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只养育了一个女儿)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只养育了一个女儿)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式父母”对于孩子从小寄托的愿望、希望和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想每个即将当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都对自己即将出生和正在成长的孩子有很多要求、规则和希望,很多父母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进入重点学校,并且能够成绩优异、考上大学,然后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遗憾的是,1997年女儿钱媛因病去世,杨绛向钱钟书承诺:“我要写一个女儿,叫她陪着我。”然而一年后,相伴60年的钱钟书也相继去世。此后,杨绛以惊人的毅力整理钱钟书的书信手稿,并于2003年92岁高龄时,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亲情的温暖和家庭教育的意义跃然纸上,感动着无数人。为什么刚出生的孩子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可是经过3年、6年或9年的父母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孩

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的钱钟书,一生中只养育了钱媛一个孩子。

钱钟书曾对夫人杨绛说道:“我就想有个像你一样的女儿,这一辈子人生就完美了。”独生女儿钱媛的出生让他满心欢喜,甚至因为害怕如果自己再有一个孩子,就会忽略了对女儿的爱。然而,每次女儿过生日的那天,钱钟书都会很认真地告诉她:今天是你母亲的受难日。

可以说,钱钟书一生中对妻子杨绛深情的爱,就是对女儿钱媛最好的家庭教育。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只养育了一个女儿)(1)

杨绛曾经说:“钟书从来不摆出父亲的尊严,他比女儿还顽皮。阿圆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可见,正是这种平等、融洽而亲密的家庭关系造就了当年“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钱媛,聪慧、严谨而豁达的性格品质。

遗憾的是,1997年女儿钱媛因病去世,杨绛向钱钟书承诺:“我要写一个女儿,叫她陪着我。”然而一年后,相伴60年的钱钟书也相继去世。

此后,杨绛以惊人的毅力整理钱钟书的书信手稿,并于2003年92岁高龄时,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亲情的温暖和家庭教育的意义跃然纸上,感动着无数人。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只养育了一个女儿)(2)

什么是家庭教育,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为什么刚出生的孩子看上去没什么区别,可是经过3年、6年或9年的父母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孩子的性格能力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从此走向天差地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想每个即将当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都对自己即将出生和正在成长的孩子有很多要求、规则和希望,很多父母从小就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优质教育、进入重点学校,并且能够成绩优异、考上大学,然后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然而实际情况是,“中国式父母”对于孩子从小寄托的愿望、希望和梦想,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只养育了一个女儿)(3)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的时候哪个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个孩子能够顺利到达终点。可是,“中国式父母”和“西方式父母”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可能是个普通人。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能够培养和教育孩子做一个幸福快乐的普通人,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而且难能可贵的事情。

大多数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宁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溺爱教育”和“棍棒教育”,压抑孩子的天性,扭曲孩子的性格,改变孩子的兴趣,逼迫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应试教育”为主,也不愿意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和关爱孩子的感受体验,平等地和孩子沟通。

像钱钟书和杨绛夫妻一样,以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情绪想法为主,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做个幸福的普通人,多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