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班年级组集体活动形式(让大班额下的集体活动)

大班年级组集体活动形式(让大班额下的集体活动)能保证人人参与互动的操作性材料是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大班额下,操作材料的制作量往往令教师望而却步。于是,通常采用单一的图片、视频等集中展示的方式来代替幼儿自主操作和自主学习。 (一)互助互惠,做幼儿“喜欢”的教具、学具 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 提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幼儿真正做活动的主人?我做了下面的尝试: 一、“趣”字当先,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大班额来说,幼儿年龄小,本身自控能力不强,加上人数多,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在“喜欢”二字上做足功夫。

大班年级组集体活动形式(让大班额下的集体活动)(1)

让大班额下的集体活动“活”起来!

●江 燕

摘 要:“集体教学活动对我国幼儿教育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而大班额情况下的集体活动,极大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教师也因为怕混乱,常常束缚幼儿的思想和行为:与幼儿轻松愉悦的互动变成枯燥的问答、传授;幼儿游戏式的学习变成 “讲授式”的学习。孩子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变成了“填鸭式”地硬灌。久而久之,幼儿越来越沉闷,老师们也感到自己在大班额的集体活动中负担大,任务重,势单力薄,力不从心,越来越不会“教”了,因而极大地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关键字: 大班额 集体活动 有效性 探索

如何在大班额的背景下 提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幼儿真正做活动的主人?我做了下面的尝试:

一、“趣”字当先,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大班额来说,幼儿年龄小,本身自控能力不强,加上人数多,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在“喜欢”二字上做足功夫。

(一)互助互惠,做幼儿“喜欢”的教具、学具

能保证人人参与互动的操作性材料是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大班额下,操作材料的制作量往往令教师望而却步。于是,通常采用单一的图片、视频等集中展示的方式来代替幼儿自主操作和自主学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分享机制。每月初,年级组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教学内容以及时间安排,协商每个活动中需要准备哪些教具、学具以及数量。在准备过程中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减轻了负担,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解决了“量”的问题,如何把握“喜欢”二字?

首先,教、学具的使用是为教学目标达成而服务的,所以要充分考虑教、学具使用的数量、安排的环节以及如何运用可以将辅助效果达到最优化。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教、学具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来说,中、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游戏来学习的。而大班幼儿是通过观察、模仿、操作、体验和与他人(教师、同伴)相互作用来学习的。为中、小班幼儿提供的玩教具既要美观有趣,又要满足幼儿在体验和游戏中学习。为大班幼儿提供的玩教具,要在此之上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求,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二)深入挖掘,上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选择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性强的,富有童话色彩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进行操作的活动内容幼儿都比较感兴趣。大班孩子除了喜欢创编,他们还喜欢与人合作,共同挑战,共同游戏,我选择了合作性强的活动内容。

(三)巧妙安排,设幼儿“喜欢”的活动环节

环节的安排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易到难,动静交替,层层推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活动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

二、及时回应,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回应是指教师对幼儿回答与反应的处理,是提问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教师对幼儿回答如何评价和看待的问题。一节活动开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在问与答、答与回应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构建起对话的平台,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

(一)“良好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出发设置问题。大班额下的集体活动,问题的提出要从幼儿的兴趣和水平出发,能够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将幼儿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二)“良好的师幼互动”注重问题的层次性和面向全体幼儿。比如:中班音乐游戏《合拢张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仔细倾听音乐,游戏的名字叫什么?认真看看,游戏是怎么玩的?除了拍小手以外,还可以拍身体的哪个地方?你还可以怎么做合拢张开的动作?除了用手做合拢张开,还可以怎么做合拢张开?这些问题循序渐进,层次分明,保证了每个幼儿都能在逐渐游戏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尝试,感受到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体验。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及时筛选、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对教学有帮助的信息要抓契机,巧利用;对幼儿有帮助的信息要速回应,善引导;对有研究价值的信息要深挖掘,引延伸。

(四)“良好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恰当运用多种回应的策略。教师恰当运用表扬、设疑、追问和参与,甚至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等回应策略都能如星星之火一般点亮孩子思维的火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放活动形式,让每个孩子“动”起来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有提不完的问题,玩不完的游戏,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不知疲倦,乐而忘返。只要他们在“动”,他们就会创造性地思维,大胆地想象,积极地探索。在开放的活动中更能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给每个幼儿提供可以“动”起来的机会。

(一)在大班额下,为了多方面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尝试运用引导体验、展开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游戏、分组竞赛等方式来组织活动。健康活动《小蚂蚁运粮》采用情境游戏、分组竞赛的方式来组织活动。语言活动、社会活动、音乐活动则多采用展开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每个活动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所采用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情况选择相适宜的方式开展活动。

(二)引领体验,让幼儿自主获得发展。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以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组织活动。我总结出了引领体验的两种方式:1、在生活中体验 例如:社会领域中有 “好吃的蔬菜”这一内容,考虑到大多数幼儿来自城市,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我带领孩子到专门开辟的一块“自留地”里,引导他们开展自然种植活动,种植豌豆、番茄、南瓜等多种蔬菜。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长期系统的观察机会,幼儿亲眼看到植物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他们对各种蔬菜的外形,蔬菜的生长,以及不同蔬菜的特点等建构了丰富的认识。2、在游戏中体验。“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在游戏中能够极大的调动幼儿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幼儿园大班额教学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探索,寻对策,找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集体活动的有效性,真正让活动“活”起来,让幼儿“活”起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