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林则徐的简介资料大全(从衰落到崛起林则徐之十三)

关于林则徐的简介资料大全(从衰落到崛起林则徐之十三)先对他做个简单了解:杨芳为清朝名将杨遇春所提拔,作战勇猛,有评每战皆为先锋,嘉庆五年,获得赐号:诚勇巴图鲁。勇士,英雄的意思。新疆平叛时生擒张格尔,立大功,封三等果勇侯,入像紫光阁。后又升至一等侯。同时入紫光阁的还有杨遇春。后世并称:二杨。比起封侯,更有吸引力的是能够入像紫光阁,唐朝时期,李世民有凌烟阁来纪念24功臣,清朝时期时纪念有功之臣的就是紫光阁。始于乾隆时期的1755年,为纪念平叛有功的功臣,乾隆特命为功臣入像,以后成为常例,想一下,还没有照相机的年代,能留下自己的一副画像供后人纪念,这滋味得有多美……杨芳也因生擒张格尔,论功在提拔他的杨遇春之上,得以享受紫光阁入像的殊荣。后又历任广西、湖南提督等职。在清朝,一共只有二十九位汉臣被封王侯,其中大多是在满人逐鹿中原和巩固统治的开国之初,中后期封侯的少之又少,杨芳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实属难得,这时他的人生达到了巅峰。杨芳:(1770——

咱们书接前文……

前文书说道杨芳、奕山、隆文陆续到达广州。新的抗击英军指挥部成立。

我们简单介绍下这三个人:

莫名其妙的将军:

奕山,(1790-1878年),活了89岁,长寿。被派赴广州时52岁,虽然后来奕山在广州城被英国人打得挂起了白旗,但是他的祖上那是相当厉害的人物,谁呢?正是爱新觉罗.胤禵,又名允禵,被封抚远大将军的康熙朝十四阿哥,就是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奕山是他的四世孙。由于出身高贵,第一个职位就是乾清门侍卫。皇帝宗室,怎么刚一工作就开大门呢?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看大门的,两条:1、必须是满人、2必须是皇室宗亲,也就是说奕山刚参加工作就是正四品的品级。比琦善高,谁叫奕山是宗室呢?来广州之前,他已经在新疆多年,从道光7年升为头等侍卫至道光20年3月,新疆呆了13年,伊犁领队大臣、参赞大臣。但是道光十八年才升为伊犁将军,负责新疆军政。这一年奕山49岁,比起琦善来那是差远了,我找了资料,竟然没找到他凭什么升任伊犁将军,只能给他暂下结论:凭皇室宗亲的资历加上在新疆经营多年才能够上位成为封疆大吏的。赴任广州时刚刚卸任伊利将军1年。回京后任领侍卫内大臣(皇帝侍卫的头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卫局局长),御前大臣。所以我说他是莫名其妙的将军。就连他的下属杨芳履历也比他光鲜多了。

关于林则徐的简介资料大全(从衰落到崛起林则徐之十三)(1)

奕山后来签订瑷珲条约画像——齐齐哈尔督军署

狠人杨芳

杨芳:(1770——1846),贵州松姚人,对人的形容有很多差别,有些人你只能说他是将军或者做过将军,比如奕山,但是对于杨芳就只能用”狠人“猛将”来形容了,看完清史稿我最喜欢他的是一次经典战例:以7人对数千。

先对他做个简单了解:杨芳为清朝名将杨遇春所提拔,作战勇猛,有评每战皆为先锋,嘉庆五年,获得赐号:诚勇巴图鲁。勇士,英雄的意思。新疆平叛时生擒张格尔,立大功,封三等果勇侯,入像紫光阁。后又升至一等侯。同时入紫光阁的还有杨遇春。后世并称:二杨。比起封侯,更有吸引力的是能够入像紫光阁,唐朝时期,李世民有凌烟阁来纪念24功臣,清朝时期时纪念有功之臣的就是紫光阁。始于乾隆时期的1755年,为纪念平叛有功的功臣,乾隆特命为功臣入像,以后成为常例,想一下,还没有照相机的年代,能留下自己的一副画像供后人纪念,这滋味得有多美……杨芳也因生擒张格尔,论功在提拔他的杨遇春之上,得以享受紫光阁入像的殊荣。后又历任广西、湖南提督等职。在清朝,一共只有二十九位汉臣被封王侯,其中大多是在满人逐鹿中原和巩固统治的开国之初,中后期封侯的少之又少,杨芳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实属难得,这时他的人生达到了巅峰。

