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在康熙王朝中的地位(一步步走向复杂)
李光地在康熙王朝中的地位(一步步走向复杂)由此可见,《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是一个有才华但私德有缺,贪慕荣华富贵,做事不择手段,心思狠毒的人!电视剧最后,康熙将李光地贬到彭泽县,评价他:你用心狠毒,但才能卓著。用你除恶吧,你当之无愧,但是要让你行善,那么就难了!想一想,就剧中展示的李光地而言,实在贴切!他跪求苏麻拉姑为他说话,诉说他的困难,感觉生不如死。其实不过是想将党争之事接苏麻之口告诉康熙皇帝罢了。苏麻喇姑在宫中生活多年,深得孝庄和康熙信任,这全凭她的保守安分,怎么会替李光地开口。但李光地却说他的老师是伍次友,想讨个人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的李光地变得虚伪且自私起来。苏麻喇姑劝告李光地,让他自己向康熙坦白,虽然很危险,但在当时却也是唯一生路。李光地向康熙请罪,要求辞官返回乡下。康熙问他原因,李光地当众说朝中两大党派之争,自己身在其中,左右为难,难以为继。让康熙不得不下旨关了李光地,撤了他的职。当时康熙正筹谋亲征噶尔丹。再这样的
先让我们先看看《康熙王朝》中关于李光地内容。我们从《康熙王朝》中了解到,李光地本来是福建乡中的一介书生,在当地素有名望,其人才华横溢,又聪明过人。适逢容妃回乡探亲之际,李光地借着孤儿之事栏下皇妃车架要为民请命。他呈上万民书给康熙皇帝揭发福建迁界禁海政策实行过程中,地方官员贪污腐败,造成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情况。容妃心生怜悯于是将万民书带回京城,这件事情让康熙开始注意到李光地,并且赐他了官职。这个时候的李光地,想来是正直而勇敢的。
李光地做官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辅佐姚启圣和施琅收复台湾,主要负责粮草后勤诸事。因为姚启圣和施琅之间有矛盾,李光地身处其中周旋安抚,不偏不倚,公平公正,李光地因此获得了康熙皇帝的赏识和信任。于是特意给了李光地密奏权,让他监督姚启圣和施琅二人。
台湾收复后,李光地的由福建升到了京城。康熙告诉他,京城的官场比战场更加残酷,天子脚下,不是一般人能呆得住的。李光地深知再不是自己熟悉的福建官场了,但因为尝到了做官的好处,不愿意再退回去。他开始贪慕荣华富贵了。
当时朝廷里有两大官僚集团,分别以纳兰明珠和索额图为首。这两人,一个是当朝国舅,外甥是大阿哥。另一人更是清朝开国元老索尼的儿子索额图,他自己又是当朝国丈,辅前大臣。在朝中为官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这两人都是皇亲国戚,又都属于朝廷重臣。康熙既要倚仗他们,又深知两人根深蒂固,难以下手。身处其中的党争中李光地左右为难,内心充满惶恐。既然痛苦,却不愿离开,不难看出李光地的虚荣。他早已不是当年福建乡下一身正气的书生了。李光地被索额图拿住把柄,原来他在为母守孝之时,与青楼女子相通,这在以仁孝治天下的封建王朝,是天大的劣迹。他陷入巨大的恐慌中,甚至向索额图下跪乞求饶恕。联想剧中他最开始的作为,我们认定这时一个表里不一的人!
他跪求苏麻拉姑为他说话,诉说他的困难,感觉生不如死。其实不过是想将党争之事接苏麻之口告诉康熙皇帝罢了。苏麻喇姑在宫中生活多年,深得孝庄和康熙信任,这全凭她的保守安分,怎么会替李光地开口。但李光地却说他的老师是伍次友,想讨个人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此时的李光地变得虚伪且自私起来。苏麻喇姑劝告李光地,让他自己向康熙坦白,虽然很危险,但在当时却也是唯一生路。
李光地向康熙请罪,要求辞官返回乡下。康熙问他原因,李光地当众说朝中两大党派之争,自己身在其中,左右为难,难以为继。让康熙不得不下旨关了李光地,撤了他的职。当时康熙正筹谋亲征噶尔丹。再这样的紧要关头,李光地为了自己不惜破坏内部团结大局,公然说索额图,纳兰明珠等人党争陷害。可谓既没有政治谋略,又毫无担当!
