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考评方式(围绕地理主干知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考评方式(围绕地理主干知识)1.关注国计民生,厚植家国情怀一、试题素材选材多样,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试题(以下简称试题)在指导思想上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试题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考查地理学科方面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指导教学,同时选拔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现象和问题的优秀人才。从考查知识点的分配来看,自然地理重点考查大气、河流、海—气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知识,人文地理重点考查城市、农业、工业和资源开发等知识,区域地理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发展和区域环境问题等。2022年试题除选修地理以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分值较为均衡,难度适宜。题目呈现方式整体上较为平稳,选择我国典型地区的农业发展特征、城镇化过程、海陆风的变化、世界局部区域海水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 实习生 陈薇)6月8日上午,河南高考科目文科综合考试结束。地理学科的考试难度如何?考试题型、分值等有何改变?大河网记者特邀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地理组备课组长杨莉莉进行点评。
【名师】
杨莉莉,省实验中学高三地理组备课组长,多次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和市优质课一等奖。
【点评】
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试题(以下简称试题)在指导思想上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试题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考查地理学科方面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指导教学,同时选拔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现象和问题的优秀人才。
从考查知识点的分配来看,自然地理重点考查大气、河流、海—气相互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知识,人文地理重点考查城市、农业、工业和资源开发等知识,区域地理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发展和区域环境问题等。2022年试题除选修地理以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分值较为均衡,难度适宜。
题目呈现方式整体上较为平稳,选择我国典型地区的农业发展特征、城镇化过程、海陆风的变化、世界局部区域海水淡化工厂、全球尺度海岸线的变迁等,在这些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学生有一定的熟悉感,有利于稳定心态,发挥应有水平。
一、试题素材选材多样,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1.关注国计民生,厚植家国情怀
如选择题4~6题,展现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等方面的伟大成果。
选取我国精准扶贫的典范—拉萨市当雄县,当地因地制宜走产业扶贫之路,依托特色产品,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产业融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不仅彰显我们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家国情怀。
2.创设地理学术研究情境,培养创新精神
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致力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在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试题素材中选取了前沿学术研究成果,从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对地理学术情境进行加工剪裁。如综合题37题,利用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展现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地区和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海岸线变化的过程,淡化专业学术用语,语言表达常规化,要求学生从地理的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和处理地理现象及问题,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测量不同素养水平学生的表现,选拔创新人才。
3.聚焦不同尺度区域发展问题,贯穿人地协调观
试卷素材选取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地理区域,有如选修题第44题,道路两侧的牧草生产这一较小的空间尺度,选择题1~3的某城市的城镇化案例这一稍大的空间尺度,也有如综合题第36题,从国家尺度选取以色列开展海水淡化的案例,也有如第37题从海陆分异的空间尺度和几十年的时间尺度探究海平面变迁的案例。
试卷从不同尺度的素材着手,关注生态环境和区域发展问题,把人地协调观贯穿整个试题。使学生深化可持续发展观的观念,思考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试题内容关注主干知识,稳中有变考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重视主干知识考查,发挥考试积极导向作用
2022年地理试题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高中阶段重点学习的自然环境中的大气、水文、土壤、植被模块,也有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农业、工业、区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等方面。
试题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结合高中生的学情,引导教育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材,注重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沿袭最近几年高考地理的主要考查内容,衔接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如2022年选择题9~11题和2021年全国乙卷选择题7~8题一样,都考查了大气运动中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2022年试题中涉及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和发展方向、环境保护中交通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2021年的试题中都有呈现。
2021年综合题第37题巢湖圩田开发和2022年综合题第36题以色列海水淡化都是以自然资源的开发为载体考查地理要素的时空演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些主干知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但是每一年的试题把基础知识融合新的情境中,偏向考查知识的深化应用能力和对主干知识的迁移延伸能力,体现较强的综合性。
学生面对较新颖的情境能快速提取图文信息,准确和地理基础知识相对接,仅仅是单纯记忆知识点不能灵活应对,引导教师和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和注重学习效果的反馈,加强培养学生对地理原理融会贯通能力,重视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适度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稳中有变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构建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2022年试题积极贯彻这一要求,在试题题干的呈现方式方面有所变化,在选择题中尤为明显。总体上减少了选择题题干的文字表述,把题目中呈现的地理信息放在图表中让考生自主提取,加大了选择题的创新力度。试题中一共有四组选择题,其中三组选择题的题干只是对题目中图表的名称、图表的涉及时间和地点的描述,文字表述较少,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2022年综合题虽然没有以往的综合题对正反观点阐述或者利弊分析,但在题目设置方面也有一定的创新,如第37题,采取区域比较方式,展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平面变化在两个区域截然不同的表现,打破思维定式。材料的呈现比较简单,但是考查深度较大,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有效而简洁的信息,用准确的地理语音描述因果关系,对考生的心理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3.试题难易有度,考查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试题围绕地理主干知识,深化关键能力考查维度,分层设计,梯度合理。
如综合题第36题,设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从常规的工业区位条件入手,考查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评价区域决策的得与失,由浅入深,充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如综合题第37题,要求学生根据图文信息,从时空角度用地理语言表述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设问具有“小切口,大纵深”的特点。第一个设问冰盖消融对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影响,考查“一因多果”,学生能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较为明确,后两个设问甲站点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和乙地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方式,考查 “一果多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地理核心素养方面强调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更高维度方面的考查,要求学生对地理基本现象基本原理的内在联系有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
2022年试题的考查既有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合,也有运用学科的思维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考查学生地理的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的选拔功能。
三、对复习备考的建议:培养核心素养,循序渐进构建学科思维,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围绕主干知识,抓好课堂效率,清楚透彻理解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轮复习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宽度,更要有深度,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把点状知识理成串状系统知识,构建常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基本的解题思路。
二轮复习注重思维的发散性,注意地理情境中的“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等方面描述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把地理因果关系放在不同的时空尺度去思考分析,注重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适当展示或者组织基本的地理实验和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三轮复习注重思维品质的提升,面对灵活多变的地理情境,注重对知识的迁移运用,逐渐从题干、图表和设问中提取区域性和差异性的要素,对接地理知识,通过地理思维的论证,把解题放在区域中“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