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川端康成作品解析:川端康成的雪国 日本美学中的 物哀

川端康成作品解析:川端康成的雪国 日本美学中的 物哀本居宣长在他的代表作品《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の哀れ”的:“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比如说,看到樱花盛开赏心悦目,知道这樱花的赏心悦目,就是知道事物的情致。心中明了这樱花赏心悦目,不禁感到“这花真是赏心悦目啊”,这感觉就是物之哀。然而不论看到多么赏心悦目的樱花,都不觉得赏心悦目,便是不懂事物的情致。这样的人,更无缘于“好赏心悦目的花呀”的感触,这是不懂得物之哀。”人心在接触外部世界时会触景生情,比如我们看到一朵花凋零了会难过,看到自己养的小动物去世了也会感伤,这就是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而自然涌出的情感。“物哀”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名人之一的本居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是文学史上非常经典的开头,也是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雪国》的开头。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巅峰之作,其实这个八万字的故事并不复杂,不是西方文学里的那种“强情节”作品,但它的文字和故事意境太美,作者描绘出的虚无、洁净、清澈与悲哀之美都达到了极致,令人难忘又惆怅。

在《雪国》中,日本美学中的“物哀”无处不在。如果真的想读懂川端康成的《雪国》,你需要了解日本美学中的“物哀”!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什么是“物哀”, 它为什么贯穿了整个日本文化,在《雪国》中,“物哀”又体现在哪里?

川端康成作品解析:川端康成的雪国 日本美学中的 物哀(1)

01 “物哀”:日本美学的核心

“物哀”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江户时期的国学四大名人之一的本居宣长(其余三个是荷田春满、贺茂真渊、平田笃胤)提出的。

他是日本复古国学的集大成者,他早年在京都学习儒学和医学,后来回乡行医,又长期钻研《源氏物语》、《古事记》等日本古典作品。“物哀”这个词就是他在评论《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时提出来的。

简单来说,“物哀”就是“真情流露”,类似我们中国话中的“性情中人”。

人心在接触外部世界时会触景生情,比如我们看到一朵花凋零了会难过,看到自己养的小动物去世了也会感伤,这就是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而自然涌出的情感

川端康成作品解析:川端康成的雪国 日本美学中的 物哀(2)

本居宣长在他的代表作品《紫文要领》中是这样阐述“物の哀れ”的:“世上万事万物的千姿百态,我们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身体力行地体验,把这万事万物都放到心中来品味,内心里把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进一步说,所谓辨清,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辨清了,依着它的情致感触到的东西,就是物之哀。比如说,看到樱花盛开赏心悦目,知道这樱花的赏心悦目,就是知道事物的情致。心中明了这樱花赏心悦目,不禁感到“这花真是赏心悦目啊”,这感觉就是物之哀。然而不论看到多么赏心悦目的樱花,都不觉得赏心悦目,便是不懂事物的情致。这样的人,更无缘于“好赏心悦目的花呀”的感触,这是不懂得物之哀。”

“物哀”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物”是指自然万物,“哀”是悲哀,是睹物伤情、物我同悲的意思。有点类似于杜甫笔下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但这样理解并不到位。

物哀的含义不局限于悲哀。日本文学专家叶渭渠先生曾明确指出,“‘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

也就是说,物哀是悲哀的超越和升级!

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问世之后,日本古典文学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物哀”式审美,作者将对事物的哀叹掩藏于笔下。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的“物哀”审美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人类情感尤其是男女之间恋情的感动。第二层是对人生百态、世情万象的感叹。第三层则是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歌颂。

从此,“物哀”成了日本美学的核心。

川端康成作品解析:川端康成的雪国 日本美学中的 物哀(3)

02 “物哀”为什么贯穿了整个日本文化?

日本文学专家叶渭渠先生曾经对日本文化有过精辟总结,他说:“日本绘画很少追求繁复的结构和浓艳的色彩,多是结构简雅,追求中间色,注重线条的单纯性和色彩的淡泊性,以幽婉清丽的情趣为主,富于恬淡的韵味。日本音乐的旋律单调,却蕴含着无穷的妙味,让人心中回荡着余韵。日本舞蹈的动作柔和缓慢,却在其中显露出一种内在的张力……日本的和歌、俳句形式越来越短小,却可以准确捕捉到眼前的景色以及瞬间的现象,由此联想到绚丽的变化和无限的境界,更具无穷的趣味和深邃的意境。”

这段话中,他提到了几个关键,日本的绘画结构简雅,韵味恬淡,日本的音乐旋律单调却有余韵,日本的舞蹈也是柔和中呈现出内在的张力,而日本的文学形式---和歌、俳句更是以篇幅短小却意境深邃而著称。

郁达夫也曾说:“日本文艺在清淡中出奇趣,简易里寓深义。它似空中的柳浪,池上的微波,不知其所始,也不知其所终,飘飘忽忽,袅袅婷婷。短短一句,你若细嚼反刍起来,会经年累月地使你如吃橄榄,越吃越有味。”

