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18个局盈利排名(18个铁路局盈利能力首次公开)
铁路18个局盈利排名(18个铁路局盈利能力首次公开)其中,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的资产规模庞大,总资产排名铁路局第二,仅次于上海铁路局,而成都铁路局2018年度亏损排名第一,这可能跟成都铁路局在建铁路多,修建成本高,管内高山峡谷多,铁路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如成昆铁路、内六铁路、老成渝铁路,车底利用率低,铁路市场不够广阔,铁路利用率不高有关。铁路局的收入主要包括客运、货运,以及其他收入随着京沪高铁的成功上市,国体集团下属公司的盈利情况首次公布,其中包括18个铁路局,中铁特货、中铁快运等专业运输公司,以及国铁吉讯、铁科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等非运输企业。铁路局和国铁集团盈利情况
招股书披露
今年1月16日,京沪高铁正式上市,标志着“中国高铁第一股”成功登陆A股。
京沪高铁披露了2019年年报,这也是其上市后首份年报,报告显示,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29.42亿元,净利润119.4亿元。
随着京沪高铁的成功上市,国体集团下属公司的盈利情况首次公布,其中包括18个铁路局,中铁特货、中铁快运等专业运输公司,以及国铁吉讯、铁科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等非运输企业。
铁路局和国铁集团盈利情况
铁路局的收入主要包括客运、货运,以及其他收入
其中,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的资产规模庞大,总资产排名铁路局第二,仅次于上海铁路局,而成都铁路局2018年度亏损排名第一,这可能跟成都铁路局在建铁路多,修建成本高,管内高山峡谷多,铁路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如成昆铁路、内六铁路、老成渝铁路,车底利用率低,铁路市场不够广阔,铁路利用率不高有关。
太原铁路局利润排名第一,达到95.58亿元,主要是因为太原铁路局管内的多条运煤专线贡献了源源不断的利润
武汉、郑州两个铁路局的净利润都超过了50亿;作为总资产唯一一个超过万亿的铁路局,上海铁路局2018年净利润为17.09亿元;西安、南昌两地铁路局净利润在14-16亿。
除上海铁路局、太原铁路局、武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外,其他铁路局都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多在50亿以下;成都、哈尔滨、沈阳三地的铁路局亏损超过百亿。
国铁集团整体的债务达到了惊人的5万亿,资产负债率超过65%左右。而各地铁路局的资产负债率则大多在30%-40%。
为何会亏损
旅客运输
要知道,2018年度中国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 33.75 亿人,比上年 增加 2.91 亿人,增长 9.4%。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
货物运输
国家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1.91亿吨,比上年增加2.72亿吨,增长9.3%。
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旅客运送量还是货物运送量,增势均表现良好,均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样的数据之下,各铁路局为何大面积亏损呢?
第一,目前高铁仍在加速建设中,而高昂的建设费用拉高了各铁路局的成本。
仅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8亿元,投产新线468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100公里。
中国高速铁路网正在由四纵四横时代迈向八纵八横时代,根据十三五交通规划,中国还将建设一大批高铁线路,打造更加密集的高铁网。
第二,铁路运营维护费用也是相当高昂。
高铁不仅建造成本高,运营维护成本同样高昂。据了解,时速350千米的高铁耗电8800千瓦,差不多一小时就得需要5000到9000元的电费。
201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1万公里以上,列车运行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第三,线路运输未饱和。
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无论是普通火车票还是动车高铁票,基本上都是一票难求,这给了我们一个误解,认为我们的火车与高铁线路利用率很高,上座率很高,其实不然。
中国高铁除春运外,基本不开行夜间动车,这也造成了高铁线路运能的损失。
中国高铁的上座率平均只有70%,东部人口集中地相对好一些,中西部就偏弱,所以整体上财政都是东部给西部贴补。
以京沪高铁为例,京沪高铁是中国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高铁。8年间,京沪高铁,累计发送旅客10.3亿人次。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29.42亿元,净利润119.4亿元。这意味着,京沪高铁平均每天的收入大约为9025万元,平均每天净赚3264万元。
所以铁路线路运营客流如果足够高,也是可以达到盈利的,但中国绝大多数高铁线路远未达到饱和,处于亏损状态。
既然亏损为何还要继续
其实,许多人混淆了一个概念,国体集团负债,而不是亏损。国铁集团的负债多在修建高铁时,向银行借钱。但是,高铁都是优质的资产,还在不停的变现,相对国内庞大的内需来看,这个负债是可以接受的。
铁路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不仅用于民生还可以用于军事,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铁路的具体功能是输运货物和旅客,这直接拉近了各地的距离,扩大了生产和贸易,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所以铁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是一项公益事业,是金钱不能衡量的。中国建设铁路的步伐会走得越来越坚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知,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