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独奏渭水秋歌完整简谱教学(渭水何以秋歌)
笛子独奏渭水秋歌完整简谱教学(渭水何以秋歌)第三章 《渭水秋歌》之共鸣第二章 《渭水秋歌》之秋收《渭水秋歌》曲,笛韵中华传!目录第一章 从古之“悲秋”到今之“秋歌”
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王相见
内容概况(代序)
抓住为什么?核心是“五探”。
师傅创佳作,学生央视演。
《渭水秋歌》曲,笛韵中华传!
目录
第一章 从古之“悲秋”到今之“秋歌”
第二章 《渭水秋歌》之秋收
第三章 《渭水秋歌》之共鸣
第四章 一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开创曲风
第五章 二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少儿苦酿
第六章 三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师承
第七章 四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根植于三秦大地
第八章 五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陕西音乐特点
第九章 《渭水秋歌》之架构
第十章 《渭水秋歌》之艺术特色
第十一章 王相见与李晓舟师徒
第十二章 后记
第一章 从古之“悲秋”到今之“秋歌”
“秋歌”,即秋天的歌,或歌颂秋天的歌抑或咏叹秋天的诗歌。
通过假秋之景乃歌以抒怀、以壮志;便不仅仅有“歌”,更是通过“歌”而感伤、而咏叹、而悲咽。便有了“自古逢秋愁寂寥”。(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猎骄靡,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当时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已经年老体弱,而刘细君正值豆蔻年华,加之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刘细君自然是孤苦悲伤,度日如年,分外思亲,故作下《悲愁歌》一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这是唐代大诗人中国诗仙李白的《子夜吴歌》“春夏秋冬”的第三首之《秋歌》。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
刘细君《悲秋歌》以怀乡,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以思夫。因此,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秋歌以咏志,秋歌以抒怀!
当今也有一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王相见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渭水秋歌》,写渭水以秋歌,通过沉稳,伤感,深切,热情的竹音笛韵,表达了作者对三秦大地伤感的眷恋和热爱的深厚情怀!
第二章 《渭水秋歌》之秋收
我们还是先来分享一下王相见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渭水秋歌》的秋季丰收吧:
第一、《渭水秋歌》荣登央视!
2019年10月31日,是《渭水秋歌》之秋收日--王相见的学生李晓舟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即CCTV15《风华国乐》栏目,演奏了笛子独奏曲李晓舟改编版本的《渭水秋歌》,使《渭水秋歌》响彻大江南北!
第二、成立了“《渭水秋歌》笛友会”。
曹雪芹万万没想到,他的《红楼梦》在几百年后竟然有影视剧,有影视主题歌系列插曲,竟然还有“红学会”。
一部古典文学专著专门有“红学会”,可谓《红楼梦》的魅力;
而一首笛子独奏曲也有“《渭水秋歌》笛友会”可以说也是很不多见的。“《渭水秋歌》笛友会”平台初建于2018年,发展于2019年,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专家和笛子爱好者共同组成的,通过两届网络比赛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能更好的传播《渭水秋歌》,促进参赛选手能在比赛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好的提升和进步,这也是创办大赛的初衷。让爱好笛子的朋友们都参与进来,共同携手发扬和传播民族音乐!
