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不得不说,朱元璋的眼光毒辣,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印证了他的想法。当时以御史中丞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率先向丞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发难。由于李善长比刘伯温更加攻于心计,第一波进攻刘伯温就以失败告终。朱元璋完成了一统江山的伟业后,开始觉得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这些猛人不再容易控制,他们居功自傲,结党互殴,甚至威胁到了皇权。所以这个时候,朱元璋需要一个能帮自己制住这些猛人的奴才,而没啥追求的胡惟庸呢,就是这样一杆听话的枪。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胡惟庸没兵,没显赫背景,二是朱元璋当下需要的是常宇春、刘伯温这样能帮他打天下的雄才。胡惟庸才智平行,并不符合这一要求。但胡惟庸有个天然优势,他深谙为吏之道,会察言观色。而且呢,恰巧此时朱元璋身边的大红人李善长也是安徽定远人,胡惟庸便瞅准这个老乡,使尽浑身解数讨好。从投入朱元璋门下到大明王朝建立的12年间,在李善长的不停举荐下,胡惟庸完成了从跑腿到太长卿的火箭飞

公元1380年,明朝第三任宰相胡惟庸因“谋反罪”被诛九族。但这并不足以平息朱元璋的怒火,在他的主持下,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案”爆发。在长达十年的血腥大清洗中,多达3万名的胡惟庸亲信党羽尽数被诛。

而后,朱元璋更是一举废掉“丞相制”,甚至下诏说:提副相者,皆谋反论处。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1)

从籍籍无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仅仅十余年的时间,胡惟庸靠什么完成了翻身逆袭,而后又为何沦落到被诛九族?他究竟是罪有应得,还是仅为政治牺牲品?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1355年,胡惟庸来到了和州的朱元璋帐内,此时的朱元璋还仅仅是小明王手下一个元帅,胡惟庸的到来并没有得到他的重用,仅仅给了他个“奏差”的苦差。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胡惟庸没兵,没显赫背景,二是朱元璋当下需要的是常宇春、刘伯温这样能帮他打天下的雄才。胡惟庸才智平行,并不符合这一要求。但胡惟庸有个天然优势,他深谙为吏之道,会察言观色。而且呢,恰巧此时朱元璋身边的大红人李善长也是安徽定远人,胡惟庸便瞅准这个老乡,使尽浑身解数讨好。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2)

从投入朱元璋门下到大明王朝建立的12年间,在李善长的不停举荐下,胡惟庸完成了从跑腿到太长卿的火箭飞升。也就是说,李善长的举荐是胡惟庸逆袭的直接原因。

但其实啊,后面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朱元璋用人方略的变化才是胡惟庸逆袭的根本原因。打江山需要猛人,但治天下需要奴才。

朱元璋完成了一统江山的伟业后,开始觉得常遇春、李善长、刘伯温这些猛人不再容易控制,他们居功自傲,结党互殴,甚至威胁到了皇权。所以这个时候,朱元璋需要一个能帮自己制住这些猛人的奴才,而没啥追求的胡惟庸呢,就是这样一杆听话的枪。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3)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眼光毒辣,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印证了他的想法。当时以御史中丞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率先向丞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发难。由于李善长比刘伯温更加攻于心计,第一波进攻刘伯温就以失败告终。

为了避其锋芒,刘伯温选择以退为进,主动要求离开朝堂。但在离开前,他布下了一颗棋子杨宪。杨宪是刘伯温的死党,接任御史中丞后,每天都利用言官力量向朱元璋打李善长的小报告。

前面说过,这两人都是开国功臣,但他们结党营私的那两个集团一直都是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虽然朱元璋早就有想法要干掉他们,但他觉得现在还不是最好时机,他得等双方打到你死我活的时候才站出来当那个名正言顺的判官。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4)

于是朱元璋又想方设法把刘伯温调了回来,让他和李善长继续争斗。李善长自知现在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不能再亲自动手,于是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得找个小弟前来对付刘伯温。而这个小弟呢,就是胡惟庸。

公元1373年洪武6年7月,在李善长的推荐下,胡惟庸出任右丞相。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没等胡惟庸出手,刘伯温就率先把自己玩了进去。

那天,朱元璋找刘伯温谈论谁有宰相才能,结果刘伯温觉得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包括胡惟庸。朱元璋又问,那你觉得你自己咋样?刘伯温连连拒绝,我不行,我不行,我这个人呐,嫉恶如仇,怕惹皇上不开心。决裂就此开始,朱元璋在心里把他杀了无数遍。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5)

