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年羹尧百官下跪(雍正王朝穿上黄马褂)
雍正王朝年羹尧百官下跪(雍正王朝穿上黄马褂)物以稀为贵!故而,一个人如果被皇帝特许(赏赐)可以穿戴黄马褂,那绝对是莫大的荣耀。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黄色是专属的帝王之色,任何人胆敢擅自使用,都是妥妥的“僭越谋反”之罪,杀头灭族简直就是免费赠送。当然,心高气傲的年羹尧肯定不可能会对一个小知县下跪的,于是他穿上了御赐的黄马褂;刚刚还在摆威风的知县等人立马蔫了,赶紧走到年羹尧的面前跪了下去。在最初看到这一情节的时候,内心十分复杂:既唏嘘年羹尧的虎落平阳被犬欺,又感慨其的“装 X”成功,当然更鄙夷知县等人的小人嘴脸。但是,后来小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清代穿戴黄马褂究竟有怎样的特权?难道真的可以让一个堂堂七品知县,向一个罪员跪下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作为一部经典官场权谋正剧,《雍正王朝》在描绘庙堂之高的“九子夺嫡”以及党同伐异的朝堂大佬的政治斗争同时,也给我们完美地展现了一出出活灵活现的古代官场政治生态。比如,议举太子时,百官的“趋红踩黑”,又比如太子复位后的打压报复。
这一幕幕一出出戏码,虽然是在戏说,但是却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因为,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现实世界,也正是如此。
而在本剧中,年羹尧在得势与失势之间的个人机遇,更是完美地给我展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什么是“墙倒众人堆,破鼓万人捶”。
想当初,年羹尧还是大将军的时候,溜须拍马者不计其数,甚至连蒙古王爷都要向其下跪请安;可是后来,随着年羹尧的官位被不断贬谪,不仅驿站的官员的态度,由最初的亲切热情,变成了横眉相对的冷言冷语;就连七品知县都要想着煞一煞年羹尧的威风——想要其下跪行礼。
当然,心高气傲的年羹尧肯定不可能会对一个小知县下跪的,于是他穿上了御赐的黄马褂;刚刚还在摆威风的知县等人立马蔫了,赶紧走到年羹尧的面前跪了下去。
在最初看到这一情节的时候,内心十分复杂:既唏嘘年羹尧的虎落平阳被犬欺,又感慨其的“装 X”成功,当然更鄙夷知县等人的小人嘴脸。
但是,后来小编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清代穿戴黄马褂究竟有怎样的特权?难道真的可以让一个堂堂七品知县,向一个罪员跪下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黄色是专属的帝王之色,任何人胆敢擅自使用,都是妥妥的“僭越谋反”之罪,杀头灭族简直就是免费赠送。
物以稀为贵!故而,一个人如果被皇帝特许(赏赐)可以穿戴黄马褂,那绝对是莫大的荣耀。
而据史书记载:在清代,能够穿戴黄马褂的人,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御前侍卫在清代史学家爱新觉罗·昭梿的《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有这样的记述:"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按照昭梿的记述,在这里的黄马褂其实是一种工作服的性质;不过毕竟是天子的贴身护卫,这身行头肯定也是荣誉与身份的象征。
不过,据记载御前侍卫的这种可以穿戴黄马褂的特权,在其离任之后,是要收回的。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是御前侍卫了,就没有资格再穿黄马褂了。
第二类,射猎、武艺高强者有清一代,每年秋季的“木兰行猎”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政治活动。
在这场弘扬尚武精神,锻炼八旗将士的射猎比赛中,皇帝通常都会对射猎成绩出色的勇士予以赏赐,以激励将士。
在《雍正王朝》中,就有康熙以玉如意作为赏赐的桥段。其实,在正史中,清朝皇帝对射猎冠军最常见的赏赐之物,就是黄马褂。不过,它们有专门的称呼,叫“行围褂子”。
顾名思义,这种黄马褂只能在围猎等特定场合穿戴,平时胆敢穿着上街,就是僭越之罪,要问罪杀头的。
第三类,就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黄马褂,赏赐有大(军)功之人比如,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得到过“赐穿黄马褂”的待遇。
当然,像这种因功而获得的黄马褂,是可以自由穿戴的,而且确实有“见官大三级”的隐形属性。很明显,年羹尧的黄马褂就应该是此种情况。
那么,是不是表示,已经获罪的他,只要还穿着黄马褂,就可以“横行无忌”呢?
肯定不是的!
因为根据清史记载,虽然大臣被赏赐黄马褂,代表着无上的荣耀,确实可以高人一等。但是,当他们违背皇规或犯错误时,皇帝是可以将黄马褂收回,以示惩罚的。
也就是说,按照正常情况来说,被连贬十八级的年羹尧 ,早就被雍正皇帝收回黄马褂了。在正史上,根本不可能有一个罪员还随身携带着黄马褂的情况出现。
说到这里,小编不由地想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些“免死铁卷”,其实它们和黄马褂的本质是一样的,在你风光无限时,确实可以给你增加风采,彰显尊贵。可是,当皇帝真的想要弄死你时,它们连屁用都没有!
这也许就是权谋的腹黑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