第三、成功的举办了两届《渭水秋歌》网络大赛。
2019年5.1日-30日、9.8日-10.8日,渭水秋歌笛友会联合李晓舟音乐工作室共同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渭水秋歌》竹笛演奏大赛。共有全国160多名选手通过全民K歌网络参赛,选手们根据比赛规则,分别演奏了王相见版本和李晓舟版本的《渭水秋歌》。
围绕一首不同版本的笛子独奏曲在一年中举办两次网络大赛,这在笛子界中也不多见。由此而扩大了《渭水秋歌》笛子独奏曲在同行业中、在笛友中的知名度和影响。
第四、出现了多种乐器演奏版本的《渭水秋歌》。
从笛子曲上讲,有王相见原创G调梆笛版的,李晓舟改编C调曲笛版(仅有慢板、行板);
同时还出现了李晓舟萨克斯演奏版,董文强埙演奏版,韩韩二胡演奏版、王江唢呐演奏版、张鑫管子演奏版;以及古筝、电吹管、中阮和洞箫等诸多中外乐器演奏版。使《渭水秋歌》在业界内外和社会上受到了广泛关注。
第三章 《渭水秋歌》之共鸣
可以说,无论是王相见师徒中的老师王相见版本,还是学生李晓舟版本,抑或是其他乐器演绎的诸多版本,《渭水秋歌》在业界、在社会各界的影响与共鸣是较大的。通过两届《渭水秋歌》网络大赛,尤其是李晓舟在央视音乐频道《风华国乐》的播出,其艺术影响力可想而知,一股《渭水秋歌》之秋风吹进大江南北。
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许国屏说:
“我今年已八十岁了,要向王相见老师、李晓舟老师学习。《渭水秋歌》这首笛子独奏曲,一首乐曲两种版本,很有新意,很有意境,很有深度,越吹越想吹。
虽然我是一位八十岁的老师,已与病魔抗争了16年,一吹这首乐曲精神来了,虽然体力不行,这几天在家练习,并教学生要很好传承下去。”
一位笛友留言:
“王相见老师的音乐作品,想像力丰富,有张力,画面感强。音乐视角独特,时而如歌,犹涓涓溪流滋润心肺;时而奔放,如站立高山之颠,黄河之上。其风格既细腻端庄,委婉深情,又气势如虹,高亢明亮。您的作品,把陕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耹听您的作品,总是令人荡气回肠,心情舒畅!
我是安徽淮南人,叫吴咏。(央视周涛母亲是我老师),12岁玩笛,现虚龄64岁,断续也有几十年,越吹越觉得要学的知识太多太深。我诚意拜您为师!还望不吝赐教!”
还有位笛友说:
“王相见老师作为赵松庭老师的高徒,不但传承了赵老师精湛高超的笛艺,而且身上体现了赵老师的高贵品格:平易近人,非常热情,对习笛的爱好者非常关爱。”
一位笛友《题听笛子曲〈渭水秋歌〉》:
“渭水秋歌起,长安落叶知。
万年吟帝国,千岁咏唐诗。
塞上征夫泪,京中怨夫痴。
平明三叠曲,折柳送人迟。
一位笛友听《渭水秋歌》有感:
“秋风凉,渭水长,情义绵绵思故乡。
大雁南飞排成行,几多愁绪几感伤。”
……
第四章 一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开创曲风
本文倒序先把《渭水秋歌》的秋收果实分享与诸位。“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下面,还是要追根寻源来介绍一下王相见笛子独奏曲《渭水秋歌》前世今生的来龙去脉。
为了撰写此文,我在沈阳空中采访了王相见和李晓舟。
关于《渭水秋歌》的创作,即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首笛子独奏曲,亦即《渭水秋歌》创作的初衷是什么?通过对王相见的空中采访,初步探究其原由。
首先从个人曲风来探究《渭水秋歌》之立意。
讲个人曲风,我们就来观摩一下“王相见个人音乐路程”:
(一)个人简况
王相见,男,汉族,1961年8月生,陕西清涧人,现任延安歌舞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陕西省笛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延安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特聘教授。1986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学历,先后从师于元修和教授、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创作发表歌曲《忘不了你》、《栽一棵小树》等20首,民乐合奏《陕北道情》、《报春》,埙独奏《阿房怨》、《孟姜女》,唢呐独奏《乡情》,吹打乐合奏《大拜年》,中音板胡独奏《秦腔欢音》,二胡独奏《窑洞夜话》,笛子协奏曲《长门怨》、《三十里铺随想》,笛子与乐队《爬山调随想》,管子独奏《寒闰怨》,笛子独奏曲《渭水秋歌》、《滇南春色》、《酒曲》、《南泥湾》等30余首。获国际级国家级和省级作曲、演奏奖30余个。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发行创作演奏CD唱片4张,专著两部。
(二)荣誉记录。
1、1991年12月创作民乐合奏《报春》获陕西省电视展播金奖。
