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 扬州屠城(史可法坚守不降后扬州被屠城)
史可法 扬州屠城(史可法坚守不降后扬州被屠城)既然说扬州的百姓被杀,和史可法坚守不降没有关系,那么是不是说钱谦益在南京投降的行为就是可取的了呢?其实很明显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当时的现实情况已经说明了一切。换言之,当时不管是史可法投降与否,最终多铎冲入扬州之后,都可能直接屠城的,这是他嗜杀的性格所决定的,与其余因素没有关系,就像当年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一样,他们做这些暴行,没有理由、没有依据,仅仅就是想杀人。不过有一点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当多铎进攻扬州的时候,因为双方实力悬殊很大,所以很快史可法就被杀,史可法的两千左右士兵也被杀,在杀完这些人之后,多铎就对扬州城里尚且没有疏散离开的百姓赶尽杀绝。要说是因为史可法坚守不降导致多铎吃尽苦头,因此怀恨在心,所以要把这种仇恨强加到扬州百姓头上,其实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多铎当时进攻扬州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和力气,也没有遭遇多少挫折,要说仇恨,完全是无中生有,那么多铎为何还要对扬州百姓赶尽杀绝呢?事实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单纯从结果来看,总是会让人产生一些误解,比如说明末清初时期南明的史可法与钱谦益,当时史可法坚守扬州,坚决不愿意投降,结果最后自己死后扬州被多铎屠城,而贪生怕死的钱谦益,投降清军之后,南京却得以保全。
因为这样的结果,导致很多人都认为投降与不投降是可以保全百姓性命的,甚至有人会问两人的做法谁更可取,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必要详细和大家讲一讲,很多历史上的事情,不能单纯以结果论成败和是非,还要仔细看一看过程。
扬州百姓被杀与史可法坚守不降有关系么?
在讲清楚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就需要搞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扬州当时百姓被杀与史可法坚守不降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关系?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进行一番分析。
当时史可法在坚守扬州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逐步把扬州百姓疏散出去了,他靠着两千多人的战斗力坚守扬州,在朝廷内部却还有很多人始终不支持史可法的做法,当时的史可法,可谓是内有奸臣,外有强敌,多铎对其虎视眈眈。
不过有一点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当多铎进攻扬州的时候,因为双方实力悬殊很大,所以很快史可法就被杀,史可法的两千左右士兵也被杀,在杀完这些人之后,多铎就对扬州城里尚且没有疏散离开的百姓赶尽杀绝。
要说是因为史可法坚守不降导致多铎吃尽苦头,因此怀恨在心,所以要把这种仇恨强加到扬州百姓头上,其实完全就是无稽之谈,因为多铎当时进攻扬州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和力气,也没有遭遇多少挫折,要说仇恨,完全是无中生有,那么多铎为何还要对扬州百姓赶尽杀绝呢?
事实上这和多铎的为人有关,多铎原本就是一个比较残暴的大将,再加上当时在杀史可法以及史可法士兵的时候杀红了眼,所以才会在进城之后,对扬州百姓赶尽杀绝,这种嗜杀的行为,与战争本身关系不大,就像历史上很多将士都有屠城的记录,比如元朝时期的托雷,就有屠城记载,他们之所以屠城,与当时守城将士投降与否,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有时候就算是守城的大将已经投降了,照样会被屠城,比如《投名状》中就有这样的一幕。
换言之,当时不管是史可法投降与否,最终多铎冲入扬州之后,都可能直接屠城的,这是他嗜杀的性格所决定的,与其余因素没有关系,就像当年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一样,他们做这些暴行,没有理由、没有依据,仅仅就是想杀人。
钱谦益投降是因为实力不足么
既然说扬州的百姓被杀,和史可法坚守不降没有关系,那么是不是说钱谦益在南京投降的行为就是可取的了呢?其实很明显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当时的现实情况已经说明了一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能够选择投降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在内战之中,并且自己确实实力比不上对方,为了大局着想而投降,这种投降是可以的,也不应该被人民唾弃,比如当年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战争,在大难当头,能够以大局为重选择投降共产党的,这种人不应该被唾弃,反而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行为。
还有比如历史上的一些名将,都有投降的记录,例如在隋末唐初时期的名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人,这些人都是从其他人那里战败投降到李世民麾下的,可是按照当时天下大势以及实力悬殊情况来看,他们只能这样选择。
还有三国时期的很多大将都有投降记录,比如姜维本来就是魏国大将,后来投降了蜀汉,并且得到诸葛亮信任和重用,在蜀汉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名将,在面对本身就是同民族内战的情况下,选择根据大势所趋,从大局为重的角度思考,而最终投降,这是无可厚非的,除了这种情况外,剩下的投降大多都不被人们所认可,尤其是在面对外族入侵时的投降,更是华夏民族的奇耻大辱。
比如北宋时期为了暂时的利益选择投降金国的宋徽宗与宋钦宗,西晋末期因为外族入侵而投降的司马家族,甚至是清朝时期面对列强入侵而选择投降的清军,还有抗日战争时期卖国求荣投降日本的汉奸,这些人都是后世所唾弃的。
换句话来说,投降这件事情,在实力悬殊实在太大、并且为大局着想的情况下,是可以投降本国的其余势力的,但是面对外族入侵这种生死存亡的名族大义时,就算战死,也是不能投降的,比如三国时期,就算是国内已经乱作一团粥了,可是在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大家依旧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全力以赴去收拾外族,因此我们会发现,就算三国时期内部再乱,也不会出现诸如五胡十六国时期那种屈辱历史,更何况钱谦益当时面对的局势没有这么严峻。
钱谦益在面对清军(当时清朝是关外满族,算得上是外族入侵)入侵的时候,其实南明还有几十万的大军在手,是完全有实力和机会与清军一决雌雄的,可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钱谦益从来没有考虑过民族大局,一心一意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在南明内部展开疯狂的内斗,搞得南明一团糟。
当清军真正抵达南京的时候,钱谦益贪生怕死,根本就没有主动攻击,就选择了投降,就连他自己最宠爱的女子柳如是(秦淮八艳之一),一个弱女子都受不了钱谦益这种卖国求荣的卑鄙行为,最终选择以身殉国了。
你看,钱谦益在南明危难之际表现出来的行为,连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都不如,拿他和史可法相提并论,简直就是侮辱了史可法不畏牺牲的民族精神。
结语
史可法面对外敌入侵时那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毫无疑问才是值得我们后世一直学习并且传承下去的,而钱谦益那种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小人行径,不仅不可以和史可法相提并论,还应该坚决抵制和对其唾弃,毕竟在面对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只有战死,没有投降一说,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血性!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