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生活中的苦难是没有尽头的(我曾走在奔溃边缘)
俞敏洪生活中的苦难是没有尽头的(我曾走在奔溃边缘)后来俞敏洪再谈起这段经历时说:“人挪活,树挪死。离开北大的时候,我内心还是很凄凉的。但是今天看来,凄凉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虽然我离开了一个让我感到极其安全的舒适区,走进风雨之中,但就像大家常说的那样: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成立培训班的初期,困难重重。因为没有证照,做事不能光明正大,而且他还是北大的老师。因为某个原因,俞敏洪与北大的老师发生一些冲突,甚至还给了行政记过处分。行政记过处分被贴在了北大当时著名的三角地,贴了整整一个月,也用高音喇叭播了大概一个星期!用俞敏洪的话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名”。因为被处分,不少人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而在北大的他由于处分的缘故各方面落了下风;比如分房子,当时国家还是分房子的,由于他受过处分,就轮不到;北大要派人出国进修,也轮不到他。有人会对他说:“你看,某某没被处分,跟你同样的资历,都没出国进修,怎么能轮到你呢?有时候生活总是这样爱开玩笑,要知道
今天,提起俞敏洪,大家想到的就是新东方。由他创办的新东方是上个世纪国内的第一所英语培训机构,发展至今已有相当的规模!
起初,他并没有想到要创办这一个培训机构,也没有想过二十几年后这个培训机构会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创办这个机构,多半是是出于自己的“窘境”。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新东方的创立为不少北大,清华学子圆了梦,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来说,新东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
一.歪打正着,剑走偏锋。
80年当时国内出现了“出国热”,出国留学是不少北大清华学子的梦想,当然俞敏洪也不例外。但出国留学需要不少的费用,此时俞敏洪出于经济的困难期,为了能够凑齐学费,俞敏洪想到了创办培训机构,但当时的俞敏洪还在北大教书。教书对他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教的都是和原来一样的内容,每个星期只要上八小时的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当时,在北大拿的工资比较低,想靠工资出国留学是完全不可能的。于是,俞敏洪就有了自己出去挣钱的想法,就开始参与一些培训机构的托福、GRE课程的教学工作。就这样,他每个月有了一两千元的收入,比在北大的工资高出了差不多十倍。所以这就给了他启示,让他感觉如果去参加培训班教学的话,会挣钱更快。
但后来,俞敏洪觉得参加培训班教学还不如自己开培训班来钱更快,所以他就在北大成立了一个托福培训班,也就是现在的新东方。
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成立培训班的初期,困难重重。因为没有证照,做事不能光明正大,而且他还是北大的老师。因为某个原因,俞敏洪与北大的老师发生一些冲突,甚至还给了行政记过处分。行政记过处分被贴在了北大当时著名的三角地,贴了整整一个月,也用高音喇叭播了大概一个星期!用俞敏洪的话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名”。因为被处分,不少人对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而在北大的他由于处分的缘故各方面落了下风;比如分房子,当时国家还是分房子的,由于他受过处分,就轮不到;北大要派人出国进修,也轮不到他。有人会对他说:“你看,某某没被处分,跟你同样的资历,都没出国进修,怎么能轮到你呢?有时候生活总是这样爱开玩笑,要知道此时的他已经结婚,房子和稳定的工作是他所需要的。后来他做了这样一个决定;与其在北大过得不如意,还不如自己主动离开。
后来俞敏洪再谈起这段经历时说:“人挪活,树挪死。离开北大的时候,我内心还是很凄凉的。但是今天看来,凄凉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虽然我离开了一个让我感到极其安全的舒适区,走进风雨之中,但就像大家常说的那样: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三.宝剑锋从磨砺出,一切的成功都有迹可循。
从北大出来后,他继续着手创办自己的培训班。因为他自己考过托福、GRE的经验,对于这两方面比较有经验,所以就决定从托福和GRE的培训开始做起。这两个考试在当时被认为是比较难的,尤其是GRE。坦率地说,连北大的老师也没有几个愿意去教GRE的,因为教GRE的基本要求是你的词汇量得在两万左右。后来俞敏洪老师说:“那时,没有几个人会吃饱了撑的背两万个词汇在那放着,而我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吃饱了撑的没有事干的人。因为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得肺结核在医院住了一年。那一年,我在医院没事干,就一边读书一边背了很多单词”。随着培训班越办越大,当靠自己一个人已经满足不了当时教学的需要,所以不得不考虑去市场上招聘老师。老的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接憧而至,用市场上已有的老师去讲课非常难,因为这些老师都是没经过培训的,基本上都是中学或大学的英语老师,他们讲课基本上是按照中学或大学的上课节奏。而且他们讲的内容和考试内容没有多少联系,所以导致学生“吃不饱”,面对这样的问题,俞敏洪决定老师需要我亲自培养。他要培养每一门课的老师,如果他自己不会教这门课的话,就没办法告诉老师这门课大概怎么教,所以他亲自教每一门课,实际上也抱着把老师带出来的想法,久而久之,他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越来越强。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诸如此类的困难还有好多,在回忆当时创办培训班的时候,俞敏洪老师说:“说实话,那个时候办培训班全靠自己一个人,大事小事,有点事必躬亲的感觉,但是没办法。困难最多的时候我也曾走在奔溃边缘,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所以我成功了”。
不要以现在去判断某个人的未来,除非这个的人的心已经死了,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只要他的心海还不死,他一定能走出很很长的道路!
成长的路上,困难在所难免。面对生活的颠簸,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强者,困难都成为了垫脚石,而弱者,就成为了绊脚石。而两者的边际就是,哪怕走在人生奔溃的边缘,也不要放弃,因为心若不死,必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