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髋关节置换术脱位最常见的表现(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髋关节置换术脱位最常见的表现(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是因为周主任的手术,或者说绝大多数髋关节置换手术,主刀都选择的是后外侧入路进入(当然这种方式有它的很多优点),加上本来由于某些后侧的韧带松弛,就容易从后侧脱出来!而下肢的内旋动作,就容易传导到股骨头,往后侧转动,而后外侧入路进入,关节囊会切开,肌肉,周围组织松弛,更加容易从后侧脱出。所以这时候才告知患者不要做这些动作。一位患者,就以普通的髋关节炎或者股骨头坏死为例,术后两天,如果术中没有特别的骨质疏松或者其他情况,一般术后两三天下地!从我12月19号入科到前一段时间暂时"出科",基本上有300位患者。我可以拍胸脯说,目前还没有一个患者脱位。当然患者非常争气,主要也是主任手术做的确实漂亮(这么吹嘘自己导师,是不是不合适呀,哈哈)。术后正常两三天下地,我们的患者可能都知道,在我给他们的《301周勇刚主任关节置换住院详细说明》中,我详细写了下地后要不做扭动下肢

髋关节置换术脱位最常见的表现(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1)

先给大家来一张术后脱位的图片(这不是我们组的患者)。

术后脱位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经历过术前谈话的患者和家属,好像特别记得感染和脱位这两个并发症,所以术后都会比较小心谨慎!仿佛那清脆的一声"啪",脱了,就像恶魔一样萦绕在心头!

一、脱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

我想告诉各位的是,脱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它,并且略知一二,就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也可以更大程度的预防术后脱位了。

接下来我以周主任的手术为例,加以说明。

一位患者,就以普通的髋关节炎或者股骨头坏死为例,术后两天,如果术中没有特别的骨质疏松或者其他情况,一般术后两三天下地!

从我12月19号入科到前一段时间暂时"出科",基本上有300位患者。我可以拍胸脯说,目前还没有一个患者脱位。当然患者非常争气,主要也是主任手术做的确实漂亮(这么吹嘘自己导师,是不是不合适呀,哈哈)。

术后正常两三天下地,我们的患者可能都知道,在我给他们的《301周勇刚主任关节置换住院详细说明》中,我详细写了下地后要不做扭动下肢的动作,尤其是内旋!啥是内旋?好吧,简单的说就是如果你左腿是手术腿,左脚朝右侧转动,就是内旋,而朝外侧转动就是外旋。轻微的内外旋是没有问题的。就怕幅度太大。比如翻身的时候,这时候往往要求患者在1个月内翻身的时候,尤其是往健康一侧翻身的时候要在膝盖之间夹个枕头,就是为了防止极度内旋脱出。

二、为何要这么强调内外旋,尤其是内旋呢?

那是因为周主任的手术,或者说绝大多数髋关节置换手术,主刀都选择的是后外侧入路进入(当然这种方式有它的很多优点),加上本来由于某些后侧的韧带松弛,就容易从后侧脱出来!而下肢的内旋动作,就容易传导到股骨头,往后侧转动,而后外侧入路进入,关节囊会切开,肌肉,周围组织松弛,更加容易从后侧脱出。所以这时候才告知患者不要做这些动作。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最后我想说,为什么没那么容易脱出呢?

因为周主任从美国学习后回来,有一个重建后侧关节囊的手术步骤。就是在股骨头放入内衬后,这时候周主任首先要比较的是两条腿的长度是否一致。毕竟很多患者对两条腿的长度要求还是很高的。有时候甚至超越了疼痛。主要选择的方法还是屈髋90度以后比较髌骨下缘,如果一样长,就认为两条腿差不多一样长。为什么是差不多呢?因为目前还没有绝对的方法去测量!

很多时候患者下地以后可能会觉得两条腿不是一般长,一个长一些一个短一些,这是正常的,因为一方面多年的两条腿跛行和负重不同,导致力的传导和肌肉牵拉力量不同,需要术后好好锻炼,扔了拐以后开始完全负重,同时锻炼萎缩的肌肉,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恢复,最终在1~2厘米左右都是没问题的。

在比较两条腿长度以后,确定差不多长以后,主任还会做一个动作,那就是让髋关节极度后伸,外旋,然后再屈曲90度左右内旋,就是为了在最大范围内看看患者是否会从外侧和内侧脱出(可以理解成两个极端)。在发现很稳定以后,才会继续下一步。所以患者的动作一般来说都会保守一些,这样就不容易脱出。

而且周主任会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后侧关节囊重建。就是对切断的梨状肌与股骨缝合在一起,相当于把后侧的关节囊重新建了一个,这样就可以减少从后侧脱出的概率了。

四、怎样避免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是不是有了这些保障就没问题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任何一名主刀医生都有脱位的患者。最后我想说的是,患者在术后一定要遵医嘱,遵医嘱,遵医嘱!!!不让你抬腿,就不要抬。不要在家里躺着没事,得意忘形也好,放松警惕也罢,给大家表演一个,结果受苦受累的是自己。

还有就是,尤其是洗澡或者卫生间的时候,一是要特别小心摔倒,一旦摔倒,轻则脱位,重则伤口裂开感染。

所以知道我的患者,我会在一段时间的时候发个脱位的图片在群里,美其名曰吓唬吓唬患者,也是提醒术后的患者,别因为恢复的不错,思想的那根神经就放松了。

也有一些患者会问,我可不可以干嘛干嘛?我觉得有危险的时候,偶尔我会回答:可以,这个事情做了大概率没事,不过如果有事,比如脱位,大不了回来麻醉下手法复位。如果手法复位不成功呢,也没关系,我们去手术室急诊手术,切开复位。

不过对于翻修手术的患者,再次脱位的概率在10%左右。到最后习惯性脱位了,那就遭罪去吧。

五、出现哪些症状代表脱位了?

最后你会问,那啥症状说明脱位了?

当然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过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肢体没法动弹,一动就剧烈的疼痛,因为这时候股骨头不在内衬里面,而且到了周围肌肉,靠肌肉的力量维持。一旦负重,力量上传,肌肉会被动拉长,有多疼,估计只有脱位过的患者才知道吧。更不可能下地行走了。这时候往往需要120送往医院。

说了这么多,希望术后的患者都能在遵医嘱的情况下,好好锻炼,不该做的动作不做,危险的动作少做甚至不做。踏踏实实锻炼恢复,你没问题的!

您的支持和鼓励,将是我写出更多对患者有帮助文章的动力。我会继续努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