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助人为乐送老人安全回家(关键时刻扶一把)

助人为乐送老人安全回家(关键时刻扶一把)早在今年5月份 记者就在顺德大良近良社区的一栋两层建筑见到了杨荣林老师 当时她正在位于二楼的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教学、办公点指导工人装修。杨荣林 一位3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的发起人 看起来十分干练的她好像总是闲不住。一直以来 她在顺德各地的学生中积极推广阅读;疫情期间 她发动了多场线上阅读活动;今年暑假期间 她又带着学生穿“阅”顺德历史隧道 这场特殊的研学之路让学生们过足了瘾 “读”到了课本上难以阅读到的知识……慈善好故事7一颗“红豌豆” 让4万学生爱上阅读“在顺德 讲到阅读 很少有不认识杨老师的。”一位顺德老师告诉记者。

助人为乐送老人安全回家(关键时刻扶一把)(1)

■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举办主题导读课。

助人为乐送老人安全回家(关键时刻扶一把)(2)

■2020年8月10日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乔迁至新办公室(即新增近良社区教学点)。

助人为乐送老人安全回家(关键时刻扶一把)(3)

■社区营造操作手册专项委员会热烈讨论。

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灵活撬动慈善杠杆——

慈善好故事7

一颗“红豌豆” 让4万学生爱上阅读

“在顺德 讲到阅读 很少有不认识杨老师的。”一位顺德老师告诉记者。

杨荣林 一位3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的发起人 看起来十分干练的她好像总是闲不住。一直以来 她在顺德各地的学生中积极推广阅读;疫情期间 她发动了多场线上阅读活动;今年暑假期间 她又带着学生穿“阅”顺德历史隧道 这场特殊的研学之路让学生们过足了瘾 “读”到了课本上难以阅读到的知识……

早在今年5月份 记者就在顺德大良近良社区的一栋两层建筑见到了杨荣林老师 当时她正在位于二楼的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教学、办公点指导工人装修。

说起杨荣林的故事 可能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早年她在顺德聚贤小学当老师时 有感于当地的孩子多是外来工子弟 基础差 于是开始组织孩子 在周末的时间开课辅导阅读。

2016年 杨荣林和其他两个老师一起 创办了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由于效果突出 影响越来越大 最后发展到有100多位老师 还有律师、法官、记者等人士加入 义务辅导孩子。到目前为止协会已经有新华书店、顺德图书馆、世纪小学等六七个教学点 自发参加的除了大良本地的学生外 还有来自禅城、广州等地的学生和家长。

杨荣林告诉记者 由于协会越来越繁忙缺少人手 德胜基金会从2018年起就开始对协会进行资助 请了一位全职专干帮忙打理协会的事务。今年 有了近良社区这个免费的教学点之后 德胜基金会又资助8万元对其进行装修 并购买桌椅、空调等设备。而且 从今年起 佛山市顺德区合峰房产有限公司在德胜基金会设立了“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合峰红豌豆儿童悦读基金”。德胜基金会不但不收取基金管理费用 还对该冠名基金提供配套资金。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让红豌豆儿童阅读协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更多顺德小朋友受惠 能在好的环境下享受阅读的乐趣。

杨荣林说 协会刚开始时 当时老师来上课 甚至连一瓶水都难提供 他们经常是自己买礼物来鼓励小朋友。“有了这些资助 我的心就定了 可以放手、专心地去做阅读推广。”她说。

杨荣林表示 阅读对孩子一辈子都有好处 它是为孩子一生打造美丽未来的举措 她一直都尽自己的所能“用阅读温暖童年”。

她举例说 顺德容桂小学有一位六年级的男学生 最初在新华书店听过一次课之后 就再也没有缺过一次课。无论在哪里上课他都会到。他的父母反映说 爱上阅读 爱上学习后 他的成绩从全年级排名约50名 到现在变成稳定在前五名内。说起这个例子 杨荣林说 爱阅读的孩子 成绩再怎么样都不会差的。

疫情期间 线下阅读活动取消了 杨荣林和这些义务老师们开起了网络阅读直播 每场直播都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参与。

据介绍 被红豌豆的线上阅读模式吸引后 湖南长沙一个小学也踊跃参加 所有班级群的学生都跟着杨荣林他们一起上课。

杨荣林表示 发展至今 “红豌豆”受益的学生已超过4万人。有了基金会的支持 有了大家的认同和努力 相信红豌豆儿童阅读推广协会一定会越办越好。

慈善好故事8

一次非限定性资助 助力社工机构良性发展

“我们有时候真的感到非常无助!社工的待遇不高 留不住人 可是人一走 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带走了 新招进来的人又是一片空白。”作为顺德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的执行总监 廖倩婷的烦恼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

