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逐月计划可行性验证(流浪地球的可行性科普计算)
流浪地球逐月计划可行性验证(流浪地球的可行性科普计算)木星公转周期:11.8年木星公转轨道半径:7.8x10^11米太阳质量:2x10^30千克木星质量:1.9x10^27千克地球公转轨道半径:1.5x10^11米
天体运行的计算很复杂,因为太空中的天体相互作用,但如果仅作定性计算,无需太精确,高中物理知识就能帮大忙。
流浪地球真的具有可行性吗?人类真的可以带着地球流浪吗?下面就用高中物理知识计算一下流浪地球中的各种物理量,就能回答此问题。
先列出一些常数:
地球质量:6x10^24千克
太阳质量:2x10^30千克
木星质量:1.9x10^27千克
地球公转轨道半径:1.5x10^11米
木星公转轨道半径:7.8x10^11米
木星公转周期:11.8年
地球水总质量:1.4x10^21千克(注意:百度地球水总质量第一条是错误的)
地球公转线速度:30000 米/秒
木星公转线速度:13000 米/秒
光速:3x10^8 米/秒
1光年:9.46x10^15 米
万有引力常数G: 6.67x10^-11 (单位:N.m^2.kg^-2)
1度电:3.6x10^6 焦耳
2016全球总发电量:2.5x10^13 度
好了,下面开始计算:
一 流浪地球的平均速度
4.22光年的距离飞了2400年(其中有加速段和减速段),平均速度是
9.46x10^15*4.22 = 2400*3600*24*365*v
v = 527000 米/秒 (不到光速的千分之二)
这只是平均速度,地球发动机是恒定功率运转,最高速度比平均速度高出不多,简单一点,设为600000米/秒。
这个速度比地球的初始速度30000米/秒高出20倍,核聚变发动机的压力超级大。
流浪地球小说中设定为500年加速,1300年滑行,500年减速,最高速度达到光速的千分之五(1500000米/秒),有可能考虑非直线航线,但下面的计算表明,600000米/秒的速度都不现实。
二 利用木星引力弹弓效应能增加多少速度?
引力弹弓效应可看作是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公式: m1 地球质量 m2 木星质量 v1 地球前速度 v3 地球后速度 v2 木星前速度 v4 木星后速度
m1v1 m2v2 = m1v3 m2v4 (动量守恒)
m1v1^2/2 m2v2^2/2 = m1v3^2/2 m2v4^2/2 (动能守恒)
=> v3 = (m2(v1 2v2)-m1v1)/(m1 m2)
地球质量远小于木星,m1 m2 约等于m2 化解后
v3 = v1 2v2
很悲伤的发现,木星引力弹弓增加不了多少速度,最多就是木星速度的2倍,而木星的公转速度很低,只有13000米/秒,地球最多增加26000米/秒。
冒着人类毁灭的风险,为了区区26000米/秒,是完全不值得的,这是电影流浪地球最大的一个科学瑕疵。
三: 整趟旅程发动机需要产生多少能量?核聚变消耗多少质量?
前面说到,加速和减速阶段消耗的能量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加速阶段逃离太阳系,要克服太阳的引力,要多负担一个太阳的引力势能,减速阶段自动获得一个比邻星的引力势能,不过经过计算发现,引力势能跟需要的动能相比,可忽略不计。
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仅增加速度26000米/秒,这点能量忽略不计了。
先来计算加速阶段需要的能量:
根据能量守恒: 地球在地球轨道动能 地球在地球轨道势能 发动机做功 = 地球在旅途中点动能 地球在跟旅途中点势能
地球在地球轨道势能: -GMm/r M为太阳质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
-6.67x10^-11*2x10^30*6x10^24/(1.5x10^11) = -53x10^32 焦耳
地球在跟旅途中点轨道势能:不用计算了,忽略为0
地球在地球轨道动能: mV^2/2 m为地球质量,v为地球公转线速度
6x10^24 * 30000^2/2 = 27x10^32 焦耳
地球在旅途中点动能:6x10^24 * 600000^2/2 = 10800x10^32 焦耳
现在可以计算发动机做的功了:
27x10^32 焦耳 -53x10^32 焦耳 X = 0 10800x10^32 焦耳
X = 1.08x10^36 焦耳
这仅仅是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大致相同,则总能量为 2x10^36 焦耳
将这个能量转化为电量: 2x10^36 / (3.6x10^6)= 5x10^29 度,按倒2016年的全球发电量,需要发电 2x10^16年,这看出当前的人类技术是多么渺小!
下面计算需要多少质量来进行核聚变,
质能方程,E = mc^2
2x10^36 = m * (3x10^8)^2
=> m = 2x10^19千克
核聚变需要消耗2x10^19千克 质量,地球水总质量:1.4x10^21千克,消耗掉1/70分之一的地球水,可能是整个印度洋海水。小说中说的是烧掉了亚洲的山脉,这个可行性算有吧。
核聚变能量全转为机械能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更多的转为热能,如果一半转为热能,2x10^36 焦耳的热能是个什么情况呢?
正常情况下地球每天从太阳获得多少辐射能量呢?1.5x10^22 焦耳
这10000个发动机发出的热能相当于多少个正常的太阳呢?将总能量分配到2400年的每一天:
2x10^36 / (1.5x10^22 * 2400 * 365)= 150000000 个太阳
你没有看错,这10000个发动机的热量,相当于一亿五千万个正常太阳照在地球上!
初次计算出来,我也不信,多次查了太阳的辐射量,数量级是没错的,核查一下:
使1克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需要热量1卡,即4.2焦耳,地球上有1.4x10^21千克水,那么发动机一天的热量带来的水温上升:
2x10^36 / (1.4x10^21*1000*4.2*2400*365) = 340000 摄氏度
这就是说,发动机一天产生的热量,将使地球水温上升34万度。
刘慈欣在小说中也提到此问题,说发动机有可能将地球水全部气化,小说中的核聚变发动机,是重核聚变,就是由重原子进行的核聚变,当前人类能做到的还只是利用氢原子进行的不可控核聚变(氢弹),但氦并不是核聚变的终点,氦可以继续聚变生成碳,碳继续聚变生成硅,即 氦–4 →碳–12 →硅–28。硅当然也不是核聚变的终点,大质量恒星后期的聚变反应就是“重聚变”。从“硅”开始大质量恒星“重聚变”过程是:硅–28 → 硫–32 → 氩–36 → 钙–40 → 钛–44 → 铬–48 → 铁–52 (铁–56) ,核聚变走到铁这一步,就不再释放能量,而是吸收能量。但就算能吸收能量,让发动机仅仅只产生一亿五千万分之一的热量,以目前的人类脑洞感觉不可能。
人类拥有了重核聚变技术后,才发现散热才是真正的难题!不用做更精密计算了,从上面粗略计算的数字看,地球想要2400年到达比邻星似乎是不可行的,地球非要流浪的话,只能降低速度,增加旅行时间。
当然作为艺术作品,是可以适当夸张的,不能考虑太多细节,这篇文章目的不是挑流浪地球的问题,流浪地球依然是难得的一部佳作,硬科幻作品又科幻又符合科学设定,将会更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