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名家孙学忠(板胡名家沈诚上)
板胡名家孙学忠(板胡名家沈诚上)1982年沈诚复原,他被分配到工厂工作。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工人老大哥。两年的工人生活,让他无暇练琴,然而他从未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一定要考上专业院校,学习板胡。他说道:“后来当我得知当年的一些同学和战友有的走上了文艺道路,或者考进了专业院校,心里就更加急切,对于自己未来还能否回到板胡专业而感到迷茫和焦灼。”沈诚迫切地向走回到他挚爱的板胡演奏之路,为了实现梦想,他以23岁的“高龄”备考西安音乐学院,学习板胡。天道酬勤,沈诚顺利地考取了板胡本科,跟随我跟著名胡琴演奏家鲁日融老师学习。后来鲁老师把他送到北京,跟随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学习板胡,毕业后先分配回西安音乐学院任教。1998年,中国音乐学院开硕士点,沈诚又考回到刘明源老师手中,成为中国第一位板胡硕士。1990年毕业后,沈诚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板胡艺术上扎根44年。1974年,经人介绍沈诚结实了西安板胡名家—
沈诚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普及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会长、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职业教育行职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
1986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1988年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刘明源教授,1990年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板胡专业硕士。1995年获“富利通”杯中国乐器国际独奏大赛板胡专业金奖,2017年荣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第六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演奏家,曾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骨干称号,文化部“区永熙音乐教育成果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给沈诚莫大的鼓励。尽管没有老师,他还是坚持练琴,很快他升到了中学,进入中学之后就被认定为文艺人才,招进了中学的乐队中。沈诚说道:“说是乐队,其实把会乐器的学生组织到一起杂牌军,只要一起出声就行。”
此时,沈诚还未意识到他正在慢慢走近板胡。某日,乐队要排练当时马玉涛演唱的《老房东查铺》这首歌,而这首歌的前奏就是一段板胡,作为乐队的二胡手,沈诚的任务是必须要把这段板胡“摸”下来。学校里发给沈诚一把板胡,他就开始琢磨了。沈诚说道:“我没有谱子,就是靠听马老师的录音,一遍遍地在胡琴上试奏,就这样把这段前奏给拉出来了。自打那次演出后,我在乐队里是又拉二胡,又拉板胡。就算是开启了板胡这条路了。”
1974年,经人介绍沈诚结实了西安板胡名家——程连福老师,开始拜师学习板胡演奏。“那会儿没有教学体系,没有进阶化的练习曲,程老师上来就让我拉当时特别流行的一首板胡作品《秦川新歌》。当时能完整演奏器乐作品的人也不多,而且我当时才十几岁,凭借着这首《秦川新歌》我在西安中学生文艺汇演中获了奖,很快大家都知道西安有个拉板胡的少年叫沈诚。获奖后,我经常被邀请去参加各种汇报演出,医院、工厂、学校、国家单位等等,大大小小的舞台不计其数。当时我仅仅是个中学生,但是这些经历和荣誉,给了我更大的鼓励,让我爱上了板胡。于是我在板胡艺术上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后来我又跟西安好多老师学,跟好多乐队演出排练,只要有板胡,就会有我。我就成了一个专业拉板胡的。”
曾经蹉跎的一段岁月出生在上世纪建国后的那批人,都有着共同的经历,因为社会的变革让当时人的命运多舛。沈诚就因为时代,曾经中断过一段时间的板胡演奏。1976年底,因为一把板胡,沈诚被招入部队文艺团,穿上了一身戎装,成为了部队的文艺宣传战士。但是一年后,他却由于种种原因被迫放下乐器,拿起刀枪,成为了一名普通战士。
沈诚说道:“说实话,因为那时不让拉琴了,我心里特别失落。由于每天要训练,我的乐器没有地方放,我只能把我的板胡放在田头儿上的农具房里。等晚上大家都睡了,我跑到田头,拨开那些农具,拿起我的板胡,即便是这样我也不敢大声地拉。”
1982年沈诚复原,他被分配到工厂工作。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无产阶级工人老大哥。两年的工人生活,让他无暇练琴,然而他从未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一定要考上专业院校,学习板胡。他说道:“后来当我得知当年的一些同学和战友有的走上了文艺道路,或者考进了专业院校,心里就更加急切,对于自己未来还能否回到板胡专业而感到迷茫和焦灼。”沈诚迫切地向走回到他挚爱的板胡演奏之路,为了实现梦想,他以23岁的“高龄”备考西安音乐学院,学习板胡。天道酬勤,沈诚顺利地考取了板胡本科,跟随我跟著名胡琴演奏家鲁日融老师学习。后来鲁老师把他送到北京,跟随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学习板胡,毕业后先分配回西安音乐学院任教。1998年,中国音乐学院开硕士点,沈诚又考回到刘明源老师手中,成为中国第一位板胡硕士。1990年毕业后,沈诚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板胡艺术上扎根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