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还有多少没羊的(广州不盛产羊为什么叫羊城)
广州还有多少没羊的(广州不盛产羊为什么叫羊城)《芈月传》大家有看过吧。这个“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古越族跟大禹的后代少康有关系,这个少康号于越,越国之称始此。那广州的这个羊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会有五羊神话的传说?我的婆家在四川隆昌县,这个地方有点类似于广东连州,位于成都和重庆之间,自古以来是一个贸易重镇。这个县城有一家吃羊肉的特别有名,第一次去老公家,开车半夜到达,就去吃他家的羊汤。睡眼朦胧间又困又饿,店家端上一盘白灼羊肉,蘸点酱油就入嘴,再加上一碗羊汤撒上一点小葱香菜,温暖了我等晚归人的胃。隆昌的羊肉是一点都不膻,很鲜甜,羊肉其实好东西,特别温补,十分适合气血虚的人进食。
众所周知,广州简称“穗”,也称为羊城但是大家不觉得奇怪么?明明西北地区才产羊的呀?
有人说,因为越秀山上那五羊雕像得名的。越秀山上的五羊源自传说而已。相传有五位仙人骑着羊,每位仙人手执一支稻穗从天而降广州,说“愿此闤闠,永无荒饥”然后五仙就飞走,羊化为石。
越秀山上面的五羊石像
但是大多数广东人是不喜欢吃羊的,嫌羊肉味大,有膻味,骚味,吃了容易上火燥热。
我的婆家在四川隆昌县,这个地方有点类似于广东连州,位于成都和重庆之间,自古以来是一个贸易重镇。
这个县城有一家吃羊肉的特别有名,第一次去老公家,开车半夜到达,就去吃他家的羊汤。睡眼朦胧间又困又饿,店家端上一盘白灼羊肉,蘸点酱油就入嘴,再加上一碗羊汤撒上一点小葱香菜,温暖了我等晚归人的胃。
隆昌的羊肉是一点都不膻,很鲜甜,羊肉其实好东西,特别温补,十分适合气血虚的人进食。
那广州的这个羊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会有五羊神话的传说?
《芈月传》大家有看过吧。这个“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古越族跟大禹的后代少康有关系,这个少康号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在《国语》有写:越王勾践,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芈是羊的叫声,这里面的越王就是卧薪尝胆的越王。
祝融有一个孙子叫季连,其部落与以牧羊为生计的西北羌族多有联姻,“羌”是“羊”的变体,各部落以“芈”为共姓。
原始部落一般300多户有个1500人就算是大部落了。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和耕地,不断爆发战争,一些部落战败后,不得不分散被分成小部落逃亡,或被其他部落吞并。随着时间推移,各个部落不断整合相融,基本都沾亲带故有关联了。
夏末商初,季连的部落分为成2大支系,一支逃到甘肃今信阳罗山县,一支逃到荆州。周天子裂土分茅后,一个为罗国,一个为楚国。春秋时代,楚国日益强大,先后吞并了罗国及东越,罗氏残族逃入南岭地盘,建立“缚缕国”,就是后来的博罗。
也就是说博罗的历史比南越国,比广州都要长,现在博罗一带的地名也是罗氏族人南下经过的历史 痕迹。
在五羊神话里,五仙骑羊,各执穗一茎六出,降临广州,并对老百姓说:“原此闤阓,永无芝荒。”然后五位仙从就腾空飞走了,坐骑小羊就变成了石头。
因此广州也被称为“仙城”“穗城”“羊城”。
这神话终归是神话,实际上跟羊有强相关是一个楚相。这个楚相就是《广州记》里的高固,作为第一位在历史文献中有名有姓的广州人,楚威王时以才学闻名,做了5年楚相。
高固的祖先是高傒,姜姓,高氏,春秋齐国大夫,姜太公的后人。姜是羌人的姓氏,而羌人以牧羊为业,奉羊为图腾,在家养羊是很有可能的。
想像一下,作为百越先贤的首位,楚王派高固回乡与越人联络感情,他带几只羊和谷穗稻米作为见面礼送给岭南土著首领。老百姓们第一次看到这种动物,无不啧渍称奇,认为是天降祥兆,大家口口相传,羊就成了民间传说的主角,最后变为仙羊。
如今在越秀山上立有一座“楚庭”牌坊,纪念楚国与广州的交往。
古之楚庭牌坊
20年前,老一辈的人喜欢叫外省人,尤其是湖南湖北的人,叫他们“捞头”,我是粤北山区的姑娘,小时候刚来佛山时我会讲粤语,但跟本地人口音不同,被同学取外号花名:捞君。
老实讲当年我觉得这是地域歧视,有被冒犯到的感觉。诸多史料证实,实际上自古楚国和百越就多有交往,而楚国不就是湖南湖北一带么?
所以地域歧视真不能有,一旦这样干,有可能就是歧视了自己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