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弯道100米的正确跑法(超详细的途中跑讲解)
跑弯道100米的正确跑法(超详细的途中跑讲解)脚着地前,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势前摆并做“扒地”动作,着地腿的膝关节是弯曲的,和足跟几乎在一条垂直线上。脚着地时应用前脚掌或前脚掌外侧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这对完成缓冲动作有积极作用。个阶段人体前进的水平速度损失的情况。损失少的运动员着地缓冲技术好。 下面直接上干干货中跑着地缓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减少人体对地面的冲击,减小水平速度的损失,为尽快转人后蹬创造有利条件。衡量一名运动员着地缓冲技术好坏的主要标准,就是看他在这
中跑途中跑Hi大家好我是Li。
在径赛项目中,途中跑技术至关重要,良好的途中跑技术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中跑篇简单讲解了中跑的途中跑技术,本系列分为四个篇目,分别是:短跑途中跑讲解,中跑途中跑讲解,长跑途中跑讲解以及对比分析,希望读者从中获益。
途中跑同样也是中跑的主要阶段。
首先回顾一下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录像:
下面直接上干干货
1. 着地缓冲中跑着地缓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减少人体对地面的冲击,减小水平速度的损失,为尽快转人后蹬创造有利条件。衡量一名运动员着地缓冲技术好坏的主要标准,就是看他在这
个阶段人体前进的水平速度损失的情况。损失少的运动员着地缓冲技术好。
脚着地前,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势前摆并做“扒地”动作,着地腿的膝关节是弯曲的,和足跟几乎在一条垂直线上。脚着地时应用前脚掌或前脚掌外侧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这对完成缓冲动作有积极作用。
脚着地的力学分析图
摆动腿前摆下压时,切忌前伸小腿,避免脚的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线过远。因为阻碍人体前进的力主要是支撑反作用力的向后水平分力(图9)。如脚在A 点着地,距身体重心投影线较远,,则支撑反作用力 (OR) 的向后水平分力 (OR)就大;若在B点着地,其支撑反作用力 (OR)的向后水平分力 (OR)就小。
在摆动腿前摆下压时,不要为加大步长而刻意前伸小腿。而应注意膝关节的适度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积极下压,使脚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线相对较近。优秀运动员脚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线大约为 20~30厘米。
在着地缓冲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与着地瞬间的冲量有着更加密切的关联。因此,为了减少着地缓冲时水平速度的损失,最有效的方法是缩短着地缓冲的时间。
通过积极“扒地”和在两大腿“剪绞” 动作的惯性作用,拉”动身体重心快速前移,尽快使跑动姿势进入垂直支撑阶段,以此来缩短着地缓冲的时间。
脚着地时,脚尖应正对跑进方向脚向外或向内偏都是不对的。轮流着地的两脚内缘应成一条直线。这样才能较好地保持跑的直线性脚着地后,小腿后侧肌群和大腿前侧肌群应积极而协调地退让,以减缓着地的制动力。
