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写作教学进行时在线阅读(胡元华何捷写作教学)
何捷写作教学进行时在线阅读(胡元华何捷写作教学)师:是的,就是主持人李咏。你是从何判断的?生:李咏。儿童写作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儿童,教学服务与儿童,教学与学情接轨。要努力实现目标亲近发展,内容亲近经验,进程亲近需求,依据学情做好充分预设,促进教学有效。儿童写作一直是教学研究与探索“高温不退”的热点。一线教师在攻关时感到困顿——施以教学后儿童写作状态为什么看不到预期的改变?诚然,写作水平提升与能力发展确实需经历过程,也因个体差异而变得难以调控,教师要有农人的耐心,我们相信优质教学必定能为儿童写作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与方法。王荣生教授在《实用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记录了考查钱梦龙先生在不同地区以同样流程执教《死海不死》一课,王教授发现:立足于学科特质与学生发展基本规律的教学,隐存着科学、合理、广泛的适应性[1]。由此反省儿童写作教学的失守,有显而易见的共通缺陷,那就是教师“我行我素,一厢情愿地执行预设的教学”,忽略儿童年龄与学情特质,忽视写作
写作教学,与儿童亲近一点
胡元华(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何捷 (福州教育研究院)
导读
儿童写作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儿童,教学服务与儿童,教学与学情接轨。要努力实现目标亲近发展,内容亲近经验,进程亲近需求,依据学情做好充分预设,促进教学有效。
儿童写作一直是教学研究与探索“高温不退”的热点。一线教师在攻关时感到困顿——施以教学后儿童写作状态为什么看不到预期的改变?诚然,写作水平提升与能力发展确实需经历过程,也因个体差异而变得难以调控,教师要有农人的耐心,我们相信优质教学必定能为儿童写作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与方法。王荣生教授在《实用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记录了考查钱梦龙先生在不同地区以同样流程执教《死海不死》一课,王教授发现:立足于学科特质与学生发展基本规律的教学,隐存着科学、合理、广泛的适应性[1]。由此反省儿童写作教学的失守,有显而易见的共通缺陷,那就是教师“我行我素,一厢情愿地执行预设的教学”,忽略儿童年龄与学情特质,忽视写作学科特性。只有缩小“我要这么教”与“我能怎么写”之间的差距,让“教学”与“儿童”、“写作”两个关键点紧密结合,互为支持,有效才成为可能。
师:好的,看来漫画家的技艺真是高超啊,画作不但有强烈的幽默效果,还能准确地反应出漫画的对象,让人看得开心,认得准确。请看老师这里的一幅。【幻灯出示漫画】能一眼认出是谁吗?
生:李咏。
师:是的,就是主持人李咏。你是从何判断的?
生:我从他的招牌式卷发。
生:我一看那张长脸就知道是他。
生:还有他那“非常6 1”的特殊手势和招牌笑容。。
师:漫画家画得惟妙惟肖,大家看得真真切切。大家说的清清楚楚,能让别人听明白,真好!
看来漫画家真会抓住人物的特点。你来说说,何谓人物特点?
生:人物最突出的地方。
师:可以抓那些地方作为特点呢?
生:面部长相,身材,衣着,动作……
师:是啊,漫画中只抓住人物面部特点就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写作文时如果还能抓住其他的特点来写,一定会把人写活啦!
(解析:看漫画,能给儿童直观印象,能让其在实际观察中对“人物特点”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也为接下来的练笔做好铺垫。同时,此环节也起到激趣的作用,在课堂开始就引发参与兴趣)
回忆课文学习,巩固人物特点的写法
师:请回忆本单元的学过的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表现人物呢?
师:对,那是一连串的大动作描写,有细节动作描写的例子么?
生:《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通过动作表现小嘎子可爱的特点。
生:《临死前的严监生》是抓住代表性的动作来体现他吝啬的特点。
师:故事中的那个人是个“吝啬鬼”,作者正是通过对他这一非常典型的动作描写,把他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因为后人对他的这一动作细节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于是就用“临死不忘两根灯草”来形容人的吝啬。看来细节动作描写的得当,能很有效地帮助我们在文中表现人物特点,树立人物形象。
生:刷子李中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高超技巧。
师:写人离不开叙事,不过要学会选择,要选取那些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入文。这样的例子还有么?
生:有,《金钱的魔力》就是最典型的。
师:好,抓人物特点的方法有了,谁来总结?
生:可以通过写动作,写和人物有关的事件,写一些细节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第二环节教学紧扣课文学习,借助已有经验,让儿童自己归纳总结出“抓特点的方法”,使得“抓特点”这一练习的关键点落到实处。优质的教学就是伴随儿童从接受到熟悉,完成从感知到理解的进步;再从熟悉到喜欢,完成写作情态的准备;从喜欢到擅长,教学辅助介入生发作用;从任务写作到自主创新,实现写作能力的发展。进程推演与儿童需求相适应,教得就“顺”,反之教学与儿童对立,失效的同时造成儿童对写作的误识,教学成了最大的障碍。无怪总有人呐喊“写作不需要教”“不能教”“教了也白教,教不好”。我们认为:只有不当的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写作,教不会的儿童。
有话“可写”,到“想写”再到“爱写”,儿童在教学中经历着思绪萌动到付诸行动的历程,这是“教”与“学”亲近的结果。如何调整教学满足儿童需求呢?首先,教学起点要为儿童量身定制。建立在学情把握的基础上,知道儿童已有什么,还需要什么,让其感觉熟悉,能够胜任。在此基础上的设计能够带给儿童亲切感。其次,教学进程要与儿童不离不弃。做到教、写、评三者融合,教后就写,写后就评,评后再改,改时伴随教;做到多元互动,通过设计,让儿童相互间成为写作合作伙伴,思考,商讨,互助,分工,合作;做到实时关注,如为写作创设并营造良好的环境;组织游戏活动燃起写作热情;在静默沉思时循循善诱或是耐心等待;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做点拨性示范引领……整个过程实施不同方式,不同的教,让儿童写作有温馨,安全,自信的良好心理体验。
体贴儿童,让课堂温暖,写作方有进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亲近儿童外,课前还应注意三“备”。其一,“备人”。对儿童更多一份关注,更为清楚了解儿童写作学情。包括这一学段的基础学情,执教班级的具体学情,本案写作的独一无二的特殊学情,建立在学情把握的基础上,教学才能左右逢源,酣畅淋漓。此外,备人还包括认识教师自身,我具备什么,我擅长什么,我的教学习惯如何,通过预想将特长发挥得更为透彻。其二,“备文”。可以想一想,将要写就的文章是什么样,这是对文体的确认;如何写成那个样,这是对方法的构想;写的过程会是怎么样,这是具体教学实施的预设;如果写不成,还能怎么办,这是多手准备,多重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其三,“备忘”。进入课堂,一切随机应变,教师要做到忘记自我,专注儿童。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主编).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荣维东. 交际语境写作:我国写作教学的发展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C), 2013(4)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