2、1993年12月创作演奏笛子独奏《塞上情》获陕西省音乐舞蹈大赛演奏二等奖作曲三等奖。
3、1995年5月,在北京参加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作曲并演奏的笛子独奏《塞上情》获优秀演奏奖。
4、2000年10月创作歌曲《栽一棵小树》获全国优秀作曲奖。
5、2000年11月创作歌曲《国家安全战士颂》获全国作曲三等奖。
6、2004年9月创作并演奏的笛子独奏《酒曲》获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演奏一等奖。
7、2005年9月创作并演奏的笛子独奏《南泥湾》获第四届陕西省艺术节演奏一等奖。
8、2007年12月创作歌曲《我们是国家的栋梁》荣获全国校园歌曲比赛二等奖。
9、2008年7月论文《论群众性文化活动与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全国第三届校园歌曲、歌词、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10、2008年8月创作笛子与乐队《爬山调随想》在2008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一等奖。
11、2008年8月创作二胡独奏《窑洞夜话》在2008年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一等奖。
12、2008年8月创作并演奏的笛子独奏《长门怨》在2008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演奏一等奖。
13、2008年10月创作笛子协奏曲《长门怨》在2008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二等奖。
14、2008年10月创作笛子、管子二重奏《五月散花》在2008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二等奖。
15、2008年10月创作笛子独奏曲《酒曲》和《渭水秋歌》在2008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二等奖。
16、2008年10月创作埙独奏《阿房怨》在2008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二等奖。
17、2008年10月创作唢呐独奏《乡情》在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二等奖。
18、2008年10月创作歌曲《忘不了你》在2008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二等奖。
19、2008年10月创作笛子协奏曲《三十里铺随想》;笛子独奏曲《南泥湾》、《塞上情》、《滇南春色》;中音板胡独奏《秦腔欢音》;埙独奏《孟姜女》;管子独奏《寒闺怨》在2008年全国“原创音乐擂台”活动中获作曲三等奖。
20、2010年8月作曲小戏《快乐苹果园》在第三届陕西省小戏品大赛中获一等奖。
21、2011年10月作曲笛子独奏曲《塞上情》、《渭水秋歌》在陕西省首届民族器乐新作品征集评奖活动中获三等奖。
22、2012年8月,被陕西省文化厅、陕西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园丁奖。
23、2013年1月,在新加坡举办的“2013新加坡国际文化艺术盛典”活动中创作的舞蹈《山花情》音乐荣获作曲金奖。
24、先后获国际团体大奖两个,省级团体一等奖七个。
我们从《王相见艺术生涯》中可以看出:
《渭水秋歌》创作于2000年5月。以2000年划界,2000年前创作的作品不算多,除若干歌曲如《报春》等外,笛子独奏曲数量也不多。仅有《塞上曲》。
从风格上更是想要在自身上有所突破,恰恰是《渭水秋歌》创作,开启了王相见笛子独奏曲的春天。因此,风格上寻找突破口,那就是由单一的歌颂,开启了欢快、雄浑与低沉、哀伤甚至悲咽的相结合、相统一的风格表现手法。《渭水秋歌》中的慢板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渭水秋歌》自身有“秋之歌”的主题,又有为秋歌而感伤的情感与情怀。同时《渭水秋歌》又是一个分水岭,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王相见笛艺创作风格的多元性和情感抒发性,为其2000年后的创作开启了新的征程。
第五章 二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少儿苦酿
唐代大诗人、中国诗圣杜甫在《春望》诗中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既便在百花盛开的春天看见绽放的花儿,也会因为自己人生的经历而伤感落泪;就是看见那美丽的百灵鸟的乖乖人语,也会因家破人亡、国恨家仇而痛心不已!