“空中的柳浪,池上的微波,飘飘忽忽,袅袅婷婷”,这些形容说到底,都直指日本美学的核心---物哀。

物哀是一种审美。川端康成曾说“平安朝(以平安京就是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是784年)的‘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

川端康成作品解析:川端康成的雪国 日本美学中的 物哀(4)

用大自然来比喻,对比圆月、盛开的鲜花,日本人会更爱残月、初绽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花蕾、花落中潜藏着一种无常之美。这种独特的无常美感,就是日本人崇尚的“物哀”之美的真髓。

对日本人来说,物哀还是一种生死观,是追求“瞬间美”的艺术,是在美的一瞬间“求得永恒的静寂”。

“物哀”贯穿了整个日本文化,不仅从日本的绘画、舞蹈、音乐、文字中有所体现,就连日本的国旗和国歌也不例外。

在世界所有国家的国旗中,只有日本的国旗是以纯白为底色的。因为日本人爱白色,白色像雪,而雪又代表纯洁,最重要的是,雪是转瞬即逝的,它所蕴含的无常哀感,恰恰与日本人追求的“物哀”不谋而合。

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歌都是雄壮的,只有日本的国歌带有哀调,连摇篮曲也很悲怜,闻之伤怀。这也是另一种“物哀”之美。

日本人之所以如此钟爱“物哀”,与他们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日本就经常为雾霭所笼罩,朦朦胧胧中,日本的樱花、雪花等等自然景象也变得格外变幻莫测。

川端康成作品解析:川端康成的雪国 日本美学中的 物哀(5)

03 在《雪国》中,“物哀”之美体现在哪里?

《雪国》这个故事虽然有八万字,却没有复杂的情节。如果用电影来打比方,《雪国》就是一部文艺片,而不是以强情节的激烈故事来驱动的类型电影。

一句话概括,八万字的《雪国》就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岛村的舞蹈艺术研究者曾三次前往一个北国的山村,与一名叫驹子的艺伎和另一名少女叶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缥缈的雪国,最后也终结于此。

《雪国》之美,美在物哀。

如果说《雪国》 是一首歌曲,那“物哀”之美就是它的主旋律。

第一,《雪国》呈现出来的意象是物哀的。书中的皑皑白雪、层峦叠嶂,在作者的笔下永远都是那么空灵唯美,美到就是作者刻意制造的一个幻象,甚至是一个梦境。

《雪国》中的意象是唯美诗意的,是空灵的流动。作者匠心独运,将刻意营造的唯美意象和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写“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第二,《雪国》中的人物设定体现出物哀的特质。在男主角岛村的眼中,死去的蛾子也有着不一般的美丽,书中这样描述:“有的蛾子,一直停在纱窗上不动,其实已经死了,像枯叶似的飘落下来。有的是从墙上掉下来的。岛村捡起来一看,心想,为什么长得这样美呢?”

短短一段话,作者已经告诉读者男主角是有严重“物哀”情结的人。

川端康成作品解析:川端康成的雪国 日本美学中的 物哀(6)

第三,《雪国》结尾的设定也是物哀的。在《雪国》的结尾,作者给作品中的另一女主角叶子安排了一场意外的火灾,让她在熊熊烈火中丧生,而男主角岛村却并没有表现出悲痛,反而他认为叶子的死如银河一般壮丽,这是她“内在生命在变形”。

作者把叶子的死铺设得很美,那莹白的雪地与耀眼的火光形成鲜明对比,震撼读者的心灵。整篇小说充满了失意、孤独,所以它悲剧性的结局也并不让人意外。

因为,在日本文学中,“物哀”是美学准则,贯彻始终

从最古老的日本著作《古事记》到《万叶集》,再到后来的《源氏物语》,全部逃不开“物哀”之美。

而川端康成从少年时代就熟读日本古典文学作品,所以他的作品也不可能绕开“物哀”的传统。

“当岛村挺身站住脚跟时,抬眼一望,银河仿佛哗的一声,向岛村的心头倾泻下来。”这是《雪国》的结尾,叶子在烈火中葬身,岛村却觉得她已经回归到虚无,已经超乎生死之外了。

在《雪国》中,川端康成一遍遍描写雪夜、月亮、夕阳、飞蛾,还有叶子的死,“物哀”之美无处不在。

就像《枕草子》里的那句“往昔徒然空消逝”一样,在川端康成眼里,空到极致才是大美

于是,他写出了《雪国》,在美学成就和人性挖掘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以卓越的感受性,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雪国》也因此成为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的代表作,更是世界了解日本美学和日本审美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潇湘清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以古琴和文字为此生道场,读者盛赞其文“如梅一样孤芳傲洁,看后令人回味上瘾”。已出版故事合集《精怪物语》,散文集《时光染红了流年》和长篇古言小说《明朝有意抱琴来》等多部作品正在筹备出版中。曾经受邀去大学和马云创办的云谷初中为学生开设故事创作讲座,好评如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