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大赛从哪里看(明天我们怎么办)
文学创作大赛从哪里看(明天我们怎么办)本届获奖作品中,我对《应物兄》和《北上》这两部作品比较熟悉,都是认真阅读了的。去年年末,应《南方周末》所邀推荐年度长篇小说,我推荐了《北上》,并且写下了推荐词;今年年初,应《文学报》所邀,为《应物兄》写下了阅读札记性质的长文。一次大奖评出,我们陕西作家还是要把获得荣誉的作品拿来认真读一读,时刻与中国文学的第一现场保持关联,这才是进军应有的态势,我们要理解中国文学正在发生着什么,理解三秦之外广大的文学世界在发生着什么,“名声不出潼关”的小自满万万要不得。最好的局面应当是,我们更要有对于重大文学现象的超前预判,而这种预判的能力,是建立在宏观的文学眼光、审美水准、乃至整体性地对于国家、民族前进方向的认识与把握之上的。在这个意义上,陈彦我们就找对了。所以,《主角》获奖不意外,陈彦老师不是一匹黑马,他早已享誉陕西,今天获得国家荣誉,再一次佐证了“陕西的,就是中国的”这一令我们自豪的文学心情。激发文学
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近40年来一直深受文学界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也成为我国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重要标志。《主角》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是“文学陕军”又一次问鼎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是具有史诗性质,具有陕派文学气象的重要成果。
陈彦摘得本届茅奖是文学陕军再进军的新收获,振奋陕西文坛。近日,文學陝軍特别采访陕西中青年代表作家,畅谈对“文学陕军再进军、陕西经验、陕西文学传承”的深度思考,以飨读者。
弋 舟
《主角》的获奖
激发文学陕军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再进军
《主角》获奖,是陕西文坛的大喜事,消息公布当天,我就在电话里向陈彦老师表示了祝贺。这部作品的获奖,既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同时又不是特别意外,甚至可以这么说:《主角》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是一件大概率的事情。文学陕军从来就是当代中国文坛的重要存在,从陕西出发的大作家,就是能够问鼎中国文坛的大作家。地域性是文学陕军的显著标识,但这个地域性,却带有祖国性与普遍性,此中辩证,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迪——自古三秦大地与中华文化的血脉关系,今日陕西与新中国气质的内在呼应,从这样的大处着眼,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理解一个个成功的陕西作家是因何被祖国、被人民、被文学加冕。
文学陕军再进军的动员,不仅仅是一支号角,那是一部部作品的落实,是一部部作品背后优秀作家的卓绝书写,因此,对于“人”的重视,才是文学陕军再奏凯歌的根本保障。我们强调人民性,以人为本,文学界贯彻这样的方针,在一定意义上,可能也要落实在“以作家为本”上,那样,当我们说起辉煌的文学陕军,就不会只是一个空洞的名号,而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这一长串光彩熠熠的名字。如何找对“人”,找到那些真正格局阔大、内心深沉、笔力遒劲的好作家,不被假象影响判断,继而鼓舞他们,爱护他们,永远是文学陕军出发时走在大路上的重要命题。
在这个意义上,陈彦我们就找对了。所以,《主角》获奖不意外,陈彦老师不是一匹黑马,他早已享誉陕西,今天获得国家荣誉,再一次佐证了“陕西的,就是中国的”这一令我们自豪的文学心情。
本届获奖作品中,我对《应物兄》和《北上》这两部作品比较熟悉,都是认真阅读了的。去年年末,应《南方周末》所邀推荐年度长篇小说,我推荐了《北上》,并且写下了推荐词;今年年初,应《文学报》所邀,为《应物兄》写下了阅读札记性质的长文。一次大奖评出,我们陕西作家还是要把获得荣誉的作品拿来认真读一读,时刻与中国文学的第一现场保持关联,这才是进军应有的态势,我们要理解中国文学正在发生着什么,理解三秦之外广大的文学世界在发生着什么,“名声不出潼关”的小自满万万要不得。最好的局面应当是,我们更要有对于重大文学现象的超前预判,而这种预判的能力,是建立在宏观的文学眼光、审美水准、乃至整体性地对于国家、民族前进方向的认识与把握之上的。
陈彦老师的获奖,对于文学陕军而言,不只是一个孤立的喜事,其折射与映照的文学思考,的确是一篇关乎我们再进军的更大的文章。荣誉不仅仅只矗立在过去,将其摆放在我们明天进取的蓝图中,才是最佳的位置。明天我们怎么办?这才是《主角》获奖之后给我们提出的捶问,既问询着我们的文艺领导、组织部门,也问询着我们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写作者。下一个三年、四年转瞬即来,届时,我们将如何回答今天的《主角》之问?
