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箓正面和背面长什么样(究竟是护身符还是进山地图)
道教符箓正面和背面长什么样(究竟是护身符还是进山地图)美剧《马可波罗》让我们认识了蒙古公主的扮演者朱珠且不论《马可波罗游记》是真是假,这本书为欧洲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东方世界延禧殿院内唐槐然而,二十世纪初一位日本学者的论文却将这副看似是道教符箓的图画引入新的高度。1910年6月,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在日本《地学杂志》第22年第258号上发表了《近世西洋交通以前の支那地图に就て》专文。文中,小川琢治根据在日本收藏的十七世纪的一张《泰山真形图》和实地泰山考察绘制泰山地形图得出结论,五岳真形图的泰山真形图的绘制方法,就是泰山山脉的等高线制图的绘制方法。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可。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中也引用了小川琢治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评论:“小川琢治曾注意到一幅很值得注意的泰山图,这幅图见于《五岳真形图》(作者姓名不详,现存有十七世纪的版本)。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幅图中所用勾画山形的方法完全不逊于近代所用的方法。”小川琢治是著
在泰山岱庙碑廊里,有一通元代碑刻。但是碑阳所刻元代的《张宣慰登泰山记》却始终面向墙壁,从不以真面目示人。所谓宣慰,就是代表皇帝慰问一方百姓,宣扬政令、安抚百姓的官员。《张宣慰登泰山记》全名《东平府路宣慰张公登泰山记》为元代著名散曲家、济南人杜仁杰所作;元代著名农学家、泰安人王祯所书。文中的张宣慰名叫张德辉,官任河南北路宣抚使。大元至元二年,因考评为十路第一,相当于咱们现在年终考核,各大区总经理排名第一,得以升迁东平路宣慰使。考核结束拜谒孔庙,赶上年初泰山春旱,张公登泰山求雨而得,立下此碑。然而,真正让此碑扬名天下的,是明代在碑阴(此碑背面)加刻的《五岳真形之图》。
岱庙雨花道院内的复刻版《五岳真形之图》
按说在泰山的众多碑刻之中,《五岳真形之图》也并不起眼。虽然此图最早可能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晚也不会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但毕竟此图现存最早的碑刻也不过是明初在泰山岱庙刻于这通《张宣慰登泰山记》的碑阴的这通。增刻后在陈列于岱庙延禧宫殿旁。泰山题刻量多而精,可谓中华瑰宝,《张迁碑》、《衡方碑》、《双束碑》,大观峰、经石峪,五岳独尊、昂首天外,还有秦李斯刻石……轮到《五岳真形之图》,黄花菜都凉了。
泰山延禧殿院落,现名唐槐院
延禧殿院内唐槐
然而,二十世纪初一位日本学者的论文却将这副看似是道教符箓的图画引入新的高度。1910年6月,日本学者小川琢治在日本《地学杂志》第22年第258号上发表了《近世西洋交通以前の支那地图に就て》专文。文中,小川琢治根据在日本收藏的十七世纪的一张《泰山真形图》和实地泰山考察绘制泰山地形图得出结论,五岳真形图的泰山真形图的绘制方法,就是泰山山脉的等高线制图的绘制方法。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可。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中也引用了小川琢治的研究成果,并作了评论:“小川琢治曾注意到一幅很值得注意的泰山图,这幅图见于《五岳真形图》(作者姓名不详,现存有十七世纪的版本)。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幅图中所用勾画山形的方法完全不逊于近代所用的方法。”小川琢治是著名的地理专家,如果你认为他是最早发现《五岳真形之图》中含有等高线的绘图方法的人,那就错了。
其实早在1000年前的南宋时期,我国一位叫陈田夫的道士曾经搜集古本五岳真形图和记载,总结说图形是从神仙角度俯视山川画成,也就是五岳平面图。只是在宋代的一个道士的发现人微言轻,他又不是马可波罗,他的研究结果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且不论《马可波罗游记》是真是假,这本书为欧洲打开了一个神秘的东方世界
美剧《马可波罗》让我们认识了蒙古公主的扮演者朱珠
当然,我们今天到的《五岳真形之图》与小川琢治看到的日本保留的版本已经有所不同。今天在泰山看到的《泰山真形之图》已经融入了“龙”的形象在其中,整体看上去更像一个书写的“泰山”的“泰”字。更像道教的符号或护身符而非地图。当然,这也更符合泰山石刻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加工。
那么在有《五岳真形之图》碑刻之前,古人是怎么记录《五岳真形之图》的呢?《五岳真形之图》出现的很早,最早可能绘制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晚也不会晚于西汉时期。传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看过五岳真形之图,说是由太上老君所画。
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里说:“凡住在山里的修道之人,如果佩戴五岳真形之图,则鬼魅虫虎一切妖怪毒素,都不能靠近。”就差喊出“妈咪妈咪哄,急急如律令”的既视感了。
当然,五福图是否出现于同一时期?个人认为应该不是。原因嘛,很简单,五岳的说法不是一天形成的,而且最初的五岳也不是现在咱们说的五岳。
我们现在说的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记不住的自行去复习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传说上古时期,天地混沌一片,有个巨人名叫盘古,持一把巨斧将天地一分为二。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盘古怕天会塌下来,就用双手托举着天,双脚踩踏大地。时间久了天地终于分开,盘古也累的躺下来,头化为东岳泰山。所以泰山被称作五岳之首。脚化为西岳华山。两只手摊开,南岳、北岳两个衡(恒)山。身体化为中岳嵩山。
泰山十八盘
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前文说了,五岳原本也不是这五座山,甚至最早是四岳,直到战国时期济南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终始”学说,对应“五行”的五岳才取代四岳的说法得到肯定。但以东、西周的都城丰、镐和洛邑为中心,各岳的认定并不相同。西周以华山为中岳,到了东周,迁都洛邑(今洛阳)就以嵩山为中岳。直到秦汉一统,司马迁《史记》中,以嵩山、恒山、泰山、湘山、会稽为五岳。汉代时霍山(今天柱山)为南岳,北岳恒山也不是现在位于山西的恒山,而是河北恒山。直到明代中后期山西恒山才借河北恒山人文景观损失弱化,进而取而代之。
可以看到《五岳真形之图》上的北岳恒山仍是指河北曲阳而非山西大同浑源县
今天,除了泰山岱庙东庑的碑廊中能够看到这块《五岳真形之图》的原碑。还可以在岱庙的西路的雨花道院,泰山风景区的天外村广场、登山路一天门起点、天街中升坊东面一睹此碑的风采。
如果您对山东的旅游和文化感兴趣,希望您点关注,更多故事随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