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残疾人公益服务再添新平台(首都残疾人文体事业)
北京市残疾人公益服务再添新平台(首都残疾人文体事业)“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为了更好地康复,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北京运动员何梓豪已经获得了多枚残奥会、残运会金牌,是运动让他走出了因伤致残后的彷徨,他深信今后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茅经典年幼时曾是一名健全人乒乓球小将,不到10岁就已经打到了省队,然而,一次意外受伤令她落下终生残疾。乒乓球运动又重新燃起了她心中当“世界冠军”的梦想,她重新拿起球拍,加入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在世界大赛中从未失手,多次获得冠军。市十一届残运会以残奥听奥竞技项目为主,设置田径、游泳、聋人篮球、冰壶等4个大项,近200人参与决赛阶段的比拼,活动共带动上万人次参与到各项赛事。同时进行的还有第三届“健康杯”残疾人群众体育大会,残疾人朋友在飞镖、乒乓球、棋牌、桌上冰壶、旱地冰壶等项目展演展示。体育已经成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亮丽的名片。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乒
无臂泳者力争上游,盲人跑将奋勇冲刺,听障球员拼尽全力……经过为期6天的角逐,9月17日,四年一次的北京市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落下帷幕。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展现了首都残疾人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气神儿。而在赛场外,残疾人同样拥有出彩舞台。近5年来,市残联聚焦“七有”“五性”,以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不断扩大文化体育服务的覆盖面,带动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运动员走上竞技舞台
超越自我
北京市残运会四年一届,它是全市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残疾人体育盛会,是对全市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示和全面检阅,也是展示全市残疾人体育运动成果的重要舞台,更是全社会深度了解残疾人、爱心服务残疾人、合力助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市十一届残运会以残奥听奥竞技项目为主,设置田径、游泳、聋人篮球、冰壶等4个大项,近200人参与决赛阶段的比拼,活动共带动上万人次参与到各项赛事。同时进行的还有第三届“健康杯”残疾人群众体育大会,残疾人朋友在飞镖、乒乓球、棋牌、桌上冰壶、旱地冰壶等项目展演展示。
体育已经成为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亮丽的名片。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平等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
乒乓球向来是北京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强项。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中,实力强劲的北京代表团大放异彩,获得10金6银2铜。其中,26岁的茅经典获得了TT9-10级女子团体、女子双打以及TT8级女子单打三块金牌,续写了东京残奥会上的辉煌。小小银球,不仅可以帮助她康复,更让像她这样的残疾人运动员收获了荣誉和尊重。
茅经典年幼时曾是一名健全人乒乓球小将,不到10岁就已经打到了省队,然而,一次意外受伤令她落下终生残疾。乒乓球运动又重新燃起了她心中当“世界冠军”的梦想,她重新拿起球拍,加入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在世界大赛中从未失手,多次获得冠军。
“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为了更好地康复,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北京运动员何梓豪已经获得了多枚残奥会、残运会金牌,是运动让他走出了因伤致残后的彷徨,他深信今后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北京代表团已经连续在两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金牌榜和奖牌榜位居直辖市第一,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北京轮椅冰壶队实现全国残运会“三连冠”;在去年的东京残奥会上,北京代表团为团队夺得8金4银2铜,创造历史佳绩,为祖国和首都增光添彩……一连串令人惊艳的成绩背后,是运动员们的艰辛努力和默默付出。
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起步较晚,但跨越式发展成绩却十分亮眼——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北京运动员摘得5金2银2铜。北京高质量完成国家轮椅冰壶、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冰球队冬残奥会备战集训和冬残奥开闭幕式演出排练保障任务,国家轮椅冰壶队蝉联冬残奥冠军,残奥高山滑雪项目取得3金9银7铜的历史突破。
残疾人竞技体育再攀新高峰,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系列帮扶政策措施的施行。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首都残疾人的保障从单一的生活保障延伸到就业、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全方位发展。市残联始终把满足残疾人体育需求、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有残疾人体育工作者的努力、残疾人运动员的艰苦训练,以及稳定的人才储备,各方面勠力同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打造北京特色
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
