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德经二十条人生真言(道德经逐句解读)

道德经二十条人生真言(道德经逐句解读)而已:罢了。果,成功,达到获胜的目的。结果,达到目的。 解读“善”,指不战而胜。应为善者。

#真知新坐标#6.28《道德经》逐句解读: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解读

“善”,指不战而胜。应为善者。

果,成功,达到获胜的目的。结果,达到目的。

而已:罢了。

有果而已:有果,果,实现;有果,预期的目标实现了;而已,已,重视并实行它。预期的目标实现了就重视并实行它。

以:借,凭借。

取强:示强,逞强。

不敢以取强:敢,可;以,“凭借…身份”;取强,逞强,任意逞强。不可用胜利者的身份来呈强。

勿矜:不要自满,不要骄傲。

勿伐:不要夸耀。

不得已:不得不,无奈之下。

大意

善用兵者,达到目的即可,并不以兵力强取。

成功之后,不自高自大;成功之后,不夸耀;成功之后,不骄傲;成功之后,认为很自然;成功之后,不因此逞强。

道德经二十条人生真言(道德经逐句解读)(1)

所得:

法:

小论证结构:总分总:总: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分:1果而勿矜,2果而勿伐,3果而勿骄,总: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排比句式:1果而勿矜,2果而勿伐,3果而勿骄.并列排比句式

事:战争的目的,战而胜利后的做法。

情:不要自满,不要自夸,不要自傲

人:所有人。

理解为:

善者,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善于用兵者,达到预期的目的即可,不可以用胜利的身份来逞强。

达到一定的结果,不要自满;达到一定的结果,不要自夸;达到一定的结果,不要自傲。

达到这样的结果,是万不得已得来的,达到一定的结果不要逞能逞强,

不战而胜,预期的目标实现了就重视并实行它,不可用胜利者的身份来呈强。

有果而已”的“果”,并不是“战争取胜”这样的结果,而是预期的目标的实现;并且,这个“预期的目标的实现”,也不是通过战争的胜利而获的。《孙子兵法》曾经说过要从五个方面去考察和对待战争:其一,兵者,国之大事;其二,道是战争制胜的首要因素;其三,举师十万,日费千金,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其四,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其五,先胜而后战。

只有这样,才能不战而胜,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国势强大,是一个综合的因素,而不仅是夺取战争的胜利。

人类希求和平,安宁,但是又不断的发生战争。而战争就会伴随巨大的代价,是一个国家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失去更多的东西的代价,正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老子是反战的。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他认为:战争是无奈之举,只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要终止了,不要出于报复打开杀戒,不要因为贪婪而抢劫烧杀!

到了这里,不得不让人想到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最后日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可是日本却是大肆抢夺,烧杀劫掠,所过之出,三光政策的实施,更是灭绝人性。

战争过后,日本军人几乎全部沦陷,中国的土地上更是荆棘生焉。中国过了很多年的复苏之年。

转换思维,这里老子是讲的战争一事,而现在这个年代,该怎么思考这里讲的道理:

战争,就是无谓的竞争,而竞争,有良性,有恶性。竞争有胜利,有失败。

胜者要“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达到目的不要自满、自夸、自傲。

败者也要振奋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坚持自救,自强,自己发展。在战争中找到生存的意义。

道德经二十条人生真言(道德经逐句解读)(2)

智者三不: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周易中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是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 月亮盈满就要亏缺。天地尚且盈虚转换, 更不要说人。

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天有道,地亦有道。 而人也要道法自然!

后来人们修改为:“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用自然界中的水,和月的自然道理,来指出,一个人“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这是说乐观是好的,但是过于乐观就是自负,就是自傲,有可能适得其反。

而智者,在,战争,竞争当中非常注意“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是说智者的品质包括:不要自满、不要自夸、不要自傲。

道德经二十条人生真言(道德经逐句解读)(3)

1果而勿矜。

成功了,不要自满。

自满者,多指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的心理状态。产生这种心理后,会使人缺少继续求知或工作的动力,变得骄傲自大,不思进取。

自满,就会满足,满足就会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之后就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变得不思进取。

《书·仲虺之诰》:"志自满,九族乃离。"

是说,一个民族,自满了,九族就会分离。结果事分崩离析。

《孔子家语·六本》:" 夏桀 、 昆吾 自满而极, 亢意 而不节,斩刈黎民如草芥焉。"

是说夏桀自满,不知道节制,斩杀黎民,视民众为草芥,最后夏朝覆灭。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这里一代领袖毛主席强调了一个人不能自满,自满是学习最大的敌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若是自满,后果不堪设想。

“九族乃离。”夏朝灭亡,一个人不知道进取,最后落后。

就是明证。

只有中和恭谦,虚怀若谷者,才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日积月累,不断迈向心灵的理想王国。

道德经二十条人生真言(道德经逐句解读)(4)

2果而勿伐。

成功了,不要自夸。

自夸即夸自,自己夸奖自己,但内容并非得到公认。词义感情色彩不带褒贬,泛指对主体能力或某方面事情非常自信。指自己夸耀自己。

自夸是自我的最大障碍,是神经症的动力源和抑制的根由,所以一定要斩除。变态情况下,它是整个病态自负系统的主人,是自我自卑自恨的来源,所有的自我攻击和破坏都是它造成的。

一个正常人,当他(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成功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他(她)不认为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而是因为自己人品好或长得好或归咎于自己身上某个特征,总之不是自己努力争取的结果。

他她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他(她)体内的自夸告诉他她:要不是你运气好,要不是你长得好,要不是你人好,要不是你身上的身材……你是不会成功的。

即自夸在极力否定其本人的能力,这种否定使自我不能获得正向的肯定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也无法成长。

为人不能自夸,尤其是不切实际的自夸。会让人自我膨胀,忽视了现实。

最后自己脱离了实际,陷入一种病态的自我当中。自夸当转回现实是就会出现自卑,自恨,产生自我攻击和自我破坏。

我有一个儿时的玩伴,初中时每天用冷水洗头,被人夸赞之后,自己也开始自夸起来。

到了后来,是满嘴跑火车,一点也不切实际。

再最后成为神经病患者。

再后来,连他的老父亲都都打了,可是他不敢出门见人。后果非常的凄惨1

所以不能自夸,自夸是自己走向不切实际额的根源。

道德经二十条人生真言(道德经逐句解读)(5)

3果而勿骄。

成功了,不要自傲。

自傲者,自以为有本领而骄傲。 一般指自以为比别人高明而骄傲,也有自豪的意思。

一个人出世不能太自傲,有很多不良的后果,很多名人都教育人们不要自傲。

春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这就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养由基因为射箭技术高明,而自傲。甚至冒着不会命中的危险,射箭,被旁边的点醒,才猛然惊醒。否则发展下去,必然会有射不命中的事情。到时就会自讨苦吃。

一个人有了一点成就,就应该注意提高的成就,而不是炫耀,自傲。

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惨败,是因为自傲,对自己的兵力估计不足。

龟兔赛跑,兔子是因为自傲,白白将胜利拱手相让。

方仲永因为能作诗自傲,不知学习,每日炫耀,最后泯然于众人矣。

自傲是自己满足的根源,为人不可自傲。

道德经二十条人生真言(道德经逐句解读)(6)

最后: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讲的是三种自然现象,又比喻的是为人处世的姿态,也是先辈留下的至理名言。

大凡成功人士都说话留有余地,做事掌握分寸,交友注意距离,这就是一种哲学思维,关键在把握一个度。

只有中和恭谦,虚怀若谷者,才能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日积月累,不断迈向心灵的理想王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