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焦虑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在焦虑什么)
现在年轻人焦虑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在焦虑什么)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都有年轻人,但每一代年轻人肩负着不同的使命。60.70.80后身上背负的更多是祖国,但90.00.10身上背负的多是自己。10后:我的作业要得到老师的表扬。80后:我们愿意做祖国“承前启后”的一代新思潮。90后:我们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00后:我要上211/985。
作者|breakthrough【媛创写作变现营学员】
如果把每个时代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谈话,他们的谈话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60后:我们要致力于建设新中国。
70后:我们愿意为祖国牺牲。
80后:我们愿意做祖国“承前启后”的一代新思潮。
90后:我们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00后:我要上211/985。
10后:我的作业要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都有年轻人,但每一代年轻人肩负着不同的使命。60.70.80后身上背负的更多是祖国,但90.00.10身上背负的多是自己。
60.70.80后不一样的是外表,90.00.10后不一样的是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丰富的今天。“自我”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但这种关注只是表面的关注,只是在关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真正地认知自我。
所以会出现越关注自己感受,越会出现问题,最后越焦虑。
01 未挑兵器,莽然上路。很多年轻人还没从书中获得智慧,就横冲直撞地进入社会。
虽然,中国国民受教育较之有了很大进步,但那只是在学历上,在学历上反映的是你文化水平的高低,它并不代表你文化素养和能力的水平。
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阅读量达到了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犹太人平均67本,日本人40本,法国人20本。虽然较之前几年的数量多了点儿,但中国年人均阅读量还不够靠前。
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体系中,经常会出现这句话––“读书改变命运”,它让学生认为在学校里的学习就是读书,给学生一种读书很累,读书很无聊的错觉。
其实不然,你上学学习那只是你选择的一条路而已,但读书才是你成为人的必经之路。
现在的年轻人总以为高学历就是一切,好大学就是一切。所以,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的。在学校里看起来很优秀,一出校门就迷茫,遇到困难就退缩,如同一只“优秀的绵羊”。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读书的意义,遇到困难要么宣泄,要么逃避,很少人从书本中寻找答案。
历史学家许倬云前辈说:现在的教育学校是批量生产标准化产品的生产线,教育出来的人是凡人,过日子的人,教育不出来去想象那些自己还没到达过的地方还有什么样的生活的人。
有时候焦虑不是你努力之后没结果才产生的,而是在诱惑中产生的。互联网的发展,让社会中滋生出了很多诱惑。诱惑让你在感到很爽的同时,也为你带来了焦虑。
出现在年轻人眼前的诱惑是贷款,追星娱乐和直播网购。
贷款在年轻人中很流行。据央视新闻报道:2020年,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为854亿元人民币;10年前,这个数字是88.04亿。
贷款背后是有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自制力,最后同时欠下好几个平台的钱全都还不上了,自己因还贷款而焦虑。
在中国,备受瞩目的一个圈子是娱乐圈,并不是有很多人在关注娱乐圈,而是关注娱乐圈的很多人是年轻人。
20多岁,本应该是“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纪,可偏偏大部分年轻人就会受到娱乐圈的影响。
看到娱乐圈的女明星都是“白幼瘦”,就觉得自己也要变白变瘦;听到某个女明星说:暴饮暴食真的能“瘦”,就要模仿。
殊不知,这样标榜“白幼瘦”的畸形审美是在扭曲你的审美观,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这些可笑的话语会让你有代入感,而且让你怀疑自己不符合大众审美,增加了你的焦虑。
直播网购让你每晚每晚地熬夜拿着自己的手机在主播的直播间直播卖货,听到主播的花言巧语,自己开始焦虑了别人都在买,感觉自己不买就会吃亏,买完之后,又发现没有什么用。
这些涉及互联网的消费行为的本质不是为了服务我们,它们唯一的本质是在赚你的注意力和钱,时间。这些诱惑,正在对没有什么认知水平的年轻人下手。如果自己陷进去了,那自己就要负责任。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断头王后》
03 我们活在“贩卖求知焦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不知道为什么“知识付费”在资本的市场上流行开来。好多人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发现原来只要付费就能学到知识。
但是好多人只是在跟“买课”的风,但不跟“听课”的风。因为你买了课,你就觉得已经解决了你的“求知”焦虑。但听不听,就不知道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句名言:“买课如山倒,听课如抽丝”。
好像所有人都在争夺信息的“优先权”。但好像没有人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书籍对自己个人来说来用的,总觉得只要是书就是有用的。
书是由人挑选的,人是由书成就的。但有的时候,一本书只能成就特定的人群,不能成就所有的人。
所以,要明白你读书是为了读书还是为了精进自己;明白知识是为了用来用的还是解决你的求知焦虑的。
作家蒋方舟说:知识付费为什么流行了,不是人们爱知识了,而是人们爱付费了。
世界的打开方式,是由每个人来决定的。你读什么样的书,你读的书就会为你呈现什么样的世界。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警惕自己不要成为“眼花缭乱知识控”。
4.找到方法,介入社会
解决焦虑的唯一低成本方式就是––把自己作为方法。年轻人为什么会焦虑,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以前是大时代,小世界;现在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变成了大世界,小时代。
每个人每天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了很多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唯独把自己的小世界给弄丢了。每天的新闻和别人发的与我们无关紧要的动态,占据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生活的小世界发生兴趣,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生活讲出来,做一个独立的叙述。
这样你会发现你的生活没有了空虚,也不会感觉焦虑,反而很充实,因为你对自己的小世界有把握。
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前提是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清晰的自我认知往往是我们思考外部命题的工具和武器。你在做一些事情之后,总结出来有关自己的经验,才能有自我认知。
但经验也只能让你有自我认知,个人经验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把个人经验问题化是一个重要方法。
把个人的经历问题化,就是一个了解世界的具体的开始。把自己作为方法,从个人经验出发,抵达一个更宽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