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崖城中心渔港船钓(高岩村鱼师庇佑)

崖城中心渔港船钓(高岩村鱼师庇佑)陈梅兰的夫家比较穷,她到邱家后,先后生了5个孩子。为了把孩子们养大,夫妻俩没少吃苦。按陈梅兰的话说,以前经常吃不饱饭,因为缺少吃的,早餐有时候也不吃。她的丈夫有一次去山上砍柴,饿得晕过去,后来被人发现。作为女人,陈梅兰年轻时也干过一些看起来应当是男子干的活,如扛石头,经常扛到后背疼,还有捣蛎灰、砸网衣,后者就是将网衣放捣臼中砸烂,作为修理“乌郎鼓”(木船)的原料。阿婆叫陈梅兰,今年84岁了。她19岁时,经人介绍,嫁给了高岩村渔民邱开方。陈梅兰从小就说闽南话,不会说本地话(太平方言),嫁到高岩村后,一开始很不适应,过了一段时间,她才听得懂本地话,说得了本地话。听说高岩村有天后宫和鱼师庙两座庙宇,问清楚大致方位后,记者就前往寻找。路上,看到一个古朴的石屋院子,便信步走进院子。院子里一间石屋内,走出了一位80多岁的阿婆,问记者来此做什么,记者说要去看妈祖庙,她用闽南话说出了“妈祖”两字,记者便问

2018-09-11 08:37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黄晓慧

多年前,记者曾去过当时还属于钓浜镇的石塘镇高岩村。近日,因百村行采访,记者再次走进了高岩村。

坐车到钓浜车站下车后,沿着沿海公路步行,不一会儿就到了高岩村村部。村部就在兴港路的马路边,同时又是“高岩渔家乐服务中心”。马路另一边,垒起的几块石头上,刻着“吉祥石塘”“高岩村省旅游特色村”等字,边上还有“洞下沙滩”“爱琴海”“花筑:海空下的院子”等广告牌、指示牌。看来,高岩村的休闲旅游业发展得不错。

崖城中心渔港船钓(高岩村鱼师庇佑)(1)

吃得苦中苦的渔家阿婆

听说高岩村有天后宫和鱼师庙两座庙宇,问清楚大致方位后,记者就前往寻找。路上,看到一个古朴的石屋院子,便信步走进院子。

院子里一间石屋内,走出了一位80多岁的阿婆,问记者来此做什么,记者说要去看妈祖庙,她用闽南话说出了“妈祖”两字,记者便问:“阿婆,你是箬山人?”

“我娘家在外箬,北山头。”她回答道。果然没错,北山头就是石塘镇原东湖村。阿婆叫记者坐在门前桌子边,闲聊起来。

阿婆叫陈梅兰,今年84岁了。她19岁时,经人介绍,嫁给了高岩村渔民邱开方。陈梅兰从小就说闽南话,不会说本地话(太平方言),嫁到高岩村后,一开始很不适应,过了一段时间,她才听得懂本地话,说得了本地话。

陈梅兰的夫家比较穷,她到邱家后,先后生了5个孩子。为了把孩子们养大,夫妻俩没少吃苦。按陈梅兰的话说,以前经常吃不饱饭,因为缺少吃的,早餐有时候也不吃。她的丈夫有一次去山上砍柴,饿得晕过去,后来被人发现。作为女人,陈梅兰年轻时也干过一些看起来应当是男子干的活,如扛石头,经常扛到后背疼,还有捣蛎灰、砸网衣,后者就是将网衣放捣臼中砸烂,作为修理“乌郎鼓”(木船)的原料。

陈梅兰在36岁时生下了小儿子,在她的记忆中,30多岁时是她最苦的时候,后来的日子慢慢好起来,儿子们渐次长大。不过,19年前,她的丈夫在70岁时去世了,“日子好起来了,他却没有福气享受。”丈夫去世10天后,她本人也因胃癌住院动了手术。