后来康熙重新启用他,他就疯狂报复索额图和明珠等人。明珠晚年,感觉到康熙对自己的疏离,自觉大限将至。专程去问康熙,自己可不可以办六十大寿。康熙允了,在寿宴上还手书了几个字以示安慰,意思很明显:先让他过完自己的寿宴,毕竟是鞍前马后跟随多年的臣子,要送他最后一程。而李光地,却跑到人家寿宴上读《弹劾明珠疏》,罗列明珠的罪状,从这不难看出,剧中的李光地已然变成了睚眦必报的狠辣之人了!
电视剧最后,康熙将李光地贬到彭泽县,评价他:你用心狠毒,但才能卓著。用你除恶吧,你当之无愧,但是要让你行善,那么就难了!想一想,就剧中展示的李光地而言,实在贴切!
由此可见,《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是一个有才华但私德有缺,贪慕荣华富贵,做事不择手段,心思狠毒的人!
那么在现实历史中的李光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据史料记载,在清康熙三年,也就是康熙才十一二岁的时候,李光地就在乡试中中举。到了康熙九年,他又在庚戌科会试中名列前茅,高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选为庶常馆庶吉士。康熙十一年,他得授翰林院编修之职。到了康熙十二年,李光地充任会试同考官。后来陆续升迁官至直隶巡抚、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可见历史中的李光地的的确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在清朝三藩之乱的时候,耿精忠举兵造反,曾派人招安在家受孝的李光地,被李光地拒绝。后来,李光地写密折,通过时任内阁学士的富鸿基给康熙皇帝传递前方消息。康熙皇帝见到密折后很是感动,嘉奖李光地对清朝的忠诚。
康熙十七年,同安蔡寅的起义军打着反清复明旗号,聚集万余人围攻安溪县。还在家中受制的李光地,就在当地招募了百余人固守,断绝敌方粮道使得安溪县危机得以解除。不久后,李光地又带兵与其叔父李日煌,弟弟李光垤、李光垠合力打败刘国轩部。
我们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不同于电视剧《康熙王朝》,历史中李光地早在平三藩时,已然屡立战功,声名鹊起了。三藩既平,李光地守制期也满了,回到京城后又建言康熙,让施琅担任平台将领,康熙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得以顺利收复台湾。这里的李光地又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印象,显得英武睿智,有勇有谋!
作为康熙朝有名的重臣,李光地宦海浮沉几十年,但始终不倒,康熙对始终其信任有加。例如:康熙二十七年,李光地返回京城,正赶上孝庄文皇后丧期,有礼部官员弹劾他,说他在回京途中故意迟延,身为朝廷的三品要去不及时回京叩谒孝庄文皇后梓宫,请求康熙下旨将此事交给吏部议处。吏部商议的处罚是降职五级调用,最终被康熙降旨宽免处罚。
类似的事件还有发生:康熙四十三年三月,给事中黄鼎楫、汤右曾等人合疏弹劾,指责李光地抚绥直隶灾民不利,没有把灾民逃散的情形据实陈奏,请求严加处置。同年八月,御史吕覆弹劾,李光地在处理秋审的事情上任意断决,给事中王原又弹劾李光地推荐的人不恰当。但是,基本上都遭到了康熙的否决。
到了晚年,李光地多次请求致仕。康熙均是不允,还慰留李光地说:“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作为一个睿智的皇帝,能让他如此看重的大臣,想来和电视剧里的形象,还是有所不同的吧!
后来李光77岁高龄,因为疾病发作,死于任所。康熙皇帝评价他说:“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李光地死后,康熙派人前往吊唁,赏金千两,谥号“文贞”。如果真的是讨厌这个臣子,何至于此。到了雍正初年,雍正加赠已经作古的李光地太子太傅,祀贤良祠。雍正评价他是“一代完人”!作为给一个已故臣子的评价,这是多高的赞誉!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智慧,才能卓著,也有政治谋略的人!
看到这里,对于李光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