赏花期。中国梅花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江润清介绍,目前梅园内梅花盛开规模比预计更好:“园内蜡梅飘香,目前2万余株梅花也已盛开五成,比预计的更多。”中国梅文化馆内,池塘、小桥、长廊、亭台、楼阁吸引诸多游客流连,“梅花贵在精神,与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相映,更显其凌寒傲骨的意境,太美了!”武汉市民孔琪带着相机一路拍下眼前美景,“这里处处是景,很多绝美的景致就在不经意间遇到,不能错过。”游客与老虎玩偶互动。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丽 邹卉 摄11时,梅园大门口,舞狮表演正在进行,两只绒狮在专业演员的扮演下,扑闪着双眼,连贯腾跃在梅花桩上,引得游客连连叫好。梅园大草坪上,在老虎玩偶的引导下,梅花知识大比拼活动正在热闹举办,“‘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请说出三首描写梅花的古诗词句”“请说出梅花与蜡梅有什么不同?”游客方晴也参与其中,从抽奖箱里抽出问题,回答正确后捧得一份虎年礼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日讯“‘梅’开眼笑,新年第一天来讨个好彩头!”大年初一,携家人同游东湖梅园成为不少游客的过年选择,游客方晴和母亲到此赏梅,特意穿上红色喜庆衣服。
创意打卡点吸引游客驻足留影。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丽 邹卉 摄
2月1日早9时,长江日报记者踏访东湖梅园,只见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门口,一副大型春联摆放在前广场——“且喜东湖春早到,红梅万树一齐开”,过年气氛十分浓郁,不少游客在火红灯笼下拍下新年照。园内人气十足,虽气温较低,但丝毫不减游客兴致,在梅花观景台、梅文化馆、一枝春馆、梅园湖畔,拍照的、闻香的、慢慢游玩的、写生的游客比比皆是,许多人身穿新衣前来赏梅迎接新春,东湖之眼微缩景观前,不少游客在此参与互动游戏,在梅园大草坪上的“我爱梅花”装置前合影。
舞狮表演。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丽 邹卉 摄
11时,梅园大门口,舞狮表演正在进行,两只绒狮在专业演员的扮演下,扑闪着双眼,连贯腾跃在梅花桩上,引得游客连连叫好。梅园大草坪上,在老虎玩偶的引导下,梅花知识大比拼活动正在热闹举办,“‘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请说出三首描写梅花的古诗词句”“请说出梅花与蜡梅有什么不同?”游客方晴也参与其中,从抽奖箱里抽出问题,回答正确后捧得一份虎年礼品,乐呵呵继续赏梅去了。
携家人同游东湖梅园成为不少市民的过年选择。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丽 邹卉 摄
“梅自古以来就蕴涵了诸多文化内涵,赏梅的同时学习知识,很有意义。”祖孙三代前来赏梅的蒋女士一家也兴致勃勃,14岁的女儿小妮连续答对两道题,把收获的礼品送给了外婆。“每年大年初一,我们都会来梅园赏梅,外公外婆爱梅花,我也很喜欢。”小妮说,母亲蒋女士则补充道:“一直以来,初一赏梅是传统,尤其是当下,梅花与我们所在的英雄城市气质相通,觉得更应该让孩子多来体味梅精神。”
游客与老虎玩偶互动。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丽 邹卉 摄
满园梅花也迎来最佳赏花期。中国梅花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江润清介绍,目前梅园内梅花盛开规模比预计更好:“园内蜡梅飘香,目前2万余株梅花也已盛开五成,比预计的更多。”中国梅文化馆内,池塘、小桥、长廊、亭台、楼阁吸引诸多游客流连,“梅花贵在精神,与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相映,更显其凌寒傲骨的意境,太美了!”武汉市民孔琪带着相机一路拍下眼前美景,“这里处处是景,很多绝美的景致就在不经意间遇到,不能错过。”
梅园赏梅。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丽 邹卉 摄
漫步园内,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今年春节,东湖梅园在满园梅花间还新设置了6个创意打卡点,藏在园中多个经典景点间,可爱的小老虎、吉祥的新年祝福语展示在打卡点上,仿佛一个个放大版的相框,透过打卡点看到的梅花、石桥、湖泊和蓝天,与游客同框,宛如一幅天然的新春吉祥中国画。
东湖梅园迎来最佳赏花期。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通讯员赵丽 邹卉 摄
“今年过年不离家,东湖梅园赏梅花。”特意从蔡甸驱车前来赏梅的游客洪婓及丈夫、女儿,特意换上新衣,在此拍下诸多新春照,“福虎生威、金虎贺岁、福虎迎春……都是我们想给亲友们说的话,正巧来梅园拍下拜年照,送给亲友,更有创意!”(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通讯员彭冲 赵丽 邹卉)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