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陵前石刻均由石狮、石华表,石人(2 对)组成,高于同级别太子公主墓的石刻组合。 而封土均为双层覆斗形,是“号墓为陵”的专用封土规格。 随后,将懿德太子灵柩从洛阳迁回乾陵,迁葬时礼仪隆重奢华,以慰籍死去儿女的冤魂。 懿德太子、永泰公主陪葬乾陵,“号墓为陵”的墓葬规格动用了许多帝制的礼遇。 在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中,出现了帝陵才有陵园和内城,陵园四角还有角楼。

1949年以来,在唐代京畿之地共发现了2000余座唐墓,其中懿德太子墓规模最大,且陵墓规制及壁画内容多有天子之象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

以天子礼制入葬的懿德太子——李重润(682年—701年),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也是李显和韦皇后唯一的儿子。李重润降生时,唐高宗立其为皇太孙,满月时,高宗大赦天下,赐酺三日,并改元永淳。公元684年,即高宗驾崩后第二年,独揽大权的武则天将李重润的父亲李显废为庐陵王,两岁的李重润亦被废为庶人。

公元698年,晚年的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建议下,重新立李显为皇太子,16岁的李重润被立为邵王。新的生活本将来临,但在公元701年,李重润又遭人诬陷构罪,同妹妹永泰公主李仙蕙及夫婿武延基一同被武则天处死。身为父亲的李显,亲眼看着儿女赴死,内心的痛苦难以想象。

追福太子

公元705年正月,李显恢复帝位及大唐国号,即位仅15天后,就追赠李重润为皇太子,谥号懿德,并将长安城延寿坊的“慈门寺”改名为“懿德寺”,作为为懿德太子追福之地。

随后,将懿德太子灵柩从洛阳迁回乾陵,迁葬时礼仪隆重奢华,以慰籍死去儿女的冤魂。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2)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3)

号墓为陵

懿德太子、永泰公主陪葬乾陵,“号墓为陵”的墓葬规格动用了许多帝制的礼遇。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4)

在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墓中,出现了帝陵才有陵园和内城,陵园四角还有角楼。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5)

而封土均为双层覆斗形,是“号墓为陵”的专用封土规格。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6)

陵前石刻均由石狮、石华表,石人(2 对)组成,高于同级别太子公主墓的石刻组合。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7)

懿德太子墓的陶俑中,使用了贴金甲马俑,这是王室仪仗及墓主身份尊贵的表现;随葬的玉质哀册,也是帝后陵和太子陵才能使用的特殊葬制。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8)

名家设计

根据懿德太子墓的壁画内容,巫鸿先生认为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直接参与和影响了懿德太子墓的设计建造。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9)

而在懿德太子墓发现的墨书题记,按照方丹和吴同的看法,就是《历代名画记》中擅长画山水、取法“李将军”的著名画家杨跫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0)

棨戟相迎

唐代盛行门列棨戟制度,据《唐六典》卷4:“凡太庙太社及诸宫殿门,各二十四戟,东宫诸门施十八戟,正一品门十六戟……。”懿德太子墓的壁画绘有两套戟,皆二十四架,显然是用了帝王级别的列戟仪仗,为其他太子墓所不及。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1)

阙楼仪仗

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绘制的是皇宫门前浩大的出行场景。壁画中的阙楼为双阙,其中二阙为三重子母阙,即三出阙。三出阙是我国古代只有天子的宫殿、陵寝才能享用的建筑样式,目前所见的唐墓壁画中,唯有懿德太子墓中的阙楼图为三出阙。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2)

《阙楼仪仗图》的辂车队伍前的诸多仪仗用具中,有两把贴金羽毛长扇,即是雉尾障扇,这也是天子的仪仗用具。懿德太子墓的壁画中处处“超制”,折射出作为父亲的中宗对历经磨难又早逝的儿子的哀伤之情。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3)

内庭生活

除了醒目浩大的《阙楼仪仗图》让懿德太子的出行尽显尊贵,《驯豹图》、《架鹞戏犬图》、《架鹰驯鹞图》的驯兽师和助猎兽让太子游猎有了好帮手;《宫女图》上各司其职的宫女,让太子的日常起居有人精细照料;《内侍图》上躬身逢迎的内侍,手持笏板听凭太子调遣。可以说,太子生前无法享受的一切富贵荣华,在地下都得到了妥帖的安排。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4)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5)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6)

埋葬李治的乾陵构思精巧(号墓为陵大唐的重归)(17)

懿德太子在宫廷斗争的惶恐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中宗李显将对大唐的重归、对父爱的补偿,都寄托在了太子超制的陵墓营建上,这是一份迟来的尊荣,也是大唐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参考文献:

[1]申秦雁.《神韵与辉煌·唐墓壁画卷》.三秦出版社

[2]申秦雁.《懿德太子墓壁画》.文物出版社

[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乾陵博物馆.《唐懿德太子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

[4]杨晓静.《唐代“号墓为陵”相关问题研究——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为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