我朱元璋问的是,你能不能做宰相?你刘伯温说什么嫉恶如仇,啥意思啊?我老朱就是你口中的那个恶呗。伴君如伴虎,刘伯温一朝不慎,满盘皆输,没过多久,他就被朱元璋赶回了老家,没几年便郁郁而终。

刘伯温死后,年迈的李善长也在朱元璋的允许下退休回家。自此,两大集团实力大将胡惟庸成了这场斗争中的唯一受益者。

公元1377年,胡惟庸出任左丞相,真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站在权力的金字塔尖儿,胡惟庸不免觉得一切尽在自己脚下。他开始膨胀,开始受贿、结党营私,甚至私自截留下属给皇帝的奏章,就连官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6)

但他不知道的是,当他像个跳梁小丑一样上蹿下跳的时候,朱元璋正冷冷的盯着他。原来朱元璋发现真正威胁他皇权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沿袭了2000多年的丞相制度,只要他存在一天,皇权就永远不可能独大。

但这项制度毕竟沿袭了2000多年,要是直接废除的话,老百姓的唾沫都能把他淹死,文武百官的压力更是足以让他举步维艰。所以啊,他还是要等一个时机,等胡惟庸自己把自己玩死。而老天爷似乎在帮助朱元璋很快他就等到了这个机会。

一天,胡惟庸的儿子坠马,被路过的马车当场压死,胡惟庸一气之下,没管法律,直接动私刑处死了马夫。杀人偿命是胡惟庸处理这件事情的逻辑,但与此同时,这也是朱元璋的逻辑。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7)

事情发生后,胡惟庸被叫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别的也都没有说,只是冷冷的说了句杀人偿命。胡惟庸怕了,他知道这是朱元璋对自己的警告,但此时他想的不是怎么悬崖勒马,反而是想到了一个词叫法不责众。

你朱元璋想要杀我,难不成把我的党羽全杀了?如此一来的话,谁来给你干活啊?于是胡惟庸开始疯狂的拉人下水,从一些忠臣到开国元勋,尽数被他收入麾下。然而,胡惟庸小瞧了朱元璋的心狠手辣,也小瞧了自己作死的劲儿。

1397年洪武12年,越南使节来南京进贡,这种极大的外交事件,胡惟庸居然没有上报朱元璋,等到外国使节都到了京城大门,朱元璋才知道有这回事儿。朱元璋恼羞成怒,下令严查此事,先是处死了负责此事的左督御史汪广洋,然后囚禁了所有相关官员,下一步就是隐瞒此事的胡惟庸。

眼看朱元璋动了真格儿,胡惟庸的党羽们全都主动来找朱元璋告状,将胡惟庸独断专权、拉帮结派的事儿抖了出来。在朱元璋眼中啊,胡惟庸做这些事儿只有一个目的,造反。而这些罪行呢,足以让他名正言顺的灭了胡惟庸,然后清洗朝堂。

公元1380年洪武13年,朱元璋命令立即处死胡惟庸及胡党重要成员,史上有名的胡惟庸案拉开序幕,而当他发现胡党中有很多人都是重臣,甚至连第一功臣李善长也在其中的时候,也只是说了一句,既然都在,那就全部杀了吧。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8)

在持续了十年之久的胡惟庸案中,株连而至处死者总数达3万余人。在胡惟庸被杀的仅仅一个月后,朱元璋就废除了沿袭2000多年的丞相制度。这一速度充分证明了朱元璋早有决心和准备。

而他对胡惟庸所用的手段,有一句古语最为形象欲要取之,必先予之,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想让你灭亡,先让你膨胀。

正是这一帝王心计,让他毫无阻力的完成后续改革,从此之后,皇帝直接统辖六部,并严格规定四军不得再立丞相。此举让皇帝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明初洪武四大案)(9)

胡惟庸案也仅仅是朱元璋所采取的第一步,而后的蓝玉案、郭桓案、空印案,都可以看作是朱元璋帝王心计的延续。

胡惟庸案前后持续十年,超过万人被杀,几十家勋贵被处死。这是对淮西军事勋贵集团的第一刀。权力中国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中书省权利下放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也间接的促进了后来明朝内阁票拟制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