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强奸致死。”女主人公米尔德莱德是一个绝望的母亲。几个月前,她的女儿在一次外出后遭遇了奸杀,凶手却逍遥法外,毫无音讯。于是,米尔德莱德租下了案发地点附近闲置的三块广告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昨天说了《水形物语》,今天继续聊奥斯卡。

《三块广告牌》了。

拿没拿奥斯卡,它都是去年最出色的电影之一。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

三块广告牌里,藏着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是一个母亲的孤独与愤怒,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是心与心之间的寒意。

女主人公米尔德莱德是一个绝望的母亲。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2)

几个月前,她的女儿在一次外出后遭遇了奸杀,凶手却逍遥法外,毫无音讯。

于是,米尔德莱德租下了案发地点附近闲置的三块广告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强奸致死。”

“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米尔德莱德无计可施了,当她想到这样做也许能够督促警方尽快破案,她就这样做了。

当然,这也是一种对愤怒的宣泄。

红色背景上的黑色大字,写满了绝望与愤慨。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3)

影片由三块广告牌而起,引出了三个重要的角色

女主人公米尔德莱德,是一个又臭又硬的女人。

被愤怒和仇恨武装起来的她看上去坚不可摧,不管是广告牌上的大字,还是手里的燃烧瓶,都是她最有力的武器。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4)

她怼天怼地,谁也不怕,谁都敢惹。

从出场开始,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女人身上的力量。

她说出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带着血,带着浑身的气力。

因为疲惫,她的眼神看上去有些浑浊,但透过屏幕,观众也能看到她的坚定。

但她的内心其实是无助且焦虑的。

她其实不知道自己用尽力气在做什么。

她知道女儿再也回不来了,她知道自己的心碎了,她甚至明白,自己质问着的警察,其实已经尽到最大努力了。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5)

但她的愤怒总得找到一个出口,那三块广告牌,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交代,更是一个女儿在绝望时给自己留下的一丝希望。

承受她愤怒的人,是威洛比警长。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6)

在米尔德莱德的第三块广告牌上,清楚地写着这位警长的名字。

看上去似乎是这位警长的失职,导致了案件迟迟无法侦破。

当威洛比警长出现的时候,我们才知道米尔德莱德显然错怪他了。

这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7)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完人。

威洛比温和、正派、有爱心。做事兢兢业业,待人一片热心。

在这座小镇,没有人不喜欢这位警长。

因为那三块广告牌,镇上的很多人都对米尔德莱德产生了愤怒。

威洛比没有产生太多愤怒,他有的更多是委屈和遗憾。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8)

他告诉米尔德莱德自己尽力了,但有些时候事情就是会走向绝望,案件就是找不到任何头绪。

他还告诉米尔德莱德,他得了癌症。

大概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要死了。

米尔德莱德的愤怒没有因为威洛比的癌症改变多少。

而威洛比也没有活够医生所说的一个月。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9)

他自杀了。

在威洛比警长决定自杀之前,他留下了三封信(又是三)。

第一封,留给了家人,述说着自己深沉的爱。

第三封,留给了米尔德莱德,再次告诉她自己的确关心这个案件,只是无能为力,他还和米尔德莱德开了玩笑,并祈祷这位可怜的母亲能够早日找到真凶。

第二封信呢?

他留给了本片中的第三个重要角色。

迪克逊,威洛比警长的助手,一个暴躁鲁莽,却不乏正义感的年轻警察。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0)

迪克逊有恋母情结,不成熟且不稳重,时常还表现出强烈的暴力倾向,有过执法劣迹。

当那三块广告牌竖立在公路边上的时候,第一个愤怒的人就是他。

对于他来说,威洛比是最好的师长,也是最知心的朋友。

威洛比写信告诉他,希望他能做一个好警察,因为威洛比知道他心怀正义,只是有些暴躁,容易冲动。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1)

迪克逊确实容易冲动,在得知威洛比死讯后他就暴打了广告公司(负责广告牌的)的职员,宣泄了自己的愤怒,也丢掉了自己的警徽。

威洛比希望自己能改变些什么,但那需要时间。

不管是米尔德莱德还是迪克逊,他们的愤怒都需要时间来消解。

都需要时间来慢慢体会威洛比的仁爱。

用仁爱这个词,最能描述威洛比的性格特点。

在这部电影里,他像是天使,或者说他就是上帝。

威洛比、米尔德莱德、迪克逊,这三个重要角色,串出了《三块广告牌》的整个故事。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2)

