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用的最多语录(百年梦想正青春瞿秋白)
瞿秋白用的最多语录(百年梦想正青春瞿秋白)1923年,瞿秋白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了大量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他所翻译的《国际歌》也是我国最早能够传唱的版本。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工作人员 郭婷婷:他就说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说我是有责任的,来俄国看看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看看这个红色的火种能不能带回来救救他这个苦难的祖国。经典的红色元素与现代时尚的设计融合在一起,使得秋白书苑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到这里阅读打卡。 江苏省常州市秋白书苑运营负责人 叶子:以秋白命名,我们就觉得应该不能就是辜负这样的一个名字。1920年,21岁的瞿秋白作为《晨报》记者去到莫斯科,誓为中国寻找一条光明的路。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他已经患有严重的肺病,但仍坚持革命工作。
八十多年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36岁的瞿秋白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为了心中信仰,他用鲜血践行了誓言。八十年来,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这些天,叶子正忙着策划有声图书馆的设计方案,作为江苏常州秋白书苑的运营负责人,出生于军人家庭的她对于瞿秋白有着自己的理解。
江苏省常州市秋白书苑运营负责人 叶子:他真的是一个很有才情,一个文人的这种感觉。但是他又做着一件非常火热的,掀起整个中国革命浪潮的这样一件事情。很反差的一个碰撞,他的魅力所在也在这里。
经典的红色元素与现代时尚的设计融合在一起,使得秋白书苑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到这里阅读打卡。
江苏省常州市秋白书苑运营负责人 叶子:以秋白命名,我们就觉得应该不能就是辜负这样的一个名字。
1920年,21岁的瞿秋白作为《晨报》记者去到莫斯科,誓为中国寻找一条光明的路。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他已经患有严重的肺病,但仍坚持革命工作。
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工作人员 郭婷婷:他就说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他说我是有责任的,来俄国看看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看看这个红色的火种能不能带回来救救他这个苦难的祖国。
1923年,瞿秋白回国后担任《新青年》等刊物主编,发表了大量文章,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开创性贡献。他所翻译的《国际歌》也是我国最早能够传唱的版本。
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工作人员 郭婷婷:他用了音译,把英特纳雄耐尔这个单词,就是保留了他的原音。是希望在中国的劳苦大众在唱到这个词的时候,能够和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者发出同样的声音,同声相应。
投身革命的瞿秋白参加中共三大并负责起草党纲,参与筹办上海大学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关头,28岁的瞿秋白主持召开了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瞿秋白被捕。面对敌人的枪口,36岁的瞿秋白背着手拍下了人生的最后一张照片,从容就义。
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工作人员 郭婷婷:他就说了四个字,此地甚好,然后盘膝而坐,面对枪决。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能有这样从容不迫的气度,是很值得人钦佩的。我觉得是这个世界上最酷的人生态度。
如何使当代青年人与百年前的革命先烈产生情感共鸣,作为秋白书苑的公益领读人,大学青年思政课教师曾晨,探寻着问题的答案。
江苏省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曾晨:我觉得瞿秋白在我心目中像是一个榜样的存在。他在上海大学,在黄埔军校,他都有去讲过学,去传播十月革命。在我面前也有三尺讲台,我也是去向同学们传授我们马克思主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正以青年人的话语方式,把马克思主义讲给青年人听。这个五四青年节前,常州大学的师生们正在筹备一堂特殊的信仰公开课。
江苏省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曾晨:在去年这个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一代又一代90后00后的表现非常非常让我们惊讶。瞿秋白他讲,他要辟一条光明的路。那个时代瞿秋白是行进在救国的道路上,而今天新时代我们是行进在强国的道路上。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
在秋白书苑举办的秋白读书会上。来自江苏常州市中医医院的王一分享了他的心得,他曾经是奔赴武汉抗疫的医护工作者,在他所在的援鄂医疗队里,年纪最小的医护人员只有23岁。年轻同事们的勇敢与向前冲的精神,让他很受触动。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 江苏援鄂医疗队成员 王一:瞿秋白第一次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个时候他才二十几岁,一直到英勇就义也才36岁,他这么年轻就做了这么伟大的事情。我一直在想是什么东西驱使他去做了这么多革命工作。后来我发现,信念对年轻人的重要性,当我们国家遇到这种危难的时候,大家瞬间就把这种凝聚力凝聚在一起了。为了我们的民族能安稳渡过这个难关,每个人都想做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武汉的抗疫前线,王一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王一:别上党徽之后才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共产党人了。感觉自己心中有了力量。
在秋白书苑的留言板上,有一张《国际歌》歌谱的影印件,来自一位特殊“读者”,瞿秋白烈士的女儿,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百岁老人瞿独伊。当年他的父亲就是唱着这首歌走上了刑场。
江苏省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工作人员 郭婷婷:秋白在《儿时》里面写的,他说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融化在大众里,假使他总想着为社会做点什么,那么他就是永久的青年。哪怕你是五六十岁,六七十岁,只要每个人坚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那他就是青年。
(编辑 单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