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过溺水人员的救援队(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
救过溺水人员的救援队(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路费自己掏,救援时队员的手脚被划伤,冒着危险下水把人救上来,却遭受这样的质疑,队员们也感到委屈、难过。 由于没有正式注册,没有统一的服装和标识,他们在救援过程中时常遭到误解和非议。救援的时候,一些围观的群众甚至溺水者家属会问:“你们真的免费吗?网上可都有‘挟尸要价’,你们不是骗人的吧?”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 经过十余年的沉淀,目前救援队伍已有登记队员150多人,骨干队员80余名,他们个个水性极好,是名副其实的“浪里白条”。 救援队成立之初,救援工作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顺利,群众的误会让他们始料未及。
经济新闻周刊记者 潘木亮 郑州报道
核心提示:夏季到来,暑气日盛,水边成了不少人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人们嬉戏玩耍的同时溺水事件也时常发生。面对鲜活生命的陨落、家属们撕心裂肺的痛哭,一群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游泳爱好者决定组成一支民间水上义务救援队,尽自己所能为社会作贡献。一晃十二年,当初血气方刚的青年已被磨砺得沉稳内敛。本期,经济新闻周刊走近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为您讲述他们义务搜救落水者的十二年。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救援现场
盛夏,骄阳似火,暑气熏蒸。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
经过十余年的沉淀,目前救援队伍已有登记队员150多人,骨干队员80余名,他们个个水性极好,是名副其实的“浪里白条”。
救援队成立之初,救援工作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顺利,群众的误会让他们始料未及。
由于没有正式注册,没有统一的服装和标识,他们在救援过程中时常遭到误解和非议。救援的时候,一些围观的群众甚至溺水者家属会问:“你们真的免费吗?网上可都有‘挟尸要价’,你们不是骗人的吧?”
路费自己掏,救援时队员的手脚被划伤,冒着危险下水把人救上来,却遭受这样的质疑,队员们也感到委屈、难过。
但这并没有让他们放弃,“人都是有感情的,停下来时,耳边会回响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眼前会回放溺水者挣扎求助的表情和眼神,这些都会触动队员内心最柔软的东西,促使队员们不断前行。”牛振西说。
同时,为了缓解这一尴尬局面,牛振西决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把这支队伍注册认证。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6月,救援队正式在民政部门注册,成为了正规的民间公益组织。
在救援方式上,救援队也在不断改进。队伍成立初期,救援时队员常使用竹竿探底、绳勾拖拽等较为原始的方法搜寻溺水者。但这样的方法过于笨重、粗暴,一方面不能保证救援队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对逝者遗体也显得不太尊重。后来,牛振西多方联系,积极向沿海省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专业救援队请教学习,并于2016年3月成立了潜水搜救支队。经过一年多的历练,如今潜水搜救支队在水上救援行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救援●
每年的5月份起到11月份是救援队最忙碌的日子,有时甚至一天要接到来自110、119指挥中心两三起溺水求助电话。牛振西的手机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关机。由于救援队坚持义务救援多年的事迹被广泛传播,省内外的溺水事故甚至于远到新疆、宁夏也有群众经常慕名想方设法和他取得联系请教救援方法。可是牛振西表示,“别的团队都是求发展,讲成绩,我们救援队是求破产,没有落水人员,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也许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多的惨剧,听到了太多痛彻心扉的哭声,才会萌生这样的想法。
据统计,十二年间,救援队共义务打捞各类溺水者322人,在第一现场成功挽救群众生命84人。对于牛振西而言,每一个溺亡数字都意味着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破裂的家庭。
2016年4月4日,清明假期最后一天,焦作温县黄河边10位村民驾驶自制铁船前往河对岸游玩。由于超载,船到河中间不幸倾覆,10人落水,其中6人被附近渔船救起,另外4人失踪,属特大安全事故。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后紧急前往,成为全省第一支到达现场的专业水上救援队伍。救援队员冒着寒冷的阴雨与当地政府一起在现场搜救了整整72小时才撤离。
