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大全:构造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构造大全:构造地质学知识点滑覆:伸展和重力作用形成的推覆构造称为滑动推覆构造,简称滑覆。 推覆:把挤压作用形成的推覆构造称为挤压性推覆构造,简称推覆。(四)地质背景:逆冲断层及其各种组合型式分别产出于不同的地质环境中。一般为区域性挤压作用的结果,引起整体收缩。但区域性伸展和重力作用也可以形成推覆式构造。 引起逆冲断层和叠瓦构造的驱动力是水平挤压和重力滑动。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4、楔冲式断层:在红色盆地中,老岩系一侧逆冲于新地层之上,而另一侧与新地层呈正断层接触,形成上宽下窄的楔形冲断体构造。冲断体本身又可由次级叠瓦式断层组成。
(四)地质背景:
逆冲断层及其各种组合型式分别产出于不同的地质环境中。一般为区域性挤压作用的结果,引起整体收缩。但区域性伸展和重力作用也可以形成推覆式构造。
引起逆冲断层和叠瓦构造的驱动力是水平挤压和重力滑动。
推覆:把挤压作用形成的推覆构造称为挤压性推覆构造,简称推覆。
滑覆:伸展和重力作用形成的推覆构造称为滑动推覆构造,简称滑覆。
三、平移断层
(一)一般特征:两盘基本沿断层走向相对滑动,分右行和左行两种。断层面陡峻以致直立。大型平移断层常伴生强烈的破碎带、密集剪裂带,角砾化带和超碎裂岩化带。
(二)地质背景
平移断层发育的地质背景有两类:
1、与褶皱构造伴生的平移断层:与褶皱斜交(沿共轭剪裂面发育) 或横交(利用横向张裂隙,在差异推动下形成),其规模较小。
2、区域性的平移断层:区域大型平移断层又常称走向滑动断层,规模很大,如圣安德列斯断层等。
(三)与平移断层有关的一些构造现象
引人注目的构造现象有两种:
1、与巨型平移断层伴生的差异性升降和断块升降。
2、断层派生褶皱:有三种情况
(1)派生褶皱产出于断层一侧。(2)褶皱产出于两条平移断层之间。
(3)下伏岩层中平移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在上覆岩层中引起一系列褶皱。
以上褶皱均呈雁行式排列。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正花状构造:是聚敛性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压扭性应力状态中形成的构造。(一条陡立走滑断层向上分叉散开,以逆断层组成的背冲构造,断层下陡上缓凸面向上,被切断的地形多成背形,但不具有弯滑褶皱性质。鉴别花状构造的准则是构造的平面和剖面的结构及区域应力场特征。)
负花状构造:是离散性走滑断层派生的在张扭性应力场中形成的构造。(一套凹面向上的正断层构成了似地堑式构造。堑内地层平缓,浅部稍成被正断层破坏的向斜,向斜不具弯滑褶皱性质。)
正花状构造表示走滑断层兼具 逆(冲 ) 断层性质,负花状构造表示走滑断层兼具 正 断层性质。
四、顺层断层:是顺着层面和不整合面等先存面滑动的断层。
顺层断层的特点和标志:
1、断层岩呈顺层展布。
2、可产生复杂的柔皱和肿缩式构造:顺层断层一般顺软弱层滑动,可以引起岩层揉褶。
3、可形成碎屑岩墙:由上覆层破碎岩屑贯入下伏层裂隙中形成。
4、可造成地层重复和缺失:有时有地层重复和缺失,如果重复和缺失出现在同一层系中,要注意原生的厚度及其变化,以区分重复和缺失现象。
5、可形成隔档式和隔槽式褶皱:是一种沿基底剪切滑动的薄皮构造。
顺层断层的规模可以很大,构造层之间或构造圈之间的大型顺层断层叫拆离构造。
引起顺层滑动作用力,可以是构造推压,也可以是重力作用,或两者兼而有之。
与逆(冲)断层相关的褶皱:1.断层转折褶皱:是由于断层转折弯曲,断层上盘岩石在下伏断层转折部位发生运动时形成的褶皱。2.断层传播褶皱:是指由于断层产状的改变,逆冲断层由深部层位向浅部层位扩展时,由于应力的减弱,断裂变形被褶皱变形所取代,在其前锋断层端点处形成断层传播褶皱。3.断层滑脱褶皱:在一个或多个滑脱层上,当受到水平挤压外力作用时,沿层平行断层的位移传递到上盘地层中形成的褶皱。(基本特征:a.在滑脱层之下或之中往往存在一条或多条底部滑脱断层;b.底部滑脱断层在褶皱核部发生加厚;c.滑脱层之上的能干岩层,在变形过程中厚度、长度不变;d.同生长地层向褶皱顶部厚度减薄,褶皱翼呈扇状旋转。)
断层效应:可理解为断层效果的反映,断层效果可以在平面上及任意剖面上反映出来,出现岩层的视位移。视位移并不能反映断层两盘真实运动情况。岩层的视位移决定于断层产状、断层的真位移、被断地层产状及剖面位置四个因素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1、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σ1直立,σ2、σ3水平,σ2与断层走向一致。从正断层作用的应力莫尔圆可知,引起正断层作用的有利条件是,在铅直方向的σ1增大;在水平方向的σ3减小。因此铅直上隆和水平伸展是形成正断层的最有利条件。
2、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σ3直立,σ1、σ2水平。从逆断层作用应力莫尔圆可知。有利条件是,σ1在水平方向增加,或σ3减小。水平挤压有利于逆断层发育。
3、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σ2直立,σ1、σ3水平。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断层识别
1.地貌标志
a.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和下降盘之间常常形成陡崖,即所谓断层崖。
b.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的侵蚀切割,形成沿断层面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c.错断的山脊: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d.山岭和平原的突变
e.串珠状湖泊洼地
f.泉水的带状分布
g.水系特点:表现为水系发育、河流急剧转向、错断河谷。
2.构造标志
1、构造不连续:任何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片理或相带等顺其走向延伸突然中断或被错移,则是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2、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强化:在断层面(或带)上出现,如岩层产状的急变;节理化、劈理化甚至片理化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急剧增加、挤压破碎现象以及构造透镜体和各种擦痕发育等。
3.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一套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两盘地层的缺失和重复。
缺失是指地层序列中的一层或数层在地面断失的现象。
重复是原来顺序排列的地层部分或全部重复出现的现象。
由于断层性质(即正断层或逆断层)不同,断层与岩层的倾向不同会造成六种基本的重复和缺失情况。
当断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时,
正断层→地层重复
逆断层→地层缺失
当断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断层倾角﹥岩层倾角时,
正断层→地层缺失
逆断层→地层重复
当断面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断层倾角﹤岩层倾角时,
正断层→地层重复
逆断层→地层缺失
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带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的存在。
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5.岩相和厚度的急变
如果一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
有三种情况:
1、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它会引起沉积环境沿断层在其两盘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
2、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
3、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如龙门山断裂带。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
(一) 两盘地层新老关系
对于走向断层,老地层出露盘常为上升盘,但地层倒转或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老地层出露盘是下降盘。如地层变形复杂,不能简单依据地层新、老来判别。
横截褶皱的断层,背斜核部变宽,向斜核部变窄的一盘是上升盘。
(二)牵引构造
牵引构造:断层两盘沿断层面作相对滑动时,断层附近的岩层因受断层面摩擦力拖曳而产生的弧形弯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