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正婚礼:亲迎→共牢合卺→解缨结发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流程分解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

汉式婚礼是以古典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当代新兴、时尚的婚礼形态。汉式婚礼不同于西式婚礼,也不同于一般以清、民国风格为主的所谓中式婚礼。汉式婚礼以周礼为蓝本,以典雅、尊贵、庄敬为气韵,追本溯源,是真正体现华夏经典文化传统的民族婚礼。在华夏民族的传统中,汉式婚礼被视为礼乐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视为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起点,被视为人与自然阴阳相和谐而化生万物的本源。只有这样的婚礼,才足以同新人之间坚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们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相般配。

汉式婚礼是汉民族的传统婚礼,在婚礼进行时应当穿着形制正确的汉服。但可根据其不同时期的风格,选择相应的服饰颜色及款式。如汉周时期崇尚玄色及红色,风格的汉式婚礼可选择红黑配色的曲裾或衣裳;唐风汉式婚礼则可选择红男绿女的搭配;而明风婚礼则一般选择明代官服,新妇多为凤冠霞帔。

主要流程

整体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流程分解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正婚礼:亲迎→共牢合卺→解缨结发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

仪节内容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

★婚前礼

1.纳采 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2.问名 纳采后,问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

3.纳吉 问名之后,男方“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仪礼·士昏礼》)。男方问名后,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派使者带雁到女家报喜,仪如纳釆。

4.纳征 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纳聘以订婚。《仪礼·士昏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

5.请期 男方择定成婚吉日,正式约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

★正婚礼

1. 亲迎 新夫亲往迎娶新妇。

2. 同牢合卺 “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3. 解缨结发 “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

★婚后礼(成妇礼)

1. 妇见舅姑 妻称公公为“舅”,称婆婆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新妇早起、沐浴,端着盛有枣、栗和腶修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待。“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2. 妇馈舅姑 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民俗记录。

3. 舅姑醴妇  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

4. 庙见成妇 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4)

文化精神

礼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婚礼则规范着夫妇相处之道,并反映了华夏民族对夫妇、天地、阴阳、乾坤等关系的本质理解。夫妇之道正是汉式婚礼的核心义理。因此汉式婚礼绝不只是聚会、宴饮、取乐,更不可轻慢与亵渎,它是伦理哲学的一场庄重宣告。( 婚礼,在古代写作“昏礼”,因其是在黄昏时举行,故称“昏礼”。)[1]

信仰

华夏民族以人法天,自然界的万物,乃是天阳、地阴所化生。男女则是社会的阴阳两极,是人类的渊源,是一切伦理的起点。《礼记》说,“昏礼者,礼之本也”。又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在汉民族传统中,婚礼被理解为天地、阴阳、乾坤等世界秩序及人伦之本的实现和完成,被赋予了信仰的意义。

盟誓

《礼记》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华夏民族看待婚礼,如同看待国家间歃血为盟、看待兄弟间结拜为盟。夫妇的婚约,两姓的联姻,本质在于作承诺、立誓言、结盟约。是承诺就要践行,是誓言就要兑现,是盟约就要信守。盟誓追求永恒,有如山海之不朽,所以说“山盟海誓”。

主从

婚礼中男送女以雁,是一种相沿而来的古礼。《白虎通》说:“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雁都是成行成列飞行的。送雁,既明确了家庭中夫妻角色之不同和担当之不同,申明了丈夫引领妻子、妻子追随丈夫的男女有别之意,又表明夫妻不可分离,不可抛弃,正如大雁不能单飞。

平等

汉式婚礼在申明夫主妇从的同时,亦强调了丈夫对妻子的尊重和爱护。两姓联姻,男女盟誓,赋予了夫妇对等之义,双方本就具有了对等的权利和义务。婚礼中,夫妇拜同礼、坐同席、食共牢、饮合卺,处处提示着夫妻夫妇之间既有主从,又有平等。家庭角色分工的不同,使丈夫真正成其为丈夫,妻子真正成其为妻子,且毫不妨碍夫妇的比翼连枝、琴瑟相谐、相敬如宾。[1]

责任

在汉式婚礼中,一是强调了夫妇对彼此的责任。要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要做到“结发同心,生死不离”。二是强调了夫妇对宗族的责任。婚前男方要通过六礼前往女家与女方父母沟通婚事,新娘离家出嫁时,要拜别父母和宗庙,嫁入夫家后,要通过妇见庙见之礼接受男方父母和历代祖先的认可。《礼记》说“昏礼者……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正人重之”。同父母和宗庙的仪式互动,向新人宣示了婚姻的宗法意义,宣示了绵延子嗣、传续宗族、承上启下、孝养双亲之责。三是强调了夫妇对社会的责任。《礼记》说:“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在汉式婚礼中,婚礼是礼之本,夫妻是人伦之本,只有婚姻和谐,家庭才能是和谐的,我们民族的繁衍和社会的秩序才能是和谐的,由婚姻而化生的自然及人间的乾坤万物也才能是和谐的。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5)

未来发展

伴随着舞台灯光技术的发展,婚礼仪式上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像LED屏幕,电脑灯,干冰机等早已用在了普通的西式婚礼当中。代表高端技术水准的全息成像 技术也开始进入婚礼仪式当中。

以继承中国传统,挖掘历史文化为起点的汉式婚礼在婚礼文化的这个大变革时期能否有新的发展和作为那?答案是肯定的。

不论何种舞台技术,其本质还是一种感官的传媒手段。能够在西式婚礼中发挥作用,也同样可以在汉式婚礼中发挥作用。

国内一些研究承办汉式婚礼较早的策划师早在2009年,就开始尝试这种时代技术与传统元素的结合。在09年的一场汉式婚礼中一位民间礼仪文化研究人“大秦书吏俑”首次尝试使用电脑灯投影秦汉四神兽瓦当图案,打破了婚礼现场视觉的维度。在之后又逐步使用大幅投影及led大屏幕等技术手段突破了固定的汉式婚礼背景设计,使的传统而古朴的现场背景可以跟随礼仪环节的进行惟妙惟肖的进行变化配合,让仪式与环境融为一个整体。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6)

2010年的大型婚礼秀“江南流韵”更是将汉式婚的华美推向极致,华丽的服饰,婀娜的身姿,仕女林立,云雾腾起,江南风韵一览无遗。为了更好体现这场汉式婚礼的江南风韵,策划师特意制作了一部水墨江南的宣传片,作为婚礼的开篇,给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幅娟秀俊美的江南风情婚礼画卷。

经过这些一次次的实践,使得汉式婚礼仪式已经在技术运用上不逊于高端的西式婚礼仪式。

相信随着更新更高端舞台技术的发展,祖先留给我们国人的汉式婚礼文化将会变的更加绚丽多彩。

执子之手 终不能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