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春节的年俗和趣事(年俗变迁之看春晚)

春节的年俗和趣事(年俗变迁之看春晚)那么,网络时代下的春晚,到底都有了哪些变化呢?现代快报记者 吴双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喜好和关注点都有了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一些传统的事物和理念也开始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这些传统事物中,1983年开始举办、陪伴我们30多年的央视春晚,也不断通过改变和适应来融入这个属于网络的时代。其节目形式包括:歌曲,舞蹈,小品,曲艺等。被网络改变的春晚现代快报

春节的年俗和趣事(年俗变迁之看春晚)(1)

历史沿革

通过电视观看春节晚会最早始于1960年,可惜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中国老百姓还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尤其重要的是,那时的春节晚会(当时叫做“除夕晚会”)采用录播的形式进行节目传输,到了除夕夜,人们欣赏这台晚会时的心理感受与平时基本上是一样的,即只是在“看一台节目”而已。但是到了1983年,春节晚会剧组采用了现场直播的节目传输形式,并用现场开辟的4部热线电话加强这种“共时性”与临场感。这样,人们在观看晚会节目时,就不再是简单的与己无关的“观看”,而是要“在春节晚会中过年三十”了———春节晚会把能够看到电视的中国观众都卷入到了这台晚会之中。

这天晚上,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骤然上升,人们普遍爱上了这种通过现场直播与亿万同胞在春节晚会中高高兴兴“过节”的新样式。于是,自从1983年起,传统的年俗文化又添置了一项新内容———喜看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因而成为当代生活的“新年俗”。

春节晚会是全国人民的“除夕大餐”,只要节目真正出了彩儿,让老百姓满意。

其节目形式包括:歌曲,舞蹈,小品,曲艺等。

被网络改变的春晚

现代快报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喜好和关注点都有了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一些传统的事物和理念也开始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这些传统事物中,1983年开始举办、陪伴我们30多年的央视春晚,也不断通过改变和适应来融入这个属于网络的时代。

那么,网络时代下的春晚,到底都有了哪些变化呢?现代快报记者 吴双

春晚

加入网络元素

进入网络时代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宽泛,娱乐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可春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其性质和传统的限制,形式和题材上都一成不变,这点受到了不少人的诟病。

为了寻找可行的发展道路,春晚也开始尝试和互联网融合。反差、穿越、回归,这些网络时代受人追捧和喜爱的表现手法现在也开始出现在春晚上,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春晚不断寻求和网络贴近融合的机会。

春晚的节目中开始加入网络元素,除了开通网络直播和网络评论外,春晚的节目也开始贴近网络。

比如2007年,潘长江的春晚小品《将爱情进行到底》讲述的就是一个网恋的故事。但2007年的春晚舞台上讲述网恋,显然滞后了很多,这也是网友认为春晚不够潮的原因。

网络语言

到底好不好

网络时代春晚的变化,很多时候是以观众观赏方式的改变来决定的。

如今的网民已不再钟情整套传统春晚那种慢热的故事和节目,习惯寻找槽点和亮点的网民倒是很容易盘点出春晚的经典台词,这些春晚词语不仅成为网络流行语,还被很多网友用于个性签名和段子的素材,比如本山大叔那句“你长得挺委婉的”和冯巩的“你萝莉,你全家都是萝莉!”

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春晚的语言开始网络化,网络里的词语也开始进入春晚,之前提到的萝莉和现在小品里经常出现的“给力”和“心塞”都是标准的网络词语,很符合网民的口味。

但春晚上的网络语言一旦用多了,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我在网上泡了一年,你就给我看这个?

有报道称,今年的央视春晚导演组通过调查得知,近7成网友反感类似“任性”、“心塞”、“哪家强”等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反感的原因不是这些词语有什么问题,而是一部分人觉得春晚使用网络词汇是拾人牙慧,而另一部分不懂网络语言的人,则觉得嚼之无味。

草根与明星的

较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视频、选秀以及自拍让草根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自我推荐的方法,现在网络上很多草根明星的人气不比大明星差。

在发现草根文化和草根明星的潜力之后,以前高大上的春晚也走起了草根路线,像2009年春晚上的东北农民歌手刘仁喜和马广福,2012年穿军大衣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朱之文。这些草根明星的能力如果没有网络和网民带来的宣传与人气,不知道要经历多少考验和程序才能走上春晚的舞台。

除了草根明星,由于网民们接触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传统春晚里只唱歌或者只表演一个节目的明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了。

在即将亮相的2015年春晚上,已公布的明星阵容可谓新生力量强大,其中不乏在年轻人中拥有极强号召力的偶像人物。像TFBOYS、王铮亮、柳岩、白举纲等,这些明星会登上网络春晚和传统春晚的舞台。和传统春晚里表演路线固定的明星相比,这些新兴明星的能力与路线都很广,在春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展示什么样的才艺也没有局限。

以TFBOYS为例,在网络时代诞生的TFBOYS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歌唱组合,更是一个兼顾了歌唱、表演和娱乐才艺的多面手,粉丝除了猜测TFBOYS会唱哪首歌之外,还会猜测他们穿的衣服、会用哪种形式来表演,有的粉丝甚至猜测TFBOYS会表演相声。根据媒体报道,TFBOYS在2015年网络春晚上的表现的确不只是唱歌,TFBOYS组合会身着汉服表演热门歌曲并进行“礼仪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编排超出了单个项目的表演,是由一套内容组合而成的节目。

为网络

专门准备春晚

网络时代的春晚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网络元素和题材,但春晚毕竟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如何在新兴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平衡?作为解决方法之一,“网络春晚”出现了。

刚开始时,由于网络带来的播放方式和新颖的表现手法,网络春晚开始出现。那时的网络春晚被称为“山寨春晚”,是网民们向传统春晚挑战的一种形式。山寨春晚主要贯彻了“将恶搞进行到底”、“山寨”和纯网络文化,形式虽然新鲜,但不具备生命力,在火了一两年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真正用自身特色和地方文化打造起网络春晚的,是地方电视台和正规组织的自制春晚,比如2007年开始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春晚和游戏风云频道的游戏春晚。

这些网络春晚拥有自己的观众群体和地方特色,借助网络平台的便利,观众们可以通过抽奖和评论等形式进行互动,这种属于自己的春晚获得了网民的喜爱并顺利发展至今。

为了跟上网络潮流,2011年央视也举办了网络春晚,央视的网络春晚与传统春晚同根但不同源。央视网络春晚的出现,代表着传统文化正式认可并接受了网络文化。和之前提到的网络词语一样,相对于传统春晚,网络春晚无论是节目还是表现形式都更偏向于年轻人,不熟悉网络文化的人观看起来会有难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