这便是条件反射:目睹鲜花心生泪,耳闻百灵刺别情。林黛玉之《葬花吟》悲伤如此,香港、澳门回归时兴奋如此。
《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亦如此。
究其原因,有个人风格的转身,更有个人身世之蕴酿。
王相见介绍道:
“为什么要伤感呢,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农村孩子从小的这个家庭,只是生活很贫穷的,饥寒交迫,非常艰苦的。因此,创作这个《渭水秋歌》是因为与我的从小吃苦的经历有关系。”
第六章 三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师承
王相见先后师从于元修和和赵松庭。恰恰是恩师之风格在《渭水秋歌》中体现出来了。
我先介绍一下元修和。
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元修和,曾师从著名音乐家,演奏家赵松庭,冯子存,刘管乐,是一代大师赵松庭的第一位正式学生。一直默默无闻的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直至退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高明、张延武、马迪、王相见等一批优秀的竹笛演奏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他是第一个把南派竹笛引入北方的领路人,还在长安古乐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资料源于网络)
王相见与老师元修和都拜赵松庭为师,从这一角度看,他们既是师生又是师兄弟。但元修和毕竟是王相见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秦腔主题随想曲》具有陕西秦腔高吭嘹亮、豪情万丈和悠扬浑厚、伤感哀怨之特点。因此,在《渭水秋歌》中也传承、发扬了这一风格。
我再介绍一下王相见的另一位恩师赵松庭。
赵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浙江东阳人。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被公认为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并被誉为“江南笛王”。曾创吹笛子循环换气法。创作和改编笛子独奏曲《幽兰逢春》、《鹧鸪飞》、《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二凡》等。著有《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等。赵松庭弟子满天下,是中国现代四大笛子宗师之一!(资料源于百度百科)
王相见的《渭水秋歌》中蕴藏着他恩师赵松庭的风尚。尤其是《幽兰逢春》慢板中那感伤而不怨,低吟而抒情的幽之兰的品格娓娓道来,低低诉怀。
用“渭水”之“秋歌”,用笛音竹韵来表达对恩师教导的回报,也是《渭水秋歌》之立意之一。
第七章 四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根植于三秦大地
出生于陕北,从小家贫的寒酸,西安音乐学院的培育,延安歌舞剧团的成长;三秦大地的热土,八百里秦川的浇灌,古都长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熏染………
《渭水秋歌》快板的豪放、自如、潇洒、激昂;慢板的诉说、哀怨、低吟,无不体现了王相见陕北汉子的陕北情怨、陕北情怀、陕北热恋!
第八章 五探《渭水秋歌》创作之立意--陕西音乐特点
王相见谈到这一点时说:
“2000年的春天,我想创作一首略带伤感充满激情的笛子独奏曲,因为在这之前,用陕西音乐风格创作的比较伤感情绪的笛子独奏曲还不算多。经过两个多月的思考,5月份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创作完成定稿《渭水秋歌》。
乐曲慢板采用陕西秦腔音乐弦乐曲牌《永寿庵》,快板釆用陕西合阳县线腔音乐作为乐曲创作的素材和动机,慢板伤感、深切、如诉,快板热情、热烈充满激情,表达了作者对三秦故土的留恋、思念和深切的感情!2000年6月在延安首演,首演后,得到广大观众、专家和领导的肯定和赞誉。‘乐曲风格鲜明独特,情感深切充沛,旋律优美,雅俗共赏!是一首难得的好曲子,好听!用现在的话就是接地气。’”
陕西音乐这个概念太大,我还是根据王相见谈到的陕西音乐中的“秦腔音乐”和“线腔音乐”来具体解读。
(一)《永寿庵》。
《永寿庵》这首曲牌来源于戏曲《永寿庵》,这部戏也叫《慈云认母》。
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时,一位娘娘被人谋害,逃出宫后隐姓埋名,在永寿庵做了一名道姑,多年后,其子出宫寻母,经历诸多曲折。这首曲子以这样的故事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这位出家人回首自己凄凉的一生,倍觉伤感,潸然泪下的场景。
(二)秦腔曲牌。
秦腔曲牌是衬托秦腔戏剧中不同人物动作、过场和各类戏剧角色思想感情变化以及塑造剧中人物形象、渲染舞台环境气氛、并使各种唱腔板式自然过渡、增强舞台效果、连接戏剧过程等方面的一种伴奏乐曲。秦腔曲牌音乐曲调优美、旋律动听、曲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用途广泛,它充分体现出秦腔音乐慷慨激越、缠绵悱恻的艺术风格。目前继承和整理的秦腔曲牌约三百首,套曲约20余套,其中戏剧舞台常用的约有60余首,尤以唢呐曲牌和弦乐曲牌为多。这些曲牌显示出梆子剧种的艺术魅力,并具有独特的戏剧性。建国后,随着戏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大量新编、改编和创作剧目的出现,在有些剧目中,除继续应用一些传统曲牌外,五六十年代起,一些戏曲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曲牌的基础上继承和改革,并从戏剧内容、剧本主题、人物个性出发,创作了大量的秦腔新音乐,从而为秦腔曲牌音乐增添了新的生命和艺术感染力,并产生了一定的舞台效果。 (本段资料源于百度)
(三)线腔音乐。
那么,何为“线腔”音乐?