现在,陈梅兰的5个儿子,除了老三还住在本村,其他4个住到了椒江、松门、上马等地,加上这个院子里原来的邻居也迁出去了,这座渔家小院就只有她一个人留守了。

“以前住在这里的人很多,我家有9个人,355号有6个人……”当年的热闹已一去不复返,而老人在箬山东湖的同胞兄弟也去世了,所以她近年就没有回过箬山娘家。

高岩村天后宫原为财神庙

告别了陈梅兰,记者朝高岩村天后宫走去,这座妈祖庙的位置比高岩村鱼师庙高一些。该庙已入选《世界妈祖庙大全》(第二卷),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是福建湄洲妈祖宗支。因年久损坏,1990年,信众筹资、献料,到2002年,仿古式的妈祖大殿落成。除祀奉妈祖外,高岩村天后宫还祀奉观音、三官大帝、关圣帝君等。而据村民介绍,高岩村天后宫原先是一座小庙,称财神庙,是后来才改成妈祖庙的。

看过了高岩天后宫后,因为有家新开业不久的民宿就在边上,记者就去看了一下。凭海临风的感觉很不错,可以远眺积谷山,近处的高岩村鱼师庙自然也能近观。

鱼师庙香火绵延至今

在后岩的高岩村鱼师庙,记者见到了负责人潘再清和村卫生室的医生谢金海。

这是一座悠久的鱼师庙,曾经多次拆建、扩建,一直矗立在东海之滨,香火绵延至今。

潘、谢两人告诉记者,现在,每年开渔时节,渔船整修后出海或新船出港,渔船(船主信仰鱼师老爷的船)都要在庙前洋面上环绕三圈,驶到庙边时参拜。因此,每年渔民出海前,场面非常热闹。每当渔民返航,也都要到鱼师庙上香供奉祭拜。

崖城中心渔港船钓(高岩村鱼师庇佑)(2)

关于高岩村鱼师庙的来历,有一故事。相传早在300多年前的清康熙五十年(1711)春三月,钓浜渔民们远赴嵊泗洋打黄鱼,但是他们潮潮歉收,打不到几条鱼,各自暗暗叫苦。有一天,一条渔船在收网时,发现网里有一尊小型神像,这神像看上去庄严威武,其左手捏着一条通身金灿灿的黄鱼,右手拿着一把鱼耙。船老大看到神像心想:这神像应当是老天赐给我的宝物。他赶紧呼唤船上的伙计,拿出三支清香,将神像奉在船头,跪在神像前,点燃清香后,叩首许愿,念念有词,表示如果是上天所赐,再撒一网下去如果黄鱼满舱,就将神像带回老家建庙还愿。

在祭拜神像后,船老大又撒了一网,果然如其所愿:这一网下去,竟网到了满舱黄鱼,金灿灿的黄鱼像金子一样耀眼,活蹦乱跳。船老大喜出望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渔船回港后,赚了不少钱。

船老大回到钓浜后,就在高岩后岩这地方,立了一座简易的小庙,在农历三月十七将神像放在庙里,买来猪羊等祭礼,烧香点烛,虔诚祭拜,并要求家人以后都要经常去烧香点烛,祈求潮潮丰收。

从此之后,这位船老大出海,每趟平平安安,鱼虾盈舱,满载而归,但是和他同去的别的渔船,产量却是寥寥无几,很不理想。别的船老大就问他:有何诀窍获得丰收?得知内情后,他们也来到鱼师庙烧香点烛,果然也都获得了丰收。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四乡八岙的渔民都来鱼师庙烧香点烛,许愿祈求。这鱼师老爷也是神威显赫,有求必应,渔民们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好,打鱼时遇到大风大浪,祈求鱼师老爷保佑亦能获得平安。因此,钓浜周边的渔民们对鱼师老爷非常崇信,渔民们在鱼师老爷的庇佑下,安居乐业。这座鱼师庙代代相传,经历了不知多少风风雨雨。

老庙原有正殿三间、厢房两间,土改时期,因当地政府需建设畜牧场,将庙宇木料拆去使用。1972年,当地群众捐助进行了修复。2015年、2016年,信众再次筹资,对庙宇进行了修复,庙貌焕然一新。为方便善男信女前来烧香,鱼师庙还特修了一条4米宽、数百米长的水泥路连接村道,交通十分便捷。随着洞下沙滩旅游景区的日渐兴旺,游客络绎不绝,高岩村鱼师庙的名声也日益响亮,庙内香火甚旺。

