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几大主战场: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缘由 两个阵营有何根本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几大主战场: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缘由 两个阵营有何根本差异一战前的协约国而在1900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同盟国阵营正式形成。7年之后,英国则加入了法俄同盟,协约国阵营也正式形成。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被称为盟国,是因为他们的同盟条约都约定,一旦其中一方加入战争,其它同盟国家也都要“组团”,一致对敌。但双方组成了两个集团其实也并不意味着就要打仗,而一战的爆发还是一连串具体事件的结果。看了上面的过程,恐怕不少朋友会有疑问,奥匈未来的国王被塞尔维亚人杀了,奥匈去打塞尔维亚看起来还比较正常,但后面的一连串宣战,俄德法英这几个国家又是为了什么呢?一战前的同盟国那么这事说起来其实还得追溯到35年前,也就是公元1879年。在这一年,德国和奥地利正式结盟,形成了一战中“同盟国”的雏形。而他们两国结盟之后,周边国家很快感受到了威胁。公元1892年,法国和沙俄也宣布结盟,“协约国”的雏形也初步形成。而在此之后,德国迅速制定了一旦战争爆发,通过高强度战争快速击
20世纪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一个世纪,但人类的现代化转型其实是经过了两场异常残酷的血与火的洗礼才完成的,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但两次世界大战为何爆发,两场战争中的阵营又是如何形成的?在两场世界大战中,为什么英法和德国始终势同水火,他们之间有什么根本利益冲突呢?从刺杀到宣战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对于欧洲战场,二战是一战的延续。因为一战结束虽然是以德国战败告终,但德国的实力尚存,所以在战后德国经历的严重经济困难其实并没能进一步削弱其实力,相反却成了它积聚国民愤懑情绪,最终促使其下定决心再次誓死一搏的催化剂。所以要追寻二战欧洲战场的爆发原因,还是先要从一战的爆发原因里去寻找答案。
那么一战又是怎么打起来的呢?喜欢世界史的朋友都知道直接导火索是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在波黑被刺。但一个王储被刺为什么就能引发所有欧洲列强赤膊上阵,以国运相搏呢?其实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斐迪南被刺之后到一战正式爆发之间都发生了什么。
黑手社的会徽——统一或是死亡
首先刺杀斐迪南的行动是由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黑手社所策划实施的,虽然这个组织和塞尔维亚政府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们的诉求和塞尔维亚政府却是一致的,即想将所有巴尔干地区的塞族聚居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所以奥匈帝国在事件发生一个月之后,就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罗斯在两天之内就开始全国总动员,为保卫塞尔维亚而战。而一天之后,德国又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12小时内中止全国总动员,并正式要求法国必须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一天之后,德国对沙俄宣战。又过了一天,德国要求法国的盟国比利时允许其军队过境,比利时拒绝之后,德国军队强行进入,并向法国宣战。当天英国又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撤出比利时,一天之后,英国向德国宣战。至此,一战正式爆发。
各国为何宣战?看了上面的过程,恐怕不少朋友会有疑问,奥匈未来的国王被塞尔维亚人杀了,奥匈去打塞尔维亚看起来还比较正常,但后面的一连串宣战,俄德法英这几个国家又是为了什么呢?
一战前的同盟国
那么这事说起来其实还得追溯到35年前,也就是公元1879年。在这一年,德国和奥地利正式结盟,形成了一战中“同盟国”的雏形。而他们两国结盟之后,周边国家很快感受到了威胁。公元1892年,法国和沙俄也宣布结盟,“协约国”的雏形也初步形成。而在此之后,德国迅速制定了一旦战争爆发,通过高强度战争快速击败法国,之后集中精力在东线对付沙俄的攻略,双方之间的敌意很快激化。
而在1900年,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同盟国阵营正式形成。7年之后,英国则加入了法俄同盟,协约国阵营也正式形成。而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之所以被称为盟国,是因为他们的同盟条约都约定,一旦其中一方加入战争,其它同盟国家也都要“组团”,一致对敌。但双方组成了两个集团其实也并不意味着就要打仗,而一战的爆发还是一连串具体事件的结果。
一战前的协约国
而这个最直接的导火索产生于1908年。在这一年,奥匈帝国正式吞并了波黑。波黑原本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在公元1875年发生暴乱引发了又一次俄土战争,最终结果是波黑名义上仍然归属奥斯曼,但由奥匈代管。所以奥匈把代管变成直接占领引发了此时已经独立的塞尔维亚及其斯拉夫大哥俄罗斯的强烈不满,因为波黑人基本上都是斯拉夫人,而且有大量塞尔维亚人聚居。而在随后俄罗斯与奥匈之间的谈判中,奥匈使用了一些欺骗的手段,引发俄罗斯暴怒,当时双方就几乎爆发了战争。但后来俄罗斯在德国的压力之下屈服,暂时接受了奥匈吞并波黑的现实,但此事之后,双方围绕着巴尔干的争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积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巴尔干民族(红黄箭头)的大胜告终
而到了1912年-13年,事态进一步激化。因为在这两年,塞尔维亚联合希腊等巴尔干国家对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从奥斯曼手里又夺得了大量领土。而塞尔维亚作为主导,成为了战争最大的赢家,在巴尔干一度有强势崛起的势头,对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其它地区的统治产生了严重威胁。这样在1914年的巴尔干地区就具备了成为导火索的条件。因为一方面塞尔维亚希望统一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地区,特别是渴望得到有大量塞族人聚居的波黑,而奥匈帝国则不可能容忍失去波黑,因为一旦失去就意味着以多民族为显著特征的奥匈帝国的国本会被动摇。但奥匈和塞尔维亚一旦开战,俄罗斯作为斯拉夫人的“带头大哥”又不可能不介入,而俄罗斯一介入,和俄罗斯结盟的英法两国也必然参战,之后和奥匈结盟的德国也只能加入战争,所以这就是斐迪南被刺能够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在逻辑了。
德国和英法的根本矛盾但前面说的其实是两个阵营怎么打起来的,对于他们为什么非要分成两个阵营长期敌对可能很多朋友还是不明白。而他们之间的敌对,其实更深层的原因还是双方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