合阳提线木偶戏线戏渊源,十分久远,现在一般认为“起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唐代段安节所撰《乐府杂录·傀儡子》载:“自昔传云:‘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于机关,舞于郫间。阏氏望,谓是生人,虑其城下,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后乐家翻为戏。”已故合阳线戏艺人雷清云早年回忆说,合阳线戏代代相传,曾为汉王立过大功。当年匈奴攻代国,汉王被困平城。代王知道西河(合阳古称“西河”)有线戏,告知陈平。陈平命工匠仿制大木偶.栩栩如生,借夜月舞于城楼。匈奴王之妻望见,心生妒忌,害怕城破之后匈奴王纳汉家女,遂网开一面,放走汉王。后来代王喜弃国.被赦为合阳侯。代王喜即汉王之兄刘仲,据《合阳县全志》载 刘仲城在今坊镇东北五里。《合阳新志资料》载,刘仲城在坊镇东北五里和阳村。艺人的传说与史书记载基本吻合。《大业拾遗》记有:“隋炀帝使黄兖造木人二尺许,衣以绮罗,饰以金碧,能运用自如。”这记载与合阳线胡戏的木偶形象及尺寸几无二致。即就是演出形式,唐·杜佑《笔麈》中的记载也和今天十分相同:“傀儡子,汉末使用于嘉会,北齐高纬尤好之”,“今俗悬丝而戏,谓之偶人,以手持其末,出其帏帐之上(外)。”悬丝傀儡即提线木偶的古称,“帏帐”在合阳线胡戏中称为“亮子”。表演时艺人站于亮子后面,手提木偶出于亮子之外。《通典》说唐代已把线戏列入歌舞类。《明皇实录》中有唐玄宗《吟傀儡》(一说为梁皇所作)一诗:“刻木牵丝一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犹似人生一梦中:”诗中虽未明指即合阳线胡戏,但“刻木牵丝”的结构,“鸡皮鹤发”的外形已与合阳线胡戏的木偶造型完全一样,也说明在唐代线戏已十分流行了。到了明末,合阳举人李灌(向若)与线戏艺人过从甚密,对线戏的唱腔、音乐、服饰、剧目及偶人造型作过较大的改革,使之更趋完整化、戏曲化,曾随商帮到过苏、扬二州演出。清代乾隆之后,是合阳线戏的鼎盛时期,至光绪年间,单是合阳境内就有线戏班社七十余个。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再次往苏扬两州及北京演出。光绪二十六年(1900),北黑池的王玉润线戏班曾往甘肃、河南、山西等省演出。(本段资料源于搜狗网站)
因此,《渭水秋歌》中的音乐腔调是借用了陕西音乐中的“秦腔”和“线腔”音乐素材来立意、描写、生发而完成的。
小结:
那么,我为什么用了五章来“五探”王相见创作的笛子独奏曲《渭水秋歌》之立意、之主题?就是说,此曲创作的过程,蕴涵着作者艺术生涯的诸多内涵,该曲也是作者创作的一个里程碑。使创作出现了以后的高峰,才会有后来创作的笛子协奏曲《长门怨》、《三十里铺随想》,笛子与乐队《爬山调随想》,管子独奏《寒闺怨》,笛子独奏《滇南春色》、《酒曲》、《南泥湾》等。
那么,里程碑似的《渭水秋歌》创作问世近20年了,为什么在2019年才红火了起来?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曹雪芹的《红楼梦》近二百年了,是在中国现当代才真正的红火起来,真正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首。
《渭水秋歌》笛子独奏曲,自问世以来也颇受业界和观众的欢迎。而在2019年则真正的火起来是由于:
成立《渭水秋歌》笛友会。中央电视台春晚每年的最后一首歌曲,必定是《难忘今宵》;而笛子以一首曲目而专项成立的笛友会实为罕见。
一年两次《渭水秋歌》网络大赛,也是不多见的。
尤其是《渭水秋歌》于2019年10月31日,荣登中央电视台,更使此曲名声大震。
是金子总要发光,而金子发光也是需要有机遇的。