鱼师老爷、大王老爷寿旦分别为三月十七、九月十五,届时都会演戏庆贺神诞。

除主祀鱼师老爷、大王老爷外,高岩村鱼师庙还配祀大王老爷夫人、小王爷、海财神、财神、土地、章元帅、吸浪将军、文武判官等。

崖城中心渔港船钓(高岩村鱼师庇佑)(3)

海上歼敌,惊心动魄

这次到高岩村采访,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高岩村渔民捉特务的故事。《温岭县志》记载:“1964年5月2日3时30分,钓浜乡高岩村4艘机帆船在洛屿洋发现1只敌船,即发出报警信号,隔海村2艘机帆船闻讯赶来协同监视。9时许,敌趁我502号渔船不备,劫持该船向东北方向逃窜。9时20分,103号渔业指导船获悉敌情报告,即率水产2号和另3艘机帆船全速追击,至11时40分在披山岛东偏南约37海里海域追上敌船,开枪击毙敌组长王大明,生擒副组长高志雨等4人,缴获所有武器装备。1964年l0月,省人委、省军区授予103号渔业指导船‘海上歼敌先锋号’称号,授予郭修庆‘民兵战斗英雄’称号。”(县志中记载的钓浜乡高岩村应当是钓浜公社高岩大队)

记者向潘、谢两人打听此事,没想到,巧的是,潘再清的哥哥潘云秋就是当年502号船的伙头(做饭的),是健在的当事人之一。于是,在潘再清家,记者听潘云秋讲述了当年的捉特务往事。

当年,陈新才是502号船的船老大,邱二头是二大,陈小玉(麻爷)是三大,陈士增(春生)是机舱(轮机长),谢提多是机舱(大管轮),邱夏生是头钉(管抛锚的),潘云秋是伙头。那时,潘云秋只有23岁,人也生得小巧,而船上年纪最大的则有40多岁。

潘云秋回忆说,当时,501号和502号、503号和504号两对船在洛屿东洋面上捕墨鱼。台湾特务王大明等5人坐的特务船引起了钓浜渔船船员们的怀疑。这只特务船靠上了502号船想要劫船,他们跳上船后,王大明等拿出了手枪,打伤了潘云秋等两人。潘云秋看到特务拿出枪来射击,慌不择路,就想爬进船上住宿的地方去。他半个身子钻进了门里,腿还留在外面,特务一枪打在他的右大腿上。当时,他感觉就像被一粒小石头扔中一样,腿很酸,血也流出来了。特务用武器劫持了502号船,还拿出金条利诱船员,叫开轮机的三大陈小玉开快点,同船的高岩渔民用方言告诉陈小玉应付一下就行了,只是口头答应开快些,为其他船来围歼特务争取时间。

崖城中心渔港船钓(高岩村鱼师庇佑)(4)

103号渔业指导船接到信号后,前来追赶被劫持的502号船,当502号船在其机枪射程范围时,就开枪射击。当时,他们不知道船上还有我方渔民。特务队长王大明将两条被子盖在头上,当他转头时,被枪射中死亡,其他4个特务就投降了。其中一个特务将毒药放在手上,想自裁。潘云秋说,当时在船上,他跟同船的人用方言说想喝水时,这个特务也听得懂,告诉他不要喝水。后来,潘云秋被送到温岭人民医院进行救治。那个时候的药很紧张,链霉素、青霉素等都没法供应充足,因此,后来又转到宁波军区医院住院20多天。他右腿上子弹进出的两面,分别缝了12针和7针。杭州军分区来医院慰问,送了一套列宁装、一双白力士鞋。

之后,记者又去看了洞下沙滩,这沙滩是高岩村和松门镇原洞下村(现并村)共有的,是石塘半岛人气非常旺的景区。高岩村党支部书记邱光辉告诉记者,在市旅游实业公司和原洞下村、高岩村合作组建的一家半岛沙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中,高岩村占了24%的股份,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中,光是旅游方面就有上百万元,村民们自办的民宿也有很多家。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