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个钻石(这里一颗钻石才卖100块)
这里有一个钻石(这里一颗钻石才卖100块)这个地方是远古的火山群火山带,经过高压高温的磨练和反应,沉积了很多很多的钻石。因为抢夺钻石资源发生的内战,长达十多年;战争结束后,举国废墟,淘钻石成了当地人唯一的谋生来源。▲科诺钻石矿区的居民▲电影《血钻》海报虽然是好莱坞的固定套路,但是却近乎真实的还原了塞拉利昂这个国家,在钻石荣耀之下的悲伤。张昕宇和梁红来到塞拉利昂,开着车穿越几乎整个国家,来到一个叫做“科诺”的钻石矿区,想一探钻石生产的工序。
在上周六晚21:25播出的《环游记-我们的侣行》中,张昕宇、梁红跨越大西洋,从南美抵达非洲,来到塞拉利昂。在那里,无论是淘钻者的血泪,还是独腿足球队的坚强,都是鲜活的生活的样子,让我们同情、心酸、欣慰和备受鼓舞。
今天我们近距离去看看塞拉利昂的淘钻者。钻石恒久远,取之却艰难。
塞拉利昂有着非常丰富的钻石矿藏,蕴藏着2300多万克拉的钻石原矿。这样的塞拉利昂,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因为钻石发生内战,经济坍塌、工业停滞,民不聊生,它也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血钻》这部电影,“小李子”莱昂纳多参演。该影片以塞拉利昂1999年的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的不法之徒在非洲从事钻石走私的事情,以及在遇到一位记者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最终领悟了生活和爱的真谛的故事。
▲电影《血钻》海报
虽然是好莱坞的固定套路,但是却近乎真实的还原了塞拉利昂这个国家,在钻石荣耀之下的悲伤。
张昕宇和梁红来到塞拉利昂,开着车穿越几乎整个国家,来到一个叫做“科诺”的钻石矿区,想一探钻石生产的工序。
▲科诺钻石矿区的居民
这个地方是远古的火山群火山带,经过高压高温的磨练和反应,沉积了很多很多的钻石。因为抢夺钻石资源发生的内战,长达十多年;战争结束后,举国废墟,淘钻石成了当地人唯一的谋生来源。
▲科诺挖掘矿土的老者
没有大型器械,没有流水线作业,没有遮阳厂房, 这就像是一个原始社会的生产链。
高温烈日下,一个老者在一堆矿土前,用铁锹挖掘,然后装进袋子或者提桶里。人力挖掘,这是他们的第一道工序。
老人很沉默,张昕宇尝试和他交流,他却始终不曾开口。可能是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磨灭了他交流的本能,也可能是他听不懂英语。
工人们不是用肩膀扛,而是用头顶着矿土运送。一下子一百多斤就这么放在头上了,穿越灌木丛将其送到水池边,他们估计着一天也能顶上好几吨。
人力运输,这是他们的第二道工序。
他们有一个手工采矿的矿坑,那是一个最传统的淘钻石的矿。在水边挖个坑,积攒着雨水。矿坑里有四五个工人站在水里清洗砂土。
他们用簸箕筛洗着运来的旷土,一遍又一遍。因为钻石比一般石头重,如果是钻石就会留在中间。
▲工人们在矿坑里清洗沙土
这是个非常枯燥的体力活儿,而且也非常的考验眼力。钻石并不是像我们在电视或者首饰店里见到的那么大,通常都只有米粒甚至芝麻大小,很难发现。
实际情况是,钻石非常难淘到,很多时候就这么筛洗了一天或好几天,什么都没有淘到。这是他们第三道工序,人工淘洗。
他们的工作要一直泡在泥水里,不管什么样的天气,只要上工了就要一直泡在水里,皮肤溃烂也是他们通常的“职业病”。
▲手工淘洗矿石
淘钻石的工人年龄不一,小的十几岁,老的有五六十岁。头顶着四十度的太阳,脚下泡着凉水,淘钻石真的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情。
如此艰难的工作环境和艰辛地工作,换来的不是身家百万,更多时候只是能维持他们基本的生存。
▲19岁的淘钻小伙
这个稍微健谈一些的男孩,分享了他的淘钻经历。 他19岁,已经有三年的淘钻经验了,来做这份工作是为了挣学费,然后养家。
他经常好几天放空,但是也曾淘到过一颗大钻,赚取了约两万人民币,那颗钻石流入市场,可能是价值千万。
淘钻石的工人做着最辛苦的活儿,却只能赚取很少的钱。
▲手工淘出的芝麻粒大小的钻石
张昕宇、梁红在42℃高温下,在矿坑旁期待着传说中的大钻石。等了3小时后,矿坑里终于淘出了这天的第一颗钻石。那是一颗非常非常小的钻石,如果不仔细看,就可能忽略掉了。放在张昕宇偌大的手心里,那个钻石也就芝麻粒大小。这个他们能拿到手合着人民币约120块。
▲泥水中筛选钻石
如果放空没有淘到钻石,工人们是没有工资的。矿场的待遇,就是只管每天的一顿饭,没有工资,直到挖出钻石的时候才有提成。
淘钻石就是一场赌博,淘到大钻石就或许就能从此衣食无忧。运气不好,每天都是白干。努力干,挖出钻石,养活一家老小是淘钻工人们共同的愿望。
人生百态,无论钻石背后隐藏着多少血与泪,每一位淘钻者的信念与坚持都值得被尊重。如今,内战结束的塞拉利昂正万物复苏, 淘钻人也在努力向上乐观地生活,祝福辛劳的他们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