再来瞻仰一下他的经典战绩之一: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东乡一个叫冷天禄的农民起兵造反,嘉庆四年1800年,冷天禄被歼灭于人头堰,大军清缴冷天禄残部,有一天作为先锋官的杨芳率兵追击敌人,率多少兵呢?加上他才9骑,追到了一个叫石笋河的地方,看见有数千人马在渡河,他派2人赶紧回报搬兵,自己和剩下的6个人共7人,略作准备之后,高喊着率队发起了冲锋,残兵慌乱,军心不稳,着急渡河,连续五只船向渡河,结果因为人多,五船皆翻,残军大败,过了一会儿,杨遇春也领兵到了,三下五除二,全部歼灭。我看完就想起了,张翼德大战长坂坡的故事。杨芳故事很多,但是我都觉得比不过这个以少胜多彰显他的勇猛,用现在的话说“是个狠人”。当然后来他有部下叛乱,他去成功劝降的故事也很精彩。

派赴广州时,杨芳已72岁。应该说除了年纪大,杨芳还没打过败仗所以道光给奕山配副手杨芳就有深意了。

再说隆文: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清史稿关于隆文记载不多,只是说隆文初到广州时就病了,《广州合约》签订后,忧愤而死。

可以看出,道光帝给奕山派了一个名将兼狠人杨芳,又派了个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的隆文,明显是担心奕山军事能力不够。

总结一下:道光没想到撤了林则徐,英国人依然不依不饶,反而条件越提越苛刻,一口通商已是祖宗成法,岂能轻易改变?银子一开口就是六百万两,相当于我大清官员一年的俸禄了,琦善也是无能,竟然要我割地,以后让我如何面见祖宗。真是欺我太甚,我想道光帝一定是咬牙切齿地这样想。这时的朝纲之上也肯定义愤填膺者多如牛毛了。

怎么办呢,打!揍他娘的。

但是派谁领兵是个问题。

琦善办事不力,已经不可信任,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汉臣处理不当引起边衅,满臣又要让我没法见祖宗,都不可信任。现在只能指望自己的家里人了,谁呢?皇侄奕山带过兵,从新疆回来还不到1年,现在每天在自己身边,用起来顺手、听话,就他吧,但是为了保险,再派湖南提督和兵部尚书给他做副手做参谋(参赞)就应该万无一失了。

这就是道光的打算。

于是,值得信任的奕山,虽然廉颇老矣但是平叛有功军功卓著的杨芳,再加之历史上并不出彩的兵部尚书隆文,陆续出发南下了。

为什么说是草台班子呢?第一:奕山虽然曾任伊犁将军,但是并没有作为军事主官打过大仗,顶多是作为非主官跟着蹭一蹭军功,联想一下:任何人带他出去打仗肯定很累,为啥,战死或者被俘皇室的脸面都不好看。很可能还要分兵对他进行重点保护。生怕他踩到雷。

第二、杨芳已经年过七十了,我不禁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显然他目前还是能吃饭的,直到五年后的道光二十六年,他才彻底挂了,再也不能吃饭。虽然有丰富的对敌经验,但是毕竟年纪不饶人呢,何况他面对的是自己根本不了解的对手。有多不了解呢?初到广州他很不理解为什么英国人的大炮放在晃晃悠悠的船上但是却比我们固定在炮台上还准,众说纷纭之后,自己给了自己解释,英国人会邪术,会邪术怎么打呢?以邪制邪:他命人扎草人,以草人制邪。再以“污”制邪,于是又命人找来很多妇女用过的马桶,准备战时制邪。好玩不,当然这见于野史,正史没有记载。这个侧面说明中国官员和英国人的接触过程中,“搞不懂”,“弄不明白”是常态。中国人已经闭关锁国的几近愚昧。

第三、既然是来打仗,隆文作为兵部尚书就很好理解了,水师,绿营,八旗都需调动,必须派一个熟悉兵志的人负责协调、督办——传令官。人员配置表面看很合理,但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将军、一个年老力衰的提督、再加一个到广州就病了的传令官,我们可以推断,这就是个草台班子。

