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小生陈妙华简历(追忆秦腔名小生陈妙华先生)
秦腔小生陈妙华简历(追忆秦腔名小生陈妙华先生)“心里有很多话,但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她自卑,这让人伤感。一个堪称大师的艺术家,晚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她要说什么?为什么不能表达?早年在舞台上风风火火的女小生,晚年看着那些和她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们依然活跃于舞台,她跃跃欲试,但又力不从心,不得已的与舞台和事业疏远,让她成了秦腔的边缘,深重的自卑感侵扰了她本应安宁的心。是啊!我们可以想见,这么一个要强的人,她的内心会多么的寂寞、痛楚呢。仍旧有太多的戏迷在唱她当年唱响的经典唱段,太多的演员在揣摩、研究她的艺术,她的手眼身法步。是的,她必然知道这些,但这又怎能派遣、消除她内心的失落和寂寥呢?!好强的她终日忍受着不断上泛的痛楚,难受地生活着。我自小喜爱秦腔,看过不少戏,觉得陈妙华塑造的李彦贵、周天佑和李遇春等形象都是难以超越的典范。记得陕西电视台《秦之声》专为陈妙华策划过一期节目——《咱们的陈妙华》,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陈妙华。她又一次上台,见到她的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这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秦腔唱段了,它出自《三滴血》,最初由陈妙华演唱。
2010年2月,陈妙华病逝,享年70岁。女小生陈妙华被誉为秦腔界的“小生泰斗”、“一代宗师”,她的离去让同行及众多戏迷伤痛。易俗社原社长冀福记先生说:“妙华把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秦腔艺术,是她让秦腔走向了全国。”
的确,陈妙华9岁进入著名的易俗社学艺,不到20岁就以《白蛇传》中的许仙一角一炮走红,1958年参与拍摄秦腔艺术片《火焰驹》,1960年又参与电影《三滴血》的拍摄,她均担当主演,以其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圆润的唱腔闻名西北,蜚声全国。她的嗓音条件优越,高、厚、宽、亮兼而有之,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陈派”,影响广泛。
《西安晚报》记者周媛在《为舞台而生 为秦腔而活》一文中,回忆说:“陈妙华老师有时也给我打电话,有次竟说一个小时,谈到现在的年轻演员少了吃苦精神,她有些担忧。她曾说‘多年来我一直有自卑感,心里有很多话,但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在世时,陈妙华是一个生活简单的人,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缝钮扣……”
据《华商报》报道,61年前和陈妙华同时进入易俗社的孙莉群讲,1958年至“文革”前是陈妙华影响力最大的时期。“她几乎是全民偶像,每天都能接到很多书信,大多数都是求爱的情书。”这些显然没打动陈妙华,她将所有的精力投入秦腔。当陈妙华的事业因种种原因走下坡路时,才开始考虑婚姻问题。后来,陈妙华离婚、出现精神问题,“相比她的艺术而言,她的人生让人感慨。”秦腔表演艺术家、陈妙华的朋友张咏华也曾在广播采访中坦率地讲:“妙华在秦腔事业上是个强者,但在生活上是个弱者。”我们能想见这么一个视秦腔艺术为生命的人,她在事业上是多么的要强、痴迷,怎样的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其实也是,那些文学艺术大师中,这样的人似乎不少:他们的作品让人惊叹,他们的生活却甚至不能自理。这似乎是千百年来常有的实情。有人也许会说,比起那些世界级的大师,陈妙华能算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秦腔——这个古老剧种的舞台上,她就是大师;在广大戏迷心目中,她就是大师。后来者绕不过她,不能不提及她,也难以超越她。
陈妙华出名早,艺术精湛,后半生却坎坷多难,晚景尤显凄凉,病重时甚至无钱医治,西安的各大媒体尽力呼吁,社会各界纷纷相助。
我自小喜爱秦腔,看过不少戏,觉得陈妙华塑造的李彦贵、周天佑和李遇春等形象都是难以超越的典范。记得陕西电视台《秦之声》专为陈妙华策划过一期节目——《咱们的陈妙华》,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陈妙华。她又一次上台,见到她的同行,见到热情的戏迷,听着后辈演员唱起她曾唱过的戏,她显得很激动,想唱一段她终生喜爱的秦腔,可显然体力不支。记得台下掌声雷动,她似有热泪。
“心里有很多话,但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她自卑,这让人伤感。一个堪称大师的艺术家,晚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她要说什么?为什么不能表达?早年在舞台上风风火火的女小生,晚年看着那些和她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们依然活跃于舞台,她跃跃欲试,但又力不从心,不得已的与舞台和事业疏远,让她成了秦腔的边缘,深重的自卑感侵扰了她本应安宁的心。是啊!我们可以想见,这么一个要强的人,她的内心会多么的寂寞、痛楚呢。仍旧有太多的戏迷在唱她当年唱响的经典唱段,太多的演员在揣摩、研究她的艺术,她的手眼身法步。是的,她必然知道这些,但这又怎能派遣、消除她内心的失落和寂寥呢?!好强的她终日忍受着不断上泛的痛楚,难受地生活着。
2010年3月28日,陈妙华的骨灰安放在了白鹿原上的一处墓园。
安息吧!跌跌宕宕一生,就像自己演的戏一样。把那些辉煌留下,让那些苦难从此不再纠缠。我们奏响凄楚、哀婉的秦腔曲牌《柳青娘》,送别这位秦腔大家。
我也学唱一段“祖籍陕西韩城县”吧,祭奠亡人,可我唱不到她的高、厚、宽、亮,唱不出她的韵味无穷。恐怕再难有人唱出她那种味道,唱到她的高度。
可惜,我们再也见不到她,不能看她的表演了,唯有那些珍贵的影像能够慰藉我们念想的感情。
补白:冀福记先生讲,新中国成立前,秦腔由于传统观念,不允许女演员扮演小生。陈妙华成为第一批小生女演员,在秦腔发展历史中,成为女扮男装表演的标杆。陈妙华通过她的表演,将男声的浑厚洪亮与女声的清亮轻扬融合,形成秦声秦韵独特的美感,让人们改变了对吼秦腔的印象。秦腔是地方戏曲,但通过陈妙华参演的两部电影,让全国人民了解到秦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