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人生必经的各个阶段 想必一定有人会说当然是要先读经典,背诵原文啦!《灵枢》《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等,好似当下中小学生背古诗词,以为“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做诗也会吟”,其真实含义他们也未必晓得。经典著作得读,想要成为高手更要反复读,因为它能塑造或者锻炼你的中医思维,学会后可一通百通。但不是现在,对于初学者来说,先习教材,再观各家学说或典籍,取其精华去,弃其糟粕;期间还要有大量临床实践,回头再返璞归真读经典,这是笔者的真实想法。古人曾云:30岁能够自立,40岁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50岁知晓自己命数,60岁能放松心态。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如果基础不牢,阅历不够,实在难以提升自己。六阴经与六阳经循行分布规律 《灵枢》又名《针经》,对经脉的描述有始祖性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有段记

大学时候发的《针灸学》教材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七版,相较于五版和九版,还是对它最为熟悉,故以此范例。前段日子再看时发现貌似有些过去老师没提的“其他内容”,考试没考的“重点范围”,病历没描述的“经典案例”,但它们的作用一点不容小觑,甚至可以开宗立派。笔者在这里仅挑几个小点说说自己体会。本打算从经脉、穴位、处方及歌赋论述,不过,由于单篇篇幅实在过长,所以只得分开几次说明吧,纯属笔者个人见解,如有谬误,还望批评指正。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1)

从左至右依次是9版、7版、5版教材

《针灸学》上说经络的作用是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这样讲很官方,听着很是高大上,学的人却听不懂。笔者认为经脉是经络的主干,络脉是经络的分支,两者相互滋养。就拿影视剧来说,经脉像是一个主角,络脉则是众多配角,没有主角此剧就没有灵魂,主题;没有配角呢,主角却又显得空洞乏味。经脉主行气的,络脉主行血。今天重点谈谈主角,十二经脉!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2)

肺大胃脾心小肠,胖肾包焦胆肝行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3)

六阴经与六阳经循行分布规律

《灵枢》又名《针经》,对经脉的描述有始祖性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有段记载对更是把十二经脉的重要性上升到不由分说地步“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意思就是人之所以生成和生长,是因为十二经脉;疾病之所以产生和生成,也是因为十二经脉;人之所以健康无病,是因为十二经脉;疾病之所以能治好,还是因为十二经脉。以上综合论述足见经脉在诊疗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去理解并熟记十二经脉呢?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4)

针灸的三次总结:《灵枢》、《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

想必一定有人会说当然是要先读经典,背诵原文啦!《灵枢》《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等,好似当下中小学生背古诗词,以为“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做诗也会吟”,其真实含义他们也未必晓得。经典著作得读,想要成为高手更要反复读,因为它能塑造或者锻炼你的中医思维,学会后可一通百通。但不是现在,对于初学者来说,先习教材,再观各家学说或典籍,取其精华去,弃其糟粕;期间还要有大量临床实践,回头再返璞归真读经典,这是笔者的真实想法。古人曾云:30岁能够自立,40岁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50岁知晓自己命数,60岁能放松心态。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如果基础不牢,阅历不够,实在难以提升自己。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5)

人生必经的各个阶段

还有,是不是每条经脉都必须原文背诵呢?笔者认为能背下来并理解最好,你是真的强,但不必强求(笔者到现在也没完全把十二经脉原文背下来,哈哈~)。

“九针之玄,要在终始”,用针妙处,关键是要知道经脉的终和始,如果这个都不懂,那么也谈不上用针的道理和方法了。笔者学解剖时总结一套方法与经脉原理相似,简单概括为识、记、描、画。

识:认识,识别。首先你得知道这条经脉属性、走行、方向、分布。“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就如认识人体,先从骨骼、关节再到肌肉、血管、神经。先对整体轮廓有个第一印象。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6)

肺手太阴之脉

记:记录、诵读。用文字或声音的形式来表述经脉更为详实的信息。“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于小腿内侧中间走向,至内踝上8寸后走于小腿内侧前……联系脏腑:属脾,络胃,流注心中。联络器官: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十遍又何妨,当然边写边读就更好了。就如观察一块肱骨,哪里是解剖颈哪里是外科颈,哪里是内上髁哪里是外上髁,骨性标志掌握越牢靠,对以后要学的关节学、肌肉学帮助越大。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7)

骨性标志不仅是解剖的基础,也是定位经脉、取穴精准的重要前提

描:描摹,临摹。在识、记录基础上用笔(彩色更刺激大脑皮层记忆)在稿纸上进行描绘经脉走向路线。尤其是那些分支支脉部分,虽然没有穴位,但并不表示到此为止。“足厥阴肝经—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足少阴神经—循喉咙,夹舌本;手少阴心经—夹咽,系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循咽,至目外眦,入耳中,抵鼻……”就如肌肉起止点和肌纤维走向,有单个也有多个起止点的,例如股二头肌有短头和长头,肱三头肌有内、外侧和长头。同样,有的经脉有一条支脉,有的则有数条支脉,着实需要下番功夫。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8)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均是多个起止点

画:默画—心画。读书有默读,背诵有默背,执笔也有默画。在以上三者功夫能做到的情况下对于这步可能已经水到渠成。合上书本,关掉手机,离开平板,只留一支笔和纸,凭借储存在大脑中的形象和记忆整合起来,把经脉循行路径原原本本地构画出来,翻开书本,反复对照,用红笔把纰漏和欠妥的地方圈出来。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使用针灸模型或在自己身上绘制经脉路径,除了纵向记忆理解,试着横向加深经脉间联系。渐渐从稿纸的平面二次元视觉提升到三次元立体形象,假以时日,闭上眼睛,手中有笔,心中亦有笔,在脑海中已经能够构建经脉的3D循行图,了然于心莫过于此了!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9)

刚买时总看,现在基本还是以书为主

针灸十二条经脉歌诀(再看针灸学之经脉篇)(10)

大树就是一张最佳的思维导图!

原创作者:相由心生

参考:《一针疗法》《针灸学》

图片来源:自供及网络

长春市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薛医点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