平戎策:

4月14日,奕山和隆文陆续到达,他们一到广州,摆出了一副虚心求教的姿态,去请教在广州等候查办的林则徐、邓廷桢,商议抗英大计。林则徐的爱国热情又被激起,满怀希望的写了一份洋洋洒洒的广州防务计划。交给奕山参考,在这份“平戎策”里,提出一系列具体措施。可是,平戎策交上去之后不久就杳无音讯。初来广州兴奋不已的奕山,看到广州洋货颇多天天收洋货,在他看来,这次就是来镀镀金,回去再另有任用。隆文一看奕山如此,自己也天天收购古玩、字画。杨芳却对于道光新调来的军队烦恼不已,大约各省调来总计有一万人左右。人一多,事就多。因为分属不同建制、不同地域,这些士兵一到广州这种繁华城市也是眼花缭乱,纪律松弛。军官们为调节争端等一些小事忙得焦头烂额。

林则徐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谪居羊城等候查办。

谪贬浙江

关于林则徐的简介资料大全(从衰落到崛起林则徐之十三)(2)

虎门硝烟雕塑

五月1日,被革职7个月的林则徐,被道光一旨派到浙江效力,赐四品卿衔,就是给你个四品的品级,继续给老子干活。

五月三日,林则徐坐上车,装上书,和几个随从立马奔赴浙江,广州知府余保纯想派兵护送,林则徐不用。

关于林则徐的简介资料大全(从衰落到崛起林则徐之十三)(3)

复原的清末虎门镇百姓生活图

休息了7个月的林则徐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途,

自1839年3月算起,至1841年被谪贬浙江,林则徐在广州度过了2年零2个月的时光,这两年多的时间大部分时间在禁烟,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等待查办的心情下度过的。这段日子也是林则徐人生中少有的暗淡之日,他为禁烟而享荣耀,也因禁烟而丢官。这两年时间里他除了禁烟,其余的很多时间都在认识大清以外的世界:他曾聘请为洋人做饭的厨师,了解洋人的习性;也曾订阅报纸,找来熟悉洋人的人做翻译给他;他甚至因为禁烟给英国女王写信,让她严加管教她的臣民。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女王也没有收到这封奇怪的“照会”。也因此一些列的举动被后世誉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年中,内安百姓,外抗英夷,最使他难过的应该是老朋友关天培的战死,最使他留恋的是和邓廷桢、怡良、关天培等人的友谊,最使他痛快的是把英国人逼的暴跳如雷,打的抱头鼠窜的日子。最使他愤恨的,当属于剿不绝的鸦片,而最使他敢怒不敢言的,是朝令夕改、朝秦暮楚的朝廷政策。他觉得最欣慰的应该是自己两年多来的兢兢业业,上对得起皇恩浩荡,下对得起黎民百姓。

再次回想禁烟初始,代天子享大臣礼,在虎门扬我大清威,那是何等辉煌、荣耀。

而现在他要离开了,虽然新职不明且只有四品,但是他并不感到暗淡,只要能为朝廷效力,他还是充满了力量。

现在这里的一切他都要说再见了,宽厚的长者邓廷桢、耿直的怡良、勇武的关天培、麦廷章、陈连升父子,还有那些记不住名字又为禁烟而死的兵丁、送牌匾的官绅、百姓,还有害怕他的对手。再见!广州已经成为历史,新的征途在等待着他。

林则徐不会想到,这是他和广州的一次诀别,从此以后,他将远走他乡,并不再回来。

林则徐明白从现在到以后,只有一条路:前进!且永不停止!

那么他即将赶赴的浙江,未来迎接他的又会是什么呢?

涛涛的海浪送我青天,慢慢前途勇往直前。

这正是:琦善不力换奕山,莫名其妙草台班,四品卿衔催赴浙,忠肝义胆林青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历史有温度,凡人有微光,您的批评和肯定都是我的续更良药,希望不吝赐教,码字不易,感谢阅读。

注:本文参考资料,清史稿《奕山列传》《杨芳列传》《隆文列传》,当代书籍《林则徐传》杨括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