这三个角色让本片有了层次,有了冲突,有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内核。

而让这个故事变得极具力量感的,是三段配乐

我这里说的“三段配乐”不单单是指音乐本身,也是指导演对于叙事节奏的调整和安排

本片像是一个完整的交响乐章,该低沉时低沉,该激扬时激扬,合理而精妙的布置让本片时刻充盈着力量感,不管是“冷”的力量还是“暖”的力量

我选取了三段重要的配乐,足可以感受到本片剧本的高妙,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没给马丁·麦克唐纳,确实有些遗憾。

第一段配乐,叫做“米尔德莱德走向战争”,出现在女主人公刚出场时。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3)

这段配乐带着股悲壮的气息,有种英雄主义的美感。

但我们都知道,米尔德莱德不是什么英雄,她只是一个绝望了的普通母亲。

或许可以称之为“反英雄主义”,这样的气质给米尔德莱德要进行的“战争”渲染出了一丝荒谬感,更加重了苍凉的色彩。

我选取的第二段,叫做“燃烧的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4)

在发生在故事的后半段,广告牌的燃烧损毁意味着米尔德莱德希望的破灭,这时的音乐格外激昂,仿佛是在唤醒米尔德莱德,又像是在狠狠地击打着她。

第三段,叫做“不能放弃希望”。

这段音乐响起的时候,迪克逊带给了米尔德莱德一丝希望,也给她带来了一点暖意。

这一点暖意,不足以治愈伤痛,却能够让心碎的人继续前行。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5)

三段配乐,串起了本片的情感。

我说这部电影是“带劲”的,你都不需要看电影,听听原声带就会同意我的说法。

其实除了这三段配乐外,本片中还有一首非常重要的歌。

就是开头的那首《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

我把这首歌单独拎出来,是因为它正是本片的“眼睛”。

这首歌改编自爱尔兰诗人托马斯摩尔的同名诗篇,歌里也是诗里最后一句这样写道:

“Oh! who would inhabit this bleak world alone”

谁还愿意孤独地生存在这凄凉的世界上呢?

孤独、凄凉,似乎正是米尔德莱德丧女的写照。

但其实,整首诗的前半段,描绘了爱情的美好。

这世界本没有那么凄凉。

再深沉的痛苦,也夹杂着一丝甜美的回忆。

就像是米尔德莱德在影片最后的状态。她依旧心怀仇恨,却已经不再愤怒。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6)

她对过往依旧绝望,却对未来产生了一丝希望。

哪怕只有一丝。

起码,这个又冷又硬的女人,会微笑了。

她和迪克逊驶向了远方,也许是去完成“复仇”的仪式,又或许在路途中就已经释然,与自己和解。

这是《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也是《三块广告牌》。

影片于苍凉处突生暖意,在最刚猛的气势下又揉进了丝丝温柔。

看电影的时候,我会想起自己心爱的摇滚乐队Bon Jovi,那种刚强霸道下藏着的温柔,往往更容易把人打动。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7)

当你看完本片时,你一定会再次感叹导演马丁·麦克唐纳在剧本编排上的精妙。那体现在结构上,也体现在对白上。

但当你回味本片时,你会忘记这些精妙,因为影片的后劲儿足以让你想到太多太多电影之外的事情,关乎于人性,关乎于爱。

当然,不管是刚看完还是隔上好久再来回味,你都一定不会忘记本片中几位演员出色的表演。

粗鄙地说,科恩嫂就像是长了三根男性生殖器,威猛霸道,浑身是劲儿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8)

奥斯卡影后,实至名归。

拿到奥斯卡最佳男配的山姆洛克威尔也贡献出了烛照全场的表演,尤其是他最后那场在酒吧的戏,太到位了。

至于伍迪哈里森,我实在找不出太准确的语言来夸赞他了,他属于那种已入化境的好演员,怎么演怎么有。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19)

这几位搭上演技绝不掉线的小恶魔彼得·丁拉基以及好莱坞新秀卢卡斯·赫奇斯,可以说是为观众们送上了年度最佳群像表演。

三块广告牌谁是真凶(三块广告牌三刷仍觉未够)(20)

看他们演戏,过瘾。看这样的电影,带劲。

算上昨天在影院的这次,我已经完成三刷了。

仍觉不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