这样就使伸肌得到预先的拉长,为后蹬创造有利条件。与伸肌退让的同时,应迅速屈踝、屈膝和屈髋完成缓冲动作。在缓冲过程中,屈膝是起主导作用的。这时,身体靠惯性向前运动,使机体获得-个短暂的休息。未参与工作的肌肉群应适度地放松,主要表现在骨盆向摆动腿一侧倾斜,摆动腿的膝关节低于支撑腿的膝关节。
2.后蹬与前摆一腿后蹬,另一腿前摆。这是产生跑进动力的阶段,是途中跑技术的主要阶段。积极前摆可增加后蹬力量,有力的后蹬可促进前摆效果,只有使后蹬与前摆协调配合,才能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
当身体重心移到支撑点正上方时开始后蹬,后蹬的开始也是积极前摆的开始,后路结束的瞬间也是前摆达到最高点之时。后蹬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是向前上方的,前摆的惯性又加大了这个推动人体前进的力量。
后路腿的三个关节要充分伸展,用力的顺序是伸髋一伸膝一伸踝。摆动腿屈膝前摆,并带动骸部前送(图10),这是现代中跑技术的主要特点。
后蹬结束时,后蹬腿的膝关节不应完全伸直,一般为 160°~170°。这里我们奎罗伊和曲云霞为例阐述。
奎罗伊的中跑分析图
奎罗伊他的后蹬动作比较充分,膝关节角度均在 170°左右(图 10③⑨),奎罗伊在后蹬结束时,摆动腿有个强而有力的高拾动作,大腿与地面约成 25°角(图 10⑤⑨⑨)与这个动作的同时,正是后蹬腿伸踝的 “末节”用力的时刻。在支撑腿快速蹬伸的同时,摆动腿屈膝前摆,能更充分地发挥路摆产生的前进动力。后蹬结束时,上体稍前倾,后蹬腿充分伸展,髋部前送,摆动腿的小腿与支撑腿几乎平行 (路 10⑤1)奎罗伊的髋部前送的幅度大(图 10⑤②,使后蹬脚最大限度地落在身体之后,加大了后蹬的工作距离。这是与奎罗伊较好的腿部力量和良好的柔韧性分不开的。
曲云霞的中跑分析图
曲云霞后蹬时膝关节的角度为 165°左右(图①,她在后蹬结束时,摆动腿的大腿前摆得不高,与地面约成 36°角(图11⑧)。她的膝部主要是向前摆,带动身体迅速前移。曲云霞是以摆动腿的膝部用力前摆来带动髋部前移,减小后蹬角。
摆动腿前摆不高是现代中跑技术的共同特点。在中跑训练中,除了发展蹬摆的力量外,还要注意发展脚掌肌的力量和踝关节的柔韧性。
后蹬时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方向应当通过人体重心并与跑的方向相吻合。
要做到这一点,摆动腿起着重要的作用。前摆的方向不正,必然影响后踏的方向。因此,必须保持两脚和两膝的动作与跑的方向一致。
有些运动员在疲劳时,两腿前摆向外翻,破坏了跑的直线性,削弱了蹬摆的效果。
若后蹬角大.其支撑反作用力的向前水平分力就小,从而使跑速减慢。在保证合理技术的前提下,减小后蹬角是改进技术、提高跑速的有效方法。
奎罗伊和曲云霞的后蹬角基本都在50°左右香速培务奎罗伊摆动腿着地积极下压,扒地动作明显,缓冲阶段速度损失小,上体保持前倾,有利于身体的前移,使其始终保持较高的频率。
中跑有一半以上的路程是在弯道上跑,跑时身体应稍向左倾斜,右臂摆动的浮动大,右脚着地时略微内旋。身体略微向左边倾斜。
3. 腾空后腿蹬离地面,人体进入腾空阶段。蹬地腿的小腿应迅速向大腿折叠,形成以髋关节为轴、以大腿长度为半径的摆动过程。奎罗伊大小腿折叠的角度为 25°左右,曲云霞为 50°左右。优秀运动员都重视大小腿的折叠动作,不过高地向后撩小腿,而是在脚向上抬的同时膝向前摆。在腾空阶段,两大腿应积极完成 “剪绞”动作。
4 上体和两臂中跑途中跑时,上体应采取稍前倾的姿势,前倾的角度在 5°左右。这种姿势对发挥蹬摆力量有利,并能保持自然步长。前倾过大或后仰都会造成紧张。在跑的过程中,上体前倾角度的变化范围为 20-3°,后蹬瞬间前倾增大,腾空时前倾角度减小。摆臂动作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更主要的作用是增强蹬摆效果。应当把臂部摆动产生的动量移到推动人体前进的合力中去。两臂弯曲约 90°,两肩放松,做前后自然摆动,使关节的角度在垂直部位可大一些,以利两臂肌肉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