她告诉新快报记者 以前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随着社工的离职 相关的知识也流失了。而由于缺乏资金 中心也没办法对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做总体规划 也没有办法去培训。

2019年 得到德胜基金会8.8万元的非限定资助后 机构终于可以放手去做一些“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了。

这笔资助主要用于几个方面 一是聘请专家对资深社工进行培训 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二是组建了专委会 把服务的经验梳理后做成微课 传授给新入职的同事。还有 就是用来聘请专家顾问 给中心制定三年规划。

“如果没有这样的资助 我们肯定没能力去做这些事情。”廖倩婷说 在德胜基金会的帮扶下 目前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已经发展得越来规范和成熟。

慈善好故事9

一场“及时雨” 让“家·晴”了

一位妈妈 因为女儿和儿子都患有精神问题 一度崩溃 在社工的帮助下 目前都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治疗。

“没有德胜基金会的扶持 就没有我们这个项目了!”在顺德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 负责“家·晴”精神病康复者家属社区支援计划项目的社工罗赛芬告诉说。

这个项目主要是协助精神病患者在社区中得到康复 减轻患者家属压力和困扰。早在2017年的时候 项目就已经成立 但是运作一年后 由于得不到资金的支持 项目就停了下来。一时间 大家对未来感到茫然。2018年 得到了德胜基金会19万元的资助后 项目才得以继续开展下去。由于看到了项目带来的成效和存在的意义 今年 德胜基金会会对项目进行持续资助。

有了基金会的支持 项目再聘请了一名全职、专业的社工 加上原来的社工 可以有两个人去开展专业的服务。有了资金 还可以聘请专业督导 每月一次给同事提供专业的支持 让资深社工在专业上不断提升。在服务上 项目服务范围也从五个社区扩大到七个社区。

项目虽然不大 但是它带来的社会影响却不小。说起“家·晴”社工的帮助 可姨(化名)激动得泣不成声。她告诉新快报记者 她老公早年已过世 三个孩子中大女儿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二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 只有小儿子是健康的。这几年因为女儿和二儿子的事操碎了心 幸好得到社工的精心服务 现在才有了好转。

罗赛芬说 两年前 因为女儿和儿子的病 可姨整天哀叹说:“上天对我不公平”“晚年悲惨” 而孩子特别是二儿子的病一直都没治好 成了她自己的心头病。“家·晴”社工主动上门介入后 首先让可姨科学地认识到疾病的知识 并教会她怎么照顾孩子 如何带他们去就医。其次会定期开展一次病患家长的联谊会 让他们在充分交流中学会如何面对。此外 还邀请民政人员、医生、志愿者和普通居民等对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对于可姨的二儿子 由于他抗拒住院 社工还为他申请了社区医院的治疗 鼓励他定期服药。经过两年的服务和沟通交流 目前可姨的二儿子已经慢慢恢复 可以正常外出社交。可姨终于松了一口气。

●简介

德胜基金会:

三年累计资助项目554个

德胜基金会于2017年5月16日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 是资助型、支持型的慈善组织。

2017年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发起人、荣誉主席何享健捐资60亿元支持公益慈善 其中捐赠5亿元现金设立了目前国内单笔现金最大的双受托人慈善信托“顺德社区慈善信托” 委托人为美的控股有限公司 受托人为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和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执行人则为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

自2017年扬帆起航、启动“本土公益支持计划”;再到2018年不断探索 启动“清华基层治理人才培养计划”和“和美社区计划”;再到2019年固本强基 推出“德益青年公益行动”品牌 发布“顺德善食”资助标准 德胜基金会一步一个脚印 以新公益获得顺德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和美社区计划”启动后 德胜基金会以顺德205个村居的社区问题和居民需求为出发点 每年重点资助教育发展、社区照顾、社区营造、行业支持四个领域的公益慈善项目 重点推出“童享未来”“银龄友伴”“精彩人生”“和乐水乡”“益伴同行”等品牌。

据介绍 过去3年里 广东省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累计资助项目554个 资助金额达7200多万元 服务覆盖十个镇街197个社区 覆盖顺德96%的社区 撬动资源2500多万元。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 图片: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 责编:马壮 / 美编:陈柏林 / 校对:王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