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白和杜甫在开封相遇(杜甫梦中的李白)

李白和杜甫在开封相遇(杜甫梦中的李白)还有一些含蓄寄托思念的佳句。喜欢的话,女孩子可以直接用来送给男朋友,显得特别有文化。“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其二》)李白与杜甫。诗词界的一哥杜甫,经常会梦见另一位一哥:李白。梦醒时分,杜先生抖开一张宣纸,为白写诗:

李白和杜甫在开封相遇(杜甫梦中的李白)(1)

作为国内自助游活动的忠实爱好者,李白同志经常每到一处,就以诗篇表达“到此一游”的激动心情。久而久之,名篇累累,粉丝倍增。

我们的杜甫君,就是其中一员。

在唐诗史上,有两个人:

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一个思家思国思社稷。

李白与杜甫。

诗词界的一哥杜甫,经常会梦见另一位一哥:李白。

梦醒时分,杜先生抖开一张宣纸,为白写诗: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其二》)

还有一些含蓄寄托思念的佳句。喜欢的话,女孩子可以直接用来送给男朋友,显得特别有文化。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同时,杜先生也充分运用了自己的特长(写诗)来夸赞念想之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据不完全统计,与李白相关的诗,杜甫总共写了 15 首诗。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李白和杜甫在开封相遇(杜甫梦中的李白)(2)

《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赠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

——————————我是一条诗名分割线,预示着剧情急转————————————

当然,在诗仙李白近千首诗中,也不乏特地写给一个人的。其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叫:赠……杜……哦,不是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故事,瓜子、花生、小板凳搬起来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要先从一个追星的行为开始说起。

那一年初夏,微风不噪,阳光正好。李白从长安辞官,取道洛阳回山东。

那一年的洛阳城中,恰有一个人:杜甫。

此时李白先生已名满天下,写出《春夜洛城闻笛》、《蜀道难》等名篇。杜甫君也凭《望岳》、《房兵曹胡马》在圈子里崭露头角。带着面见偶像的激动心情,双方完成了第一次友好会晤。分手时,杜甫抖开一张宣纸,为白写诗:

《赠李白》

他还约定了下一次见面的地点:梁、宋(今河南山东毗邻地区)。

第二次见面,他们骑马射箭,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晚年的杜甫回忆起这次见面,抖开一张宣纸,为白写诗:

《昔游》

第三次见面,地点在山东。

杜甫高兴之余,抖开一张宣纸,为白写诗: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诗中有一句这里有必要提一下,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之后,李白取道扬州云游,杜甫西入长安谋官,此生再无会面。

以后,每当想李白,杜甫就抖开一张宣纸……

你存在,我婶婶滴脑海里

在杜甫抖宣纸的时间里,我们的李先生,正在进行无限自助国内游活动。

天宝十二年,即在与杜甫分别的八年之后,(此时杜甫还在写诗),一个叫汪伦的人闯入了李白的生活。

汪粉丝给李白写了一封信:

“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

《浅论投其所好在撩汉技巧中的重要性》

知名旅游人士李白看完很高兴地去了,到了景点才发现:

桃花,那是一朵都没有的——潭水的名字;

酒店,那是半家都没有的——店主姓万。

还是杜甫实诚

来都来了,李白就在汪伦的别业住了一段时间。

临行前,汪伦给了他一些旅游纪念品:

“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并在李白坐船走人时,跳了一曲类似古代踢踏舞的即兴表演。

目睹完艺术表演之后,左手牵着马,右手揣着布的李白,觉得很有必要为伦写诗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虽然李杜分别之后,杜甫为白写诗十二首,李白无一诗回赠。无一诗哦。

但是相交期间,李白还是为甫写过诗的。

在李白近千首诗中,与杜甫有关的有四首。除去两首学术界存在异议之外,还有两首确定为甫所写:

只有两首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戏赠杜甫》

就是在这两首中,还有一首,即百分之五十,是调侃杜甫的。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

翻译一下: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看,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内涵解读:我老李写诗是天赋,小杜你就不要勉强了。

其实呢,朋友之间最好的关系,是损友。

如果没有深厚的友谊,李白也不会开这样的玩笑。

那年李白44岁 ,杜甫33岁,11岁的年龄差让杜甫以瞻仰长辈心态追逐李白,就像李白年少无知时追逐孟浩然一样:

尽管为甫写诗,只有四首,但数量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李白的很多诗歌在流传中遗失了。唐代文学家李阳冰说

“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八九。”

李杜二人,一虚一实,是“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郭沫若语),也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

杜甫喜欢素描日常,常记录与朋友的交往;李白爱好泼墨想象,多挥洒与天人的交互,这就造成两人在这一主题上诗歌数量的差距了。

最后,以一首我喜欢的杜诗,作为结尾:

《饮中八仙歌》(节选)

唐 杜甫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