在这个意义上,现在我们庆祝,欢愉的心情中必定还有来自于文学责任的压力——“新时代的新人形象”如何书写,这样的时代要求,已然摆在了我们面前。希望我们能够抓住这样的契机,为其后的文学方向廓清思路。就我个人而言,也是这样提醒自己的,前辈们的经验,永远是后来者最宝贵、最可参考的精神资源,我想,也许我的下一部作品,就将于此受教。
文章千年事,祝福我们文学陕军。
作家简介
弋舟,小说家。1972年生于西安,现任《延河》杂志副主编。2018年短篇小说《出警》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曾获郁达夫小说奖(第三、四届),首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鲁彦周文学奖,敦煌文艺奖(第六、七、八届),黄河文学奖(第二、三、四、五届)一等奖,首届“漓江年选”文学奖,2012年《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十六、十七届),第四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青年文学》《十月》《当代》《西部》《飞天》等刊物奖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小说家提名。著有长篇小说《我们的踟蹰》等多部,小说集《刘晓东》《丁酉故事集》等多部,随笔集《犹在缸中》等两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我在这世上太孤独》。
李春平
在掌声与鲜花中冷静下来
陈彦的《主角》获得茅盾文学奖,我并没感到意外。陈彦是很有造诣的戏剧家,读书很多,有非常深厚的小说功底。他从戏剧创作转到小说创作,其实是很可怕的,给小说阵营增添了一位猛将。他可以把戏剧冲突,结构,节奏,语言,舞台画面等方面的强大优势运用到小说中来,转化为小说的结构艺术和内在力量,这恰恰是一般小说家不具备的优势。这样的作品会让读者爱不释手。所以《主角》一出,八方叫好,直逼茅盾文学奖是顺理成章的事。
陕西师大有一个重点研究课题《陕西文学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李西建教授领衔,我是课题组成员,几个文学博士是主力军。课题将直面陕西文学的高原与高峰问题,陕西文学再进军的问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课题比较复杂,要具体分析陕西文学的历史与现状,甚至要具体到作家个人,要有独到的见解与观点。很凑巧,茅盾文学奖评奖之时,正是课题组加班加点的时候。
陕西文学再攀高峰与陕西文学再进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陕西文学一直在鲜花、掌声与批评、病诟中存在。陕西作为全国的文学大省,还是当之无愧的。我有一个基本观点,作家绝不能为了获奖去写作,一味追求获奖,反而是违背文学精神的。从实际情况看,茅盾文学奖已经评到第十届了,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每届获奖作品数量有限,难免有遗珠之憾,这是谁都承认的尴尬。作为国家最高荣誉的文学奖,它是文学高峰的一个标尺,是文学成就的权威认可。但对于一个庞大的中国作家群来说,绝不能以获奖论成败。获奖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我们为获奖者鼓掌,我们也要为没有获奖的众多作家鼓劲。此时的陕西文学界,要在鲜花与掌声中冷静下来,要有“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精神,用心培育我们的创作潜质,写好我们将要创作和正在创作的作品,给自己设置一个新的文学高度和艺术障碍,全心身地去攀越,去攻克。我们也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有要足够的精神与气度,在获奖名额有限的情况下,相信还有众多的未能获奖的好作品流芳在民间,流传在民间,为大众所喜爱,所追捧。毕竟,广大读者比评委更有权威,更有说服力。我们还要冷静地坚持一个信念,作家一生就是要为人民大众而活着,而不是为文学奖而活着。
作家简介
李春平,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委组织部高层次专家促进会会员,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文化厅“百青计划”人才,安康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出版有长篇小说《上海是个滩》《步步高》《盐道》《盐味》等 十余部,发表中篇小说30余部。出版《李春平长篇小说文集》(三卷本),出版散文集《激动得很累》等。长篇小说《步步高》获得首届陕西省柳青文学奖,《大上海的小爱情》曾获《中篇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玻璃是透明的》改编同名电影,为2000年中宣部确定的十部献礼片之一,曾获得第八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多个奖项。中篇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改编的电影在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五项大奖。
周瑄璞
拿出更多“陕西品牌”
陈彦老师茅奖折挂,是文学陕军的光荣,再次证实了陕西作家在全国文坛的重要影响,彰显了陕西作为中国文学重镇的实力,也证明了现实主义写作是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写作的重要途径、不二法宝。陈彦老师一再强调,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才能感同身受,如鱼得水,“把一个时代的‘蓄水池’搅动起来”(陈彦语)。《主角》一书,就是来自于他浸润多年的戏曲行业。扑面而来的时代感,现实感,画面感,以及一连串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叫人时而忍俊不禁,时而扼腕感叹。