8月25日,“奋进新征程 喜迎党的二十大”北京市残疾人传统文化作品展开幕,组委会专家从全市征集的1000余幅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中选出300幅进行展览,并挑选30个残疾人特色文创项目共同参展。第十一届北京社区(村)残疾人艺术汇演设声乐、器乐、舞蹈和曲艺4个艺术类别,18个鲜活生动的表演从60个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同台演出,彰显了残疾人朋友独特潜能,以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些作品汇成了新时代首都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化活动可以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复。近5年来,市残联坚持以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定位,发挥首都独特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活动,鼓励扶持残疾人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残疾人文化艺术品牌,为残疾人朋友搭建起艺术交流、社会融合的平台。
如今,在许许多多的场合,都能看到残疾人朋友心灵手巧的作品。热爱艺术的残疾人朋友和健全人一起,用特殊艺术向世界诠释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5年来,全市通过开展送文艺下基层项目,残疾人朋友受益人数达到5万人次。北京每年确定主题举办全市残疾人文化作品展,京津冀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也定期举行,每届展览残疾人书画、摄影、文创作品都在300幅以上。
全市还精心组织市社区(村)残疾人艺术汇演,持续开展文艺文化下基层服务活动,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5年来为基层和远郊区残疾人送去各类文艺活动84场次,惠及14万人次,选送节目参加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取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25万人次残疾人
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活动
残疾人朋友生活悄然发生的改变,离不开北京市各级残联组织和体育部门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5年来,北京逐年加大对群众性体育活动资金投入,开发推广轮椅太极扇等8项适合残疾人的体育项目,在社区建设157个残疾人体育示范点,持续深耕全市残疾人群众体育大会等品牌赛事活动,增强辐射效应,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普及,带动残疾人25万人次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活动。
组织开展群众性趣味冰雪活动和“冬奥进社区”流动大讲堂,深入全市128个社区普及冬残奥知识,推动残疾人冰雪运动快速发展,5年来残疾人参与冰雪运动累计超过10万人次。
谁说残疾人就不能活力满满地参加体育运动?随着城市发展,残疾人参与运动也越来越“无障碍”,大家把运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走出家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酣畅。
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里有一个冰壶冰球运动馆,是北京轮椅冰壶队的训练场地。在保障专业队日常训练的同时,场馆正有序面向基层残疾人开放。如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迎来各区残联组织的学员。
今年3月,李胜侠第一次来到气膜结构的冰壶场地时,兴奋得一连投了好几壶。只见她左手扶着助推器,右手掷壶,将冰壶准确掷入“大本营”。去年刚开始接触冰壶运动的她,对场馆设施赞不绝口。“这场地真不错,我也投一个!”听到李胜侠的推荐,其他队员们也跃跃欲试。更让大家兴奋的是,馆内采用了全方位无障碍设计,设有国际标准的冰壶赛道,还设有高清摄像、计时记分和图像回放等训练比赛辅助系统。
“轮椅冰壶让我更快乐,也更加自信。”中国轮椅冰壶运动员、北京冬残奥会冠军陈建新说的一席话,最能代表残疾人朋友参与体育运动的感受。
展望“十四五”
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再培训千名
“十四五”时期,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会更加丰富活跃,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为了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本市将提升“心阅书香”“光明影院”“非常美”等扶残公益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持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和“五个一”文化进家庭、进社区等特色文化活动,推动基层创建一批残健融合文化服务示范中心(站、点)。
继续开展盲人数字阅读推广。北京将加强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区)建设,增加盲文图书和视听文献资源,持续开展文化助残志愿服务。推动“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周末场演出计划”“百姓周末大舞台”等公益惠民演出服务活动向残疾人服务机构和农村残疾人倾斜。
同时持续推动残疾人特殊艺术发展,鼓励残疾人参与文学艺术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扶持一批吸纳较多残疾人就业、具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基地。办好全市残疾人艺术汇演、社区残疾人艺术汇演等活动,支持残疾人文化文艺人才培养。
残疾人体育也将迎来全面发展。北京将继续加强残疾人冰雪运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讲好残疾人运动员自强拼搏、为国争光故事。加强残疾人冰雪运动项目拓展、专业人才培养、训练基地建设等工作,促进残疾人冰雪运动普及与发展。同时组织运动员参加全国残运会、残奥会等重大赛事。
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将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组织残疾人参加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积极推动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发展。北京还将推广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项目、方法和器材,升级改造一批社区(村)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培训基层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宣文部
热
文
推
荐
北京残联小程序上线新功能——AI手语词典有趣又有爱!区残联开展“定制化”助残活动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