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典唱歌现场版(你还记得那个叫邓典的歌手吗)
邓典唱歌现场版(你还记得那个叫邓典的歌手吗)《极光》夯实的鼓点,更赋予了作品一种更扎实的力量,比起立体电子音色来,这样的编曲设置,无疑也同步了作品的主题,即那种干净、直接的光芒和力量。像《Cry》,听起来有着Alternative R&B的氛围,节奏也有Trap的色彩,但这首歌曲却是由乐队完成的,这也让作品在虚实之间,有了很好的平衡。但邓典的这张专辑,在“做作”这件事上,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音乐的传承性和平衡感。传承性最好的体现,就是《独特》和《谜》这两首作品。虽然都是R&B曲风的作品,但实际上,《独特》更偏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那种Contemporary R&B,而宋念宇作曲并制作的《谜》,则更融合了当年PB-R&B的做法,结合了EDM的音色和律动,又融合了氛围乐的做法。这两种风格,前者需要歌手声线的张力,形成人声的主导控制力。后者,则需要通过与编曲的配合,与氛围的融合,通过和声、情绪和呼吸的运用
戳图试听邓典《做作作祟》全辑
2018年,邓典参加了选秀节目《明日之子第二季》,最终获得全国总决赛第4名,正式出道。今年9月,他发布了首张专辑《做作作祟》,这张专辑在音乐属性上非常丰富、多元,但比起那些一首歌曲一种曲风的多元,这张专辑的多元却始终建立在邓典的特质上,那种有着爵士老灵魂,又有着英伦小迷幻的个人特质上。
正是因为邓典的个人特质,始终成为音乐表现的支点,也让多元的曲风,不会给人一种芜杂的感觉。整张专辑听下来,这种多元反倒成为了邓典可能性的被激活,它们如同光晕,笼罩在邓典周围,让你们熟悉的邓典,变得更不一样,让一个全新的邓典,依然还是你们熟悉的模样。
整张专辑在听觉上让人感觉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是一张和传统华语专辑制作模式,已经完全割裂的唱片。它没有传统的芭乐歌,也没有似曾相识的元素,整张专辑充满了灵气、灵动,即使是情歌,也唱得自由生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正是缺少制作的界限感,让专辑的音乐不再刻意、不再做作。而当结构与框架不再做作后,歌手自然而然可以尽情作祟了。
但邓典的这张专辑,在“做作”这件事上,也是有底线的,那就是音乐的传承性和平衡感。传承性最好的体现,就是《独特》和《谜》这两首作品。虽然都是R&B曲风的作品,但实际上,《独特》更偏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那种Contemporary R&B,而宋念宇作曲并制作的《谜》,则更融合了当年PB-R&B的做法,结合了EDM的音色和律动,又融合了氛围乐的做法。这两种风格,前者需要歌手声线的张力,形成人声的主导控制力。后者,则需要通过与编曲的配合,与氛围的融合,通过和声、情绪和呼吸的运用,唱出一种更丰富的情境。
而邓典对于这两种跨世代的风格演绎,则毫无违和感,虽然两首歌的气质,其实跨越了起码二十年。所以说,邓典的内心住着老灵魂,是没错的。同样的,邓典有着音乐的未来可能性,也是没错的。
尽管是一张非常明显的新世代专辑,甚至也充满了大量的电子元素,但《做作作祟》的很多作品,比如《Cry》、《极光》等作品,却都保留了乐队的编制。
像《Cry》,听起来有着Alternative R&B的氛围,节奏也有Trap的色彩,但这首歌曲却是由乐队完成的,这也让作品在虚实之间,有了很好的平衡。
《极光》夯实的鼓点,更赋予了作品一种更扎实的力量,比起立体电子音色来,这样的编曲设置,无疑也同步了作品的主题,即那种干净、直接的光芒和力量。
《Don’t Stop》虽然是复古舞曲,却在制作人李振权的设计下,又加入了早期Beyond成员刘志远的吉他,也在复古与热血、律动与狂野之中,取得了最大限度的平衡。
这首《不想醒来》的演绎方式对于邓典来讲也是一个全新的突破,用大量的假声来形成Hook段落,也让作品有了一种自在又惬意的温暖。比起之前在演唱上的开放性,这首歌曲里更多时候则是用情绪和音色的收来体现“不想醒来”的梦幻感,这样的做法不仅实现技术与内容同步,而且对于一个歌唱一直有力度的歌手来讲,也是另一个演绎纬度的突破。
《负片》和《悲极生乐》,则是专辑最具艺术气息的两首作品,不过两首作品的艺术走向,又全然不同。
音乐人陈诗牧的作品《负片》,有着飘逸雅致的旋律,而NIA杨心予用电子音色加原声乐器的编曲组合,就好比正像与负片的交错,两种色调、两种镜像,交错又互补。除此之外,NIA杨心予在《Cry》这首作品里,用碎片音效和乐队编制的编曲组合,同样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另一首《悲极生乐》,则以大提琴、原声吉他加和声的形式,更多衬托邓典声线中的质感。而邓典声线的那种呜咽感,沙哑又有颗粒感,更有着大提琴的忧伤气质,把《悲极生乐》里的一个“悲”字,演绎得凄美断肠。
而《弗洛伊德》或许可以称为最具现代艺术的作品,张驰有度的律动、特殊的人声音效、未来感十足的合成器音色,还有中间偶然划过的像是竖琴的音色,再加上邓典随性的即兴演绎,果然就用音乐编织了一个魔幻的梦境。
这种词曲编和人声已经化为一体的演绎,确实已经和传统的华语芭乐,完全划清了界限,它无法被卡拉OK复制传播,它的所有特质,必须靠歌手赋予生命,歌手不出现在这首歌曲里,歌曲也就没有了生命。
这张专辑虽然也有李振权这样的前辈,以及小宇这样的中生代优秀音乐人,但更多却是更年轻的音乐人,甚至95后音乐人,主导了专辑整体的音乐走向。你在专辑里听到音乐的国际化,实际上并不是这些音乐人去借鉴国际化,而是在国际化时代成长的他们,最自然的创作与表达,就是国际化本身。
尤其是,这张专辑的许多作品还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一首作品中往往出现三位以上的音乐人同时署名创作,这种集体化创作,尤其是从一开始,就高度集成音乐整体设计的创作,同样也是当下国际流行音乐的一大特点。这种做法,可以让音乐的整体感更强,而不再仅仅只是词 曲的传统模式。
另一方面,《做作作祟》也是一张歌手与团队相互成就的专辑。制作团队在音乐上,与歌手的深度融合,也使得专辑中邓典的人声不再孤独,而是与音乐相映成趣,让专辑立体、饱满。即使是面对邓典的歌迷,也依然想说,这种专辑值得要给整个幕后团队一个大大的赞。
所以,从音乐性上来讲,邓典的《做作作祟》是一张真正当下的流行音乐专辑,由于它在结构和制作层面的开创性,这种当代的属性,还可以向未来几年延伸。有实力的邓典,是幸运的,他经历了历史、见证了历史,也在创造着历史。
文|爱地人(ID:aidiren)
编辑|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