《渭水秋歌》这首笛子独奏曲的机遇,就是王相见的学生李晓舟在央视一展笛音竹韵才真的红火起来的。
第九章 《渭水秋歌》之架构
我暂且对王相见高徒李晓舟在央视表演《渭水秋歌》不表,来介绍一下《渭水秋歌》的曲式结构。
《渭水秋歌》曲式结构为:
(引子) A B 尾声四个大部分;
如果用节奏来分就是慢板和快板两个大部分;
如果再细分(引子)A A1 B B1 B2 B1 (尾声)。
王相见创作的《渭水秋歌》用的是小G调梆笛全按作低音5指法。
第十章 《渭水秋歌》之艺术特色
我用了五章“五探”《渭水秋歌》的“前世今生”,即其立意的来龙去脉,就是《渭水秋歌》能够使创作者、演奏者和欣赏者都不约而同的动之以情,乐之以心,这恰恰是该曲的艺术魅力所在。就其整个艺术特色来看,我主要概况为三个方面:
(一)怎一个抒情,怎一个情怀,怎一个“情”字!
纵观《渭水秋歌》,贯穿于全曲的莫过一个“情”字!
从前奏的散板引子开始,就给人一种强音连连,情感难抑的节奏。
进入小G调梆笛筒音作低音5的4/4节奏的慢板,首音的中音5与高音2的大符点承接,尤其是高2的上滑音的高亢之柔情,使《渭水秋歌》情起而抒怀,尽而拉开了序幕。接下来的开始两小节,以至于A段部分都呈现出,柔情而舒缓,低吟而娓娓,一“情”激起千层浪。
到了A1部分,则在高亢嘹亮中又不乏低吟哀婉、泪泣伤感之情。然而,“回眸一笑百媚生”,爱我秦川一个“情”,咬定家乡思不尽,笛音竹韵吟不停。
无论是慢板的A段,还是快板的B段,情切切、意真真。
无论是上下滑音的巧妙置入,还是循环双吐的舌功连连,因情而生发,为情所妙用。
无论是伤感的气震音,还是降7还原4的半孔指法,亦或是高音5泛音实音的交替使用,哪怕是4/4、2/4或一小节3/4节奏的前转后变,处处围绕着抒情、怨情、豪情进行,千情万情都是一个真情!
同时,也是处处迸发出秦川情、渭水情、家乡情,一位专业笛子演奏家的挚爱之情。
前面我介绍了“秋歌”,现在应该再解读一下“渭水”。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可以说八百里秦川和千年渭河水,哺育了甘、陕百姓。作为陕西人的王相见,作为对家乡的感恩,对陕北山水的报答,作为抒情怀、寓壮志、歌秦川、吟渭水的最好行为,就是创作了这首笛子独奏曲《渭水秋歌》!朋友们从中也便真正了解了为什么这首曲目取名为《“渭水”秋歌》了。
(二)对比衬托手法。
艺术只有在比较中才会使之散发出浓浓的情,甜甜的爱,悠悠的怨,真真的笛音竹韵。
对比与衬托自始至终在《渭水秋歌》中荡漾。慢板与快板的交替,高音与低音的切换,连音与吐音的衔接,滑音与b7音的迭现;无不彰显出伤感与高亢的互白,呐喊与低吟的叙说,演奏家与家乡的对唱。
(三)浓郁的地域特色
所谓“地域”即陕西所处的八百里秦川和源源不断的渭水,即古都西安,即陕西音乐。这一点我已经在本文第四章至第八章的《渭水秋歌》立意“五探”中有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第十一章 王相见与李晓舟师徒
相关王相见的资料我已经介绍过了。那么,另一位人物,本文必须得介绍。也是本文前面提到的诸如《渭水秋歌》的改编版本;《渭水秋歌》笛友会;《渭水秋歌》两次网络大赛;《渭水秋歌》荣登央视。这一切的一切很大因素是本文的另一位人物组织成功的。他就是王相见的高徒--音乐才子李晓舟。
李晓舟,陕西榆林人。中国内地华语流行乐歌手,词曲创作人,青年笛箫、萨克斯独奏演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会员,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
曾获荣誉:
2008年《道情》荣获北京原创音乐擂台赛笛子演奏一等奖;
2009年《午夜》荣获新加坡国际青年舞蹈艺术大赛萨克斯演奏金奖;
个人原创代表作:
《发小》、《度我》、《我爱你中国》两岸情怀版......
