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武当武术艺术照(神乎其神的武当神戏)

武当武术艺术照(神乎其神的武当神戏)在1949年解放前期,王家营武当神戏戏班中有句“万让会唱,刘四会浪,马长春会胀”的顺口溜,这里说的唱,指擅长唱花旦;浪,指擅长表演动作;胀,指擅长唱风流(爱情)剧。“唱、浪、胀”几乎成了形容王家营武当神戏形象的代名词。在1950年代,王家营村400多人,会唱调子戏和八岔子戏的就有100多人,曾在襄阳、郧阳等周边地区巡回演出,获得许多荣誉。1970年代十年文革期间,王家营武当神戏戏班解散。2006年,重建戏班并进行了恢复性的演出。武当神戏的服饰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盔箱三大类。代表性服饰有蟒袍、官衣、女披、开氅、大靠、官帽、凤冠等近百代表性剧目有《白草坡》、《天平山》、《阴阳错》、《乌鸦报》、《汾水河》等。武当神戏属声腔系地方戏曲剧种。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剧目、腔调、表演三个方面。现存剧目多以爱情故事为主,在唱正本戏之前,均以“敬神戏”拉开序幕,以示虔诚之心。武当神戏是原调子戏与当地民间说唱、歌

@秦楚刊号​

武当神戏是目前较完整地保存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的民间戏剧剧种。主唱大本头戏、连台本戏,以历史故事为主,以唱功见长。现在的戏班源自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前后王鸣凤家族组建的私家调子戏戏班。2010年,武当神戏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码是 IV -149。

2011年,青塘村村民武当神戏戏班班主王德荣被命名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青塘村源自均县习家店镇王家营村。地处道教名山武当山北麓的北神道中段、古均州城东端,与左绞村同属古代方国绞国所在地。

武当武术艺术照(神乎其神的武当神戏)(1)

这里是河南淅川、内乡及陕西等地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信徒、香客朝拜道教名山武当的必经之地。它北接郧县,东邻河南淅川,南连汉水丹江,西通陕西西安,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文化生成、发展、积淀的区域优势。在交通、信息不发达的时代,王家营村(现青塘村五组)戏班因经常出演武当敬神戏即调子戏和八岔子戏而远近闻名。受历史上的秦巴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本地道教文化的影响,青塘村的民间戏剧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与特色。

武当神戏属声腔系地方戏曲剧种。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剧目、腔调、表演三个方面。现存剧目多以爱情故事为主,在唱正本戏之前,均以“敬神戏”拉开序幕,以示虔诚之心。武当神戏是原调子戏与当地民间说唱、歌舞及民歌小调结合发展形成的,俗称“九腔十八调”。曲调有十腔三十调。

武当武术艺术照(神乎其神的武当神戏)(2)

音乐结构没有完整的板腔程式,由一个个曲牌构成的曲牌音乐,旋律流畅、朴实,旋律型基于向下进行,但也有大跳进行,曲牌明朗、健康。代表性弦乐器“蛤蟆翁”常用15(哆梭)弦或26(来啦)弦或63(啦咪)弦。武当神戏配有打击乐和唢呐,开头均以慢板开头,二流结束,或以二流开头,乳板慢板结束。台词能随机应变,迎合观众地位、身份、心理等需要,常有现场串词改词改调现象。表演注重唱功,唱腔柔美,末、生、净、旦要求并重做功,即会浪会胀。道白属本地方言。

武当神戏伴奏乐器分武场和文场。武场有边鼓、大鼓、饶钹、大锣等乐器。文场有蛤蟆翁、唢呐、笙、二胡等乐器。

武当神戏的服饰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盔箱三大类。代表性服饰有蟒袍、官衣、女披、开氅、大靠、官帽、凤冠等近百代表性剧目有《白草坡》、《天平山》、《阴阳错》、《乌鸦报》、《汾水河》等。

在1949年解放前期,王家营武当神戏戏班中有句“万让会唱,刘四会浪,马长春会胀”的顺口溜,这里说的唱,指擅长唱花旦;浪,指擅长表演动作;胀,指擅长唱风流(爱情)剧。“唱、浪、胀”几乎成了形容王家营武当神戏形象的代名词。在1950年代,王家营村400多人,会唱调子戏和八岔子戏的就有100多人,曾在襄阳、郧阳等周边地区巡回演出,获得许多荣誉。1970年代十年文革期间,王家营武当神戏戏班解散。2006年,重建戏班并进行了恢复性的演出。

武当武术艺术照(神乎其神的武当神戏)(3)

调子戏唱腔丰富,有九腔十八调;八岔子戏有五个调。现存的调子戏剧目有神戏《天空之事》、《韩湘子化斋》等,地方戏有《南桥会》、《刘海砍错》、《汾水河》等;八岔子戏有《送香茶》、《四劝》、《张和休妻》、《东楼会》等。调子戏唱腔优美,百转千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八盆子戏一人主唱幕后众人帮腔,幕前幕后互为衬托,意味深长,使人浮想联翩。员资之爵青塘村曾是明代大修武当山时为道教宫观建筑群提供琉璃瓦的主要基地。王家营这个地名就是当时以王姓工匠为主的工匠营生产、炼制琉璃瓦的营地。今天的青塘村武当神戏戏班,在明代永乐九年到二十二年(公元1411-1424年)大修武当山的时期,形成了自己“剧目兼融东西南北中、剧情内容神话与现实交融”的鲜明个性与特色。

武当武术艺术照(神乎其神的武当神戏)(4)

青塘村戏曲的文化底蕴存在于流动着的四面八方的香客之中,其东西交融,南北荟萃,汲众家之长,成自家独有的特质,是中国戏曲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在中国民间戏曲研究中具有标本性价值。

下期内容 秦楚史略:十堰有座特殊的桥梁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