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浮华越懂人间至味(阅那一片文字的清冽)
阅尽浮华越懂人间至味(阅那一片文字的清冽)楼肇明先生指出:“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与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散文艺术中来了。” “林清玄”三个字被我从脑海深处硬生生地拽出来了。于是,细细品读起来。这才知道“林清玄”这三个字是多么有内涵——它多么清新,又多么自然,多么简单,又多么富有哲理。林清玄,著名的作家、散文家,他17岁就开始写文章,20岁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籍,之后便踏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获得各种文学奖。但是最有成就的是他的散文创作,在《咸也好 淡也好》一书中,他教会我们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定义人生。在他的多篇散文中散发着淡淡的禅学思想,很值得我们静下心去赏读,去思考。作品中折射出佛家的智慧和哲学,将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完美融合,共同构成他散文中最鲜明的美学意境。
2019年1月23日,一个悲痛的消息传来,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这个消息让人有些措手不及,有人不由得感慨:从此,喜欢他的读者失去了一位邻家大哥,天堂却多了一个永远的翩翩少年。林先生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下至儿童,上至中年。
中学时,在课堂里,老师讲林清玄。不长的篇幅,极短的时间,我记住了“心田上的百合花”和“桃花新木”,别无更多。
与文学史里的其他作家相比,“林清玄”如若一朵清新的山间小花,散发着浅浅的野香,却又浮光掠影,转瞬即逝。当时林清玄的作品在我的心里留下难以言说的惆怅,随即,林清玄三个字,被我远远甩到天边,这一甩就是十年。
多年后的一天,一个已然经历过亲朋好友的聚散离合、尝过工作的失望与绝望、见过生活的艰苦与不易的青年女子,视线被一本《咸也好 淡也好》所吸引。
“林清玄”三个字被我从脑海深处硬生生地拽出来了。于是,细细品读起来。这才知道“林清玄”这三个字是多么有内涵——它多么清新,又多么自然,多么简单,又多么富有哲理。
林清玄,著名的作家、散文家,他17岁就开始写文章,20岁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籍,之后便踏上了文学之路,30岁前就获得各种文学奖。但是最有成就的是他的散文创作,在《咸也好 淡也好》一书中,他教会我们如何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定义人生。
在他的多篇散文中散发着淡淡的禅学思想,很值得我们静下心去赏读,去思考。作品中折射出佛家的智慧和哲学,将佛家的道德情怀和东方的诗性智慧完美融合,共同构成他散文中最鲜明的美学意境。
楼肇明先生指出:“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与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到散文艺术中来了。”
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学使得其在散文丛中独具一格,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禅思散文”的一系列作品。他用浅显的文字诠释了佛经精神和居室生活的禅思,以其渊博的学识,隽永的禅宗哲理引人入胜,启人心智。
一、林先生的简单与知足:余生不长,请做一个知足的人有的人穷其一生都在努力做个幸福的人,然而林先生却是个幸福的人。
人间的困厄横逆固然可畏,但人在困厄横逆之际,没有自处之道,不能找到幸福的开关才是最可怕。林先生的成长环境是艰困的,因为有母亲的爱,将那些艰困化成甜美,在他的血管里奔流。
他如一位智者,对一切事物都有从容的态度与有情的怀抱,他的灵魂需要这种简单的幸福感来喂养。他天生是个哲学家,能于一切寻常事物中发现它的道理。
“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林先生所说的“每一粒米”是简单而知足的幸福感。童年时代林先生对喝汽水有种奇妙的向往,想尝尝喝汽水喝到嗳气的滋味,在堂兄的婚宴上为了偷喝汽水,竟然躲到茅房。即使茅房臭气熏天,他也感觉到好像从天上回到了人间。贫困的岁月里,他也尝尝惦记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每一粒米都充满幸福的香气。
真是个知足的人,在他眼里,一切日常、寻常,都是如此幸福。
人生不长,就该活色生香,林先生的活色生香就是简单知足,它是安静的,沉醉心底的。他活的纯粹,好在他的内心是绚烂的。
人的幸福感并不直接受限于外界的物质条件,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贫困者有其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有其幸福。人生转折起伏,唯有简单知足者才耕耘得如此丰美。
二、林先生的有趣与丰美:余生不长,请做个有趣的人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有趣,而林先生却是个绝顶有趣的人。
有一次,朋友邀请林先生为他的新居题字,他觉得自己很久没写书法了,字写得不好看,便在朋友面前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好奇道:“这是什么意思?”他开玩笑说:“我写的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朋友看出他在开玩笑,于是一问究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常想一二”的观想,乃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濒临窒息时,有一次深长的呼吸。
他的人生,如孩童般简单、单纯,他的谦逊中藏着他与生俱来的有趣。在他眼里,人生的苦难都能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为了开启最美的莲花。
他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着极大的、近乎贪婪的兴趣。他的灵魂需要一切新鲜的事物来喂养。
单纯简单的人才专注,在他的笔下,所有的花、草、树、虫,都是有灵性的,每一个生命自有其独特的灵魂,它们有个性,它们懂生活,它们善思索。
读林清玄的散文,就好像邂逅了一位精神牧师,只三言两语的点拨,心中的结也随之而解。他活得纯粹,他的作品亦纯粹。在《海边的白蝴蝶》中, 我们领悟到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者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语言优美,比喻生动,无须论理而人心已服。
他一直孤独前行,人生的转折起伏,唯有绝顶有趣的人才耕耘得如此丰美。
三、林先生的智慈与禅趣:余生不长,请做个简单的人在《心田上的百合花》中,林清玄以佛家的眼界和道德情怀去追求对日常事物的超越性领悟,以散文方式表达了自我的生命哲学和生存价值,体现了古典式的生命存在的智慧。他将百合花升华为超现实的审美意象,作为一种空灵的审美对象和虚幻的价值主体而存在。
借助这个审美意象,展开了自我的诗性智慧和直觉想象,文中蕴含了在人间寻求智慈最要紧的是使自己有柔软的心,唯其柔软,才能教感、包客、精致和超拔自我。这显露林清玄散文独特的美学风韵。
林清玄把所有人世间的苦难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性的失落,统统看成是一种无常和苦谛,而对付无常最有效的办法,自然不是尽情的发泄那一份无力和无奈,而是向内转。
他总是会把诸如乡愁一般的感情,融入像月光一样气清神定的温情中,换句话说,他有一套将激情醇化和晶体化的本领,能将如火如荼的激情化为透明的洁白的瀑布那样,带给人欲罢还休,虚实生辉的感觉,如沐浴在一片梵乐、馨香之中,从而置于一个“返朴归真”、“空故了群动”的意境里。
先生的散文创作充满了佛理禅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全面地系统地以佛教作为主导思想进行创作,并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其作品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清新流畅的语言,至真至善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融为一体,贯穿在散文创作中,自成一格。凭借自己深厚的佛理修养,感慨人生,关爱生命。正是这种佛学色彩和入世情怀的巧妙结合,使其散文呈现出独具的艺术特色。
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流过。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
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林先生的书,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品读,阅读文字中的清冽地,品味人生的清欢,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