个人专辑:《发小》、《李晓舟笛子演奏专辑》。
为了创作本文,我同样是空中采访了李晓舟及其助理,就与本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农村贫苦娃娃出生的李晓舟,7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因而,艺术成长非同寻常。
问:小时候什么情况下学习的笛子?
答:从记事起信天游曲调已深深刻在我的骨子里,小时候也经常喜欢哼哼唱唱,妈妈发现我在音乐方面很有兴趣和天赋,有一次在集市的地摊上花了5块钱给我买了一支笛子,也作为我8岁那年的生日礼物,从此为我开启了一扇艺术之门。13岁我考上了艺校,感恩于我人生的第一位笛子老师、陕西青年笛子、埙演奏家李庆国先生,他在我学习笛子的启蒙阶段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问:什么时候认识的王相见老师,如何跟王老师学习的笛子?
答:2005年,在李庆国老师的推荐下拜在王老师门下,此后让我在笛子领域有了更宽广的认知,在王老师的指引下,不仅让我在专业领域技艺获得不断的提升,同时也让我在艺术情操陶冶和性情修养上得到更大的成长!王老师经常给我传达的一种思想就是要大胆创新,走不寻常的路才有发展!这对我的启发很大,至今都一直影响着我对创作的本真态度和对民族音乐持续的热爱与激情!
问:改编《渭水秋歌》的初衷是什么?
答:2016年我发行了第一张笛子养生专辑,并有幸改编了王老师创作的《渭水秋歌》,这也是我大胆的一次尝试,改编的想法很简单,因为非常喜欢这首作品!记得第一次欣赏这首曲子时,内心仿佛有潮涌般的跌宕起伏,某种强烈的情感被倏忽间惊起,那种异乡游子对家乡思恋情怀的心灵震撼。民族音乐的传承本身就是一种任重道远的责任,特别是对于传统的笛萧乐器,我有特别强烈的使命感想要在吸收精萃和创新突破中,用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去诠释我对这首经典之作的那种惊鸿之感,希望让更广阔的群体能欣赏到这么绝妙的作品,也能产生美妙和心动的感受。让老师的好作品得以发扬光大是作为学生的义务和责任!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更是作为音乐人的使命和目标。
我的改编版《渭水秋歌》定位是养生音乐,生活诸多不易,我们需要触及灵魂深处的安抚和治愈。希望听到《渭水秋歌》的人能在舒缓静雅的旋律跳动中得到情感甚至灵魂的释放,放下紧张和压力,重焕生活的美好和激情,最终能达到放松身心灵,陶冶情操的治愈!
李晓舟改编版的《渭水秋歌》:
一是改用G调梆笛为C调曲笛。
二是只选用了慢板部分,而删减了快板部分。
关于演奏版本:
《鹧鸪飞》有陆春龄改编的曲目版本,又有赵松庭改编的版本。
《帕米尔的春天》有李大同和刘富荣各自改编版本,也有李镇根据上面两个版本而改编的第三个版本。
《挂红灯》有冯子存改编版本,也有周成龙作曲版本。
最典型的是江先渭作曲的《姑苏行》,可以说最流行的版本却是俞逊发演奏的版本。
最后还是要再次重笔:
2019年10月31日,李晓舟荣登中央广播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表演了李晓舟改编版本的《渭水秋歌》!
第十二章 后记
相见恨晚,《渭水秋歌》。
秦川大地,竹吟笛说。
一代赤子,渭水长河。
乡情乡韵,感恩报国。
晓舟传承,央视演播。
师徒二人,同心同德。
同奏笛曲:《渭水秋歌》!
武建全
2019年11月20日至11月30日于沈阳
附:曲谱1
《渭水秋歌》简谱
附:曲谱2
李晓舟改编版《渭水秋歌》简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