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离愁别恨的诗句(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
唐代离愁别恨的诗句(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其中有个别位置的字,是可平可仄的。例如a、b、c句式的第1字,都可平可仄。d句式,第3字也是可平可仄。c句式,还有两种特殊的变格。d、平平仄仄平a、仄仄平平仄b、仄仄仄平平c、平平平仄仄
前言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先生讲解古体诗的时候,说到唐朝古风分仿古和新式两种。
为此,他提到了刘长卿的一首诗。这首诗很有特点,每一句都和标准的律句相似,但这首诗又不能称之为律诗。
欣赏一下这首诗,有助于大家了解新式古风的特点。
一、律诗的4种基本句式首先,老街先把律诗的4种基本句式录入,以备对比。
a、仄仄平平仄
b、仄仄仄平平
c、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平
其中有个别位置的字,是可平可仄的。例如a、b、c句式的第1字,都可平可仄。d句式,第3字也是可平可仄。c句式,还有两种特殊的变格。
下面,我们看看刘长卿的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二、是律诗还是古风?我们欣赏一下这首《宿怀仁县南湖,寄东海荀处士》:
向夕敛微雨,晴开湖上天。
离人正惆怅,新月愁婵娟。
伫立白沙曲,相思沧海边。
浮云自来去,此意谁能传。
一水不相见,千峰随客船。
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
时复一延首,忆君如眼前。
这首诗很有意思,乍一看像一首排律。全篇都没有失黏,对仗句也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句式,14句大致分为4类。
a类变化:向夕敛微雨,伫立白沙曲,一水不相见,时复一延首。中仄仄平仄 。
b类变化:新月愁婵娟。平仄平平平。
此意谁能传,夜色分盐田。仄仄平平平
c类变化:离人正惆怅、浮云自来去,寒塘起孤雁。平平仄平仄。
d类变化:晴开湖上天,千峰随客船,相思沧海边。平平平仄平。
忆君如眼前。仄平平仄平。
那么这首诗,是排律还是古风呢?
三、4种句式变化的特点刘长卿这首诗一共14句,却没有一个和标准律句完全相同,但都是a、b、c、d四种标准律句变化而来。
1、a类变化
a类原句式为:仄仄平平仄,a类变化为:中仄仄平仄,这是所谓的半拗句,这种半拗句也属于律句,可以救拗,也可以不救。
刘长卿有意使用了4句半拗句(向夕敛微雨,伫立白沙曲,一水不相见,时复一延首),自然是为了和标准的律句有所不同。
2、b类变化
b类的标准律句为: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第一个字平仄均可,但是第3个字绝对不可以是平声。否则后3字为平平平,俗称三平调,这是近体诗的大忌。
在刘长卿的这首诗中,就出现了两类三平调,平仄平平平(新月愁婵娟)、仄仄平平平(此意谁能传、夜色分盐田)。
3、c类变化
c类句的标准句式为:平平平仄仄,这种句式有两个常见变格,一种俗称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浮云自来去,寒塘起孤雁、离人正惆怅)。
这两种变格,在唐律诗中很多,甚至在科举的试帖诗中都出现过,可见唐人也视为律句。
4、d类变化:
d类的句式为:平平仄仄平,d类的变化为: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不过,刘长卿用了3句“平平平仄平”(晴开湖上天,千峰随客船,相思沧海边),故意让第一字用平声。另外一句,“仄平平仄平(忆君如眼前)”是救孤平的句式,也是d类常见的变格。
以上4种变化,a类变化是半拗体,c类变化是常用变格,d类变化有救孤平,都是没有离开律句的范畴。
但是b类变化是三平调。
律诗中,如果出现一句三平调,整首诗都是古体诗,不能称之为律诗。
结束语从刘长卿的这首诗看出,通篇没有一句是原始的律诗句式。可见,诗人有意使用各种变化,就是为了表明自己写的是古风而不是律诗。
但是,全诗不失黏、不失对(宽对较多),明显是律化的古风,这是近体诗流行以后才会出现的现象。
王力先生以此诗举例,是为了说明盛唐律诗规则完备以后,诗人们有意作出新的探索。李白杜甫的很多五古,是仿古的古风;王维、孟浩然、刘长卿等人的很多五古,是新式的古风。
@老街味道
有趣的奇句韵,何谓独立句和畸零句?与柏梁体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