2016年5月1日,济源市河口村水库一架观光直升飞机搭载乘客游览过程中坠落,机上机械师和乘客获救,飞行员和乘客三岁多的女儿随着飞机一同沉入了水库。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赶到现场后,一边派出水下成像声呐船大范围搜索,一边派李恩泽、顿涛两位潜水员下水搜寻。事发的河口村水库修建前是村庄,水底情况复杂,残垣断壁、暴露的钢筋头到处都是,给潜水员搜救带来了不少困难和危险。两位潜水员潜到水下20多米处,水温只有10摄氏度,把人冻得瑟瑟发抖。而由于水体浑浊能见度不足半米,潜水员只能依靠双手不断在水底进行探摸。最终经过各方努力,第三天将失事飞机和遇难人员找到。
2016年7月1日,巩义涉村一村民维修村里水管时意外掉入矿坑当中。由于事发矿坑水体深度达18米,相当于7层楼的高度,一般救援工具很难奏效。救援队接到指令后抵达现场,使用水下潜水机器人搜索一个多小时后,在矿坑底部发现了溺水村民位置。然后李恩泽、冯阳两位潜水员又下去打捞。由于矿坑水体常年处于封闭不流动的环境,水温只有5摄氏度,相当于冰箱的冷藏室。两位潜水员两次下到水下10米处就冻得浑身打颤,手脚僵硬,继而出现心慌头晕、意识反映迟缓的失温症状。但两位潜水员不敢辜负岸边家属期待的目光,经过再次调整,他们咬着牙克服着寒冷一口气潜到矿坑底部将溺水者拉出水面。岸上村民自发响起了一片掌声……
救援队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赞誉纷至沓来。2013年,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被河南省文明办、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红十字会联合授予“河南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优秀团队”荣誉称号;2014年、2016年被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光荣称号;2016年被郑州慈善总会评为“优秀慈善志愿者工作站”,被郑州市民政局评为“郑州市社会组织先进单位”,被共青团郑州市委评为“郑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被郑州市文明办评为“2016年度温暖郑州十大民生人物(集体)”。
●讲课●
相比与水上救援,讲台上的安全知识讲座,对牛振西来说意义也同样重大,这是授人以渔,减少悲剧发生的有效方式。
6月14日下午,牛振西和他的队员远赴山东执行完救援行动后,匆匆赶回郑州,参加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组织的一场“远离溺水,珍爱生命”安全教育讲座。
站在讲台上,牛振西精神饱满,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述救援队执行过的救援事例。对于牛振西来说,讲台,像是另一种救援现场,他用知识让更多人远离危险。他讲落水后的自救和施救措施,讲队员们冒着严寒潜入水底,讲溺水者家属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痛哭……而讲得最多的就是“科学施救,见义智为”,他甚至反对舍己救人,“不会游泳就下水,能救人吗”?
根据多年的水上救援经验,牛振西总结出:“无论如何努力,溺水事件发生后,给家属心理上带来的创伤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但是通过日常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一些悲剧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救援队改变思路,主动出击,变事后搜救为事前预防。根据自身救援经验,救援队编写了“中小学生水上安全教育”课件,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列子小学、郑州师专附小、龙门中学等大型自然水域周边的中小学、大学、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开展水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大型讲座一百多场,目前已有数万名学生受益,大大降低了溺水事故的发生数量。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救援队不断调整讲解内容。对中小学生讲要树立“见义智为”、“救人不舍己”的科学救生理念;对大学生讲下水救人的动作要领和技巧,避免出现“以命换命”的悲剧发生。
此外救援队还专门注册了救援队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利用网络传播渠道来普及水上安全知识。截至目前,救援队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访问量已达几十万人次。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许多网友不仅了解了救援队的先进事迹,还学会了一些水上安全救护常识。
●结语●
每年夏季,溺水悲剧都会不断上演,一场溺水事故不仅是生命的陨落更是一个家庭的灾难,而人一旦落水,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分钟,4分钟之后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牛振西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因此我们只有在平时学习救人、自救技能,提高安全意识,警钟长鸣,才能远离危险,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