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对待巴纳姆效应(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如何对待巴纳姆效应(什么是巴纳姆效应)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有这样一个测验人的情商的题目是: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如何对待巴纳姆效应(什么是巴纳姆效应)(1)

避免巴纳姆效应的途径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有这样一个测验人的情商的题目是:当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时,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什么呢?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着自己的眼睛。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通过自己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样,是把自己眼睛蒙上。所以,要认识自己,首先必须要面对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很少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这个孩子可以说是十分关心收集针对自己的信息,因此可以预见他的未来成长以及可能取得的成就,绝非是一般小孩子能比。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第四,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

有人说“成功时认识自己,失败时认识朋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归根结底,我们认识的都是自己。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时,都应坚持辨证的观点,不忽视长处和优点,也要认清短处与不足。

第五,避免第一印象的心理定势;由于晕轮效应的存在,人们在评价接收到的信息时,无论是人或物,总是存在先入为主,形成认知;以后碰到类似的人或物,都会参考首次认知所形成的记忆,久而久之变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定势。

要避免这种无意识的心理定势,最实用的方法是:自我否定!慎思思维快速判断得出的评价和判断,改变反馈意识。

第六,避免情绪判断;任何的判断和选择,都需要评估收益和风险,这种评估的正确需要理性作为主导,而不是单纯“好坏”的感受。(除非这种选择和判断就是为了疏解情绪而做的决策)

在有情绪的时候做选择和判断,理性就一定会缺失。如果情绪得不到控制或排解,人会因为情绪的存在而使注意力无法保持理性思维。因此,在做选择和判断时,最好是将情绪先排解。

控制情绪,也是一种方式;但是控制能力因人对引起刺激源的程度适应能力有关。比如说沉着冷静的人,情绪失控的阀值要比暴躁的人高一些。

此外有情绪跟情绪失控是两种不同的形态,有情绪不一定会表现出来,但却会影响理性思维。(情绪,本质上也是一种焦虑,只能通过排解消失,自控只是一种延缓手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