本届茅奖评选,是四年来中国文坛长篇小说创作的检阅与梳理,10部提名和5部获奖作品,都非常优秀而又各具面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丰沛而广阔的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可以说评出了长篇小说的高水平。尤其是排名第一的梁晓声老师,几十年来默默耕耘,坚守作家良知和文学标准,一系列优秀作品拥有几代的读者,此次拔得头筹,令人鼓舞与感佩。徐老徐怀中九十高龄获奖,再次说明,文学是一生的事业。而小徐徐则臣获奖,标志着曾经被一直“数落”和“自怨”的夹缝中的70后作家突围成功,走向成熟,成为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李洱老师用十三年时间写作一部知识分子思索之书,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报送作品到公布大奖,几个月来,每一个进展都牵动文坛,全国作家及文学爱好者高度关注。无论哪位作家获奖,都是文学的光荣,我们真诚地为之喝彩。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些没有获奖者,我们也向他们投去致敬的目光,正是他们天各一方,坚守一隅,皓首穷经,埋头写作,辉映了中国文坛的一条大河,波澜壮阔地向前奔流。
四年一度的文学集结号,也将激励我们中青年作家深潜于生活,深扎陕西现实主义创作的沃土,扎实创作,写出更好的作品,拿出更多的“陕西品牌”,以重在参与的心态,接受文坛与读者的检阅。
作家简介
周瑄璞,著有长篇小说《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多湾》《日近长安远》,中短篇小说集《曼琴的四月》《骊歌》《故障》《房东》。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芳草》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小说被转载和收入各类年度选本,曾进入年度小说排行榜。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多湾》入围路遥文学奖、花地文学榜。
陈 仓
他们是灯塔
多少年来,在陕西乃至全国,都在讨论一个话题,文学陕军是否存在一个断代的问题。陈彦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无疑终结了这一话题。
我是放牛娃出身,从小没有见过多少世面,也没有读过什么书,我最早崇拜的,是我们村里的会计,因为在分粮食的时候,他会噼里啪啦地打算盘。除此之外,我接触到的人物都是从课本上走出来的,没有多少科学家,多数是离我十分遥远的人物,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所以,那时候,老师问大家,理想是什么,我十分茫然,直到后来,去县城考试,无意中得到了一本《浮躁》,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当代长篇小说,作者贾平凹的名字,便像一粒火星一样,落入我天干物燥的青春期——贾老师是我们丹凤县人,而且父亲告诉我,他们一起修过水库。这样的人物才有影响力,于是迅速成为了我的榜样,从而树立了我要当作家的梦想。
作家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是一个西西弗斯,你必须推着石头朝山顶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稍微松口气,这样你才有积累,最后才有收获。仔细算算,我创作已经快三十年了,尤其近十年主要写小说,感觉越来越累了,是想超越自己的累,是向着高峰攀登的累。正在我迷茫和疲倦的这个时候,突然听到陈彦获奖的消息,像突然哐哐几声,有人在我面前树立了一个标杆,告诉我赶紧走,黑夜不长了,目标又近了,风景就在远处。其他人获奖,包括茅盾文学奖,我都不嫉妒,都诚心去学习,就因为他们对我有标杆的作用。而陈彦,他获奖,我比任何人都盼望,所以在终评之前,我双手合十地对着老天,是诚心诚意地做过祈祷的。我希望和激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主角》是真正的现实主义。那什么是现实主义呢?我个人以为,就是写当下的故事,写身边的故事,写我们自己的故事,而且运用的是我们当代的话语体系。换一句话说,他的作品是我们活出来的,话语体系是我们正在使用着的,而现在很多作家,他描述的故事读者很陌生,他描述的生活与现实有隔阂,他运用的是文学语言、书面语言,甚至是作古的旧语言,这怎么可能塑造出时代人物呢?怎么可能表现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呢?怎么可能引起读者共鸣呢?小说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是否读得下去,读下去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灵火花,之后才能谈他的文学性、思想性和历史性,不然还不如直接去读哲学、宗教和历史。
第二,陈彦是真正的陕西作家。每一个作家都有成就自己的文学地理,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陈彦携带着《主角》的成功,不仅仅是陕西文学的成功,也是陕西文化的成功,更是陕西文脉传承的成功。柳青生于1916年,陈忠实生于1942年,路遥生于1949年,贾平凹生于1952年,陈彦生于1963年,从10后起步,到40后50后,再到60后,这是否可以看做是代际之间的一种递进关系?而且,从《创业史》开始,到《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秦腔》《废都》《带灯》,再到《装台》《主角》,把他们笔下的时间和空间勾连起来,是否就是中国百年来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痛快地吸收汉唐文化,深深地埋没于三秦大地,从文学的角度来充分证明,陕西这片土地为我们创造历史、书写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
