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10年前的数量(男子50元买海怪竟是国保中华鲎)
鲎10年前的数量(男子50元买海怪竟是国保中华鲎)鲎是分布在在亚洲和北美东海岸的四种海洋节肢动物的通用名称,根据分布地的不同,再加上前缀就是它们独立姓名了。它们也被叫作马蹄蟹,但这些动物根本不是螃蟹,而是与蝎子、蜘蛛和灭绝的三叶虫有亲近的关系。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物种。男子闻言,立刻联系了海门区农村局。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后,很轻易就确认这确实是动物中华鲎,他们称赞了男子和其儿子后,就将中华鲎带到东灶港放生了。中华鲎分布于浙江的乍浦到福建、广东、台湾、广西、海南等地沿海地区,原本江苏沿海是没有的,可能因为近来的气候变化太大了,现在它们的栖息地扩散到了江苏南通的沿海。感觉关于中华鲎的新闻其实非常常见,我本来不是很想写中华鲎的文章,但看新闻下方的评论,很多人居然还是第一次听说中华鲎,甚至连鲎(hòu)字都是第一次见,我突然意识到,是我太乐观了,中国有那么多人,凭什么大家就都得知道这个物种?如果真的想做科普,就得不厌其烦,反复去讲述,能让多一
#头条创作挑战赛#
男子50元买的海怪竟是国保中华鲎近日,江苏一男子起了个大早,准备去海洋市场看看有啥好东西,毕竟晚了就只能捡剩下的。逛了几圈,问了一下价格,男子才意识到,难怪很多人不会特地去赶早,早上的海鲜确实新鲜,但也贵了好几倍。
但来都来了,他也不想空手而归,刚好有只相貌古怪的动物引起了它的注意,只见这只动物甲胄披身,有一根长而尖的尾巴,身体后半段的边缘都是锯齿,身体呈现出青铜色,一股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问了摊主后,摊主说了个很奇怪的名字,男子也没听懂,确定其可以食用后,男子花了50元将其买回家。
兴冲冲叫来儿子,本来想让他看个新鲜,没想到儿子直接愣住了,因为儿子知道这个古怪的动物其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私自买卖国家保护动物可是违法的!
男子闻言,立刻联系了海门区农村局。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后,很轻易就确认这确实是动物中华鲎,他们称赞了男子和其儿子后,就将中华鲎带到东灶港放生了。
中华鲎分布于浙江的乍浦到福建、广东、台湾、广西、海南等地沿海地区,原本江苏沿海是没有的,可能因为近来的气候变化太大了,现在它们的栖息地扩散到了江苏南通的沿海。
感觉关于中华鲎的新闻其实非常常见,我本来不是很想写中华鲎的文章,但看新闻下方的评论,很多人居然还是第一次听说中华鲎,甚至连鲎(hòu)字都是第一次见,我突然意识到,是我太乐观了,中国有那么多人,凭什么大家就都得知道这个物种?如果真的想做科普,就得不厌其烦,反复去讲述,能让多一个人知道这个物种,都是对这个物种的保护添了一份力。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物种。
中华鲎鲎是分布在在亚洲和北美东海岸的四种海洋节肢动物的通用名称,根据分布地的不同,再加上前缀就是它们独立姓名了。它们也被叫作马蹄蟹,但这些动物根本不是螃蟹,而是与蝎子、蜘蛛和灭绝的三叶虫有亲近的关系。
鲎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群体,它们的化石亲戚早在4.854亿-4.438亿年前的奥陶纪就被确认,不过当时跟现代鲎的长相还是有点差距的,当时要更抽象一点的。但从侏罗纪时期开始,鲎的样貌就完全没有变化过。
它们的体长可达60厘米,重3-5公斤,身体由三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宽大的马蹄形头胸,带腹足的腹部和尖锐的尾椎。其头胸光滑隆起,有一对侧复眼和一对小得多的眼睛,虽然眼睛有两对,但它们的眼睛更接近眼点,只是能对紫外线和光源有感觉;它们有六对腹足,第一对腹足有很小的钳子,可以用来捕获它们的猎物,比如蠕虫,软体动物等等,其他的腹足可以用来行走,也能辅助进食,每条腹足根部的刺能合作撕裂食物并将其卷入嘴中。
它们最后的腹足的后面有一个横向的盖膜,覆盖着书鳃。鳃通过有节奏的游动,让水流进入摄取氧气。鲎可以在跳动的鳃瓣推动下仰面游泳,也可以拱起身体,然后用鲎子和最后一双腿推动,在泥地中前进。
繁殖行为中华鲎会在春季和夏季在沙滩上产卵,经常在春季涨潮期间的日落时分。
每只雌性会在一只或多只雄性的陪同下,在沙子中舀出一凹陷的洼地,然后在每个洼地里产下数千枚卵。然后你肯定想不到,卵的受精现在才要开始,雄性会找准机会,将精子覆盖卵子,使其受精,所以才会有多只雄性跟随。
几周后,幼鲎就会从卵中孵化,此时的它们仅有5毫米大小,只能依靠卵中的营养物质生活;进入第二阶段后,它们已经具备游泳能力了,会以浮游生物为食,但大海对它们来说还是太凶险了,所以它们会在泥滩的沉积物中生活;第三阶段的它们基本上跟成年鲎长得一样了,只是个头小很多,然后就会开始蜕皮。
它们的蜕皮相当极致,每次都会让自己体长增加16%,蜕皮16次后,它们才算是性成熟。我中秋的时候,在我东南沿海的老家散步,刚好看到一具中华鲎褪下的皮,运气是相当的好,现在已经被我珍藏起来了,就是下图这个,这可是我独家拍摄的。
生物医学应用人类会食用鲎,但鲎被其他海洋物种猎食的历史更久,因此有人会对鲎进行商业捕捞,用它们的肉制作成诱饵,去捕捉鳗鱼和条纹鲈鱼,甚至是海螺。这么做的人并不多,让鲎陷入灭绝边缘的还是因为它们的一些医学价值。
从1960 年代以来,鲎一直被生物医学行业认为,它们的血液中含有一种非常原始的凝血剂,称为凝固原。
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邦于1956年在鲎的血液中发现了一种很原始的凝血剂,被称为凝固洛原,从这之后,鲎一直被生物医学行业疯狂捕捞。当时的人们保护意识淡薄,有需求就不会管以后的供求是否跟着上。
为了让凝血原的效用不流失,医学行业认为必须从活的鲎中抽血,其抽血过程的鲎的死亡率约为30%,而且它们也不会被放生,修养一段时间继续抽血,全死了,就再来一批。而且这是以前的做法,21世纪之后,医学行业抽鲎血会直接将它们折断,用断口放血,这样就没有死亡率了,因为是必死。
在这样的恐怖操作下,也难怪鲎会濒危。
后记尽管关于中华鲎的种群具体数量一直没有靠谱的数据,但鉴于它们自1990年代以来下降了90%,2019年7月,它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归位濒危物种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