每一只鸟,在某种程度上,麻雀飞在树梢,鸿鹄飞在高天,不仅仅由翅膀决定的,更是由理想的天空决定的。人也一样,你能走多远,当然由自己的努力决定,但是你不放弃,不低头,不停步,这之中的信心,这之中的动力,是由理想决定的,而每个人的理想中,都有一盏灯塔。国家在讲文化自信,对于作家而言,文化自信尤其重要,你只有非常自信,你才有强大的气场,你才能支使得动笔下的人物,不然,你叫人物去庙里烧香,他非得去大街上盗劫,那不就乱套了么。作为陕西作家,我现在是格外自信了,他们每个人无疑都是一座灯塔,有了他们在前边引路、照耀,相信以后还有更多的火把出现,哪怕前边的路多难、多黑、多远,我不仅不会孤单,而且十分荣幸成为其中一员。
作家简介
陈仓,陕西丹凤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普陀区作协副主席,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七届高级研讨班学员。代表作有《流浪无罪》《诗上海》《艾的门》等诗集,八卷本“陈仓进城”系列小说集,以及长篇四部曲《后土寺》《预言家》《醒神》《地下三尺》。曾获得第三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上海市作协2013、2014年度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小说选刊》(2014~2015)双年奖,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以及中国作家出版集团2016年度优秀作家贡献奖。
周子湘
所有的生活对一个作家
都是有价值的
8月16日,陈彦长篇小说《主角》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与“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陈彦这次终成“主角”。
第一次读到陈彦老师的《主角》,是在《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拿到样刊,我没有先看自己的中篇小说《天涯厨王》,而是翻开样刊的头条《主角》,因为它占据了《人民文学》厚厚半本,分量实在太重。《主角》的精彩,让我很难停止阅读。易青娥迎面向我走来,我看到她用颤抖的手摩挲戏服,看到《打焦赞》的唢呐声吹响,她一跃腾空而起,亮相,场下观众一片叫好。易青娥感受到一个主角在台下极致的苦累和生命内心的绞痛,也体会到被人认可与重视的欣慰。一部《主角》,满纸辛酸。
从商洛到西安,陈彦在院团工作近30年——每一个主角、配角的得失与聚散,光鲜亮丽外表背后的无奈和心路,戏剧总让观众看到前台,而他努力想让读者看到幕后。《主角》讲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以及与秦腔、大历史之间起起落落的复杂关系。
很多作家把写长篇小说看作一场苦旅,而陈彦的写作常是一气呵成。他说:“我对这样的生活太熟悉了。我的窗外,就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排练厅。难以想象,每天听不到排练声,《主角》会写成什么样子。”
他笔下的《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曲以中国古典审美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的秦声秦韵。借一个秦腔演员的成长史,书写改革开放40年宏阔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这是他和一群人的生活,伴随改革开放40年一路走过的变化、变迁,人们内心的焦灼、困苦、奋进,借由秦腔这个舞台展现出来。
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贾平凹《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到《主角》再一次问鼎,“文学陕军”的传承,对陕西中青年作家的鼓励很大。
陈彦老师说:“所有的生活对一个作家都是有价值的。”我曾在海外打工多年,海外打工系列小说是我对多年真实、鲜活打工生活的描写,这段生活成为我创作、思考的源泉。然而生活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我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角度和感受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单一走向多重,对生活有了更加丰富、宽容的理解。对处在高速发展和时代变化中的青年,在面对传统文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时的感受,有了更多体会和思考,也不断带给我新的写作灵感。我会继续将自己沉浸在真实的生活中,不断写下去。
作家简介
周子湘,满族,80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4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第28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百优人才计划”。作品见于《小说选刊》、《人民文学》、《中华文学选刊》、《民族文学》等。获得“第九届《小说选刊》茅台杯短篇小说奖”,入围“首届《小说选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获“陕西青年文学奖•小说奖”。中短篇小说集《慢船去香港》入选“中国多民族文学丛书”,作家出版社出版。
◆ ◆ ◆ ◆ ◆
【投稿说明】
投稿请发邮件至:
wxsj20160908@qq
爱文学爱生活,欢迎投稿!
【关注我们】
文學陕軍新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