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嘉应州志里的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嘉应州志里的客家方言)这里好像也不是太准确,一般交谈双方提起第三人的时候,才会说“某人”。具体是哪一个人,交谈双方心领神会不需要说出来。不知其人而问之曰某人。孙中山先生有一段演说的视频留存于世,他在里面就有按照这样的口音的记录,“在这样的形势下,矮登人都要起来革命,也离不开伊登人的支持......”所以我觉得孙先生应该属于客家人无疑。客家酿豆腐里面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孙中山在梅县吃饭,把“酿豆腐”听成“羊斗虎”。我觉得说法错误,不是孙先生听错,而是因为孙先生的客家话和梅县人的口音的差别,请客的主人听错了孙先生的发音。“他(她)”客家话念“几”。“他(她)们”客家话通常说“几登人”。

前文我们讲到了光绪版《嘉应州志》之卷七——方言,讲到第十五页。方言卷一共有九十二页。既然看官老爷们喜欢,我就继续往下写。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嘉应州志里的客家方言)(1)

称人谓之箕、谓之虞、谓之吴、谓之惹。

“我”客家话叫“矮”,就是客家博物馆里面的那个大大的字。“我们”就说“矮登人”。

“你”客家话叫“伊”。“你们”读成“伊等人”。

孙中山先生有一段演说的视频留存于世,他在里面就有按照这样的口音的记录,“在这样的形势下,矮登人都要起来革命,也离不开伊登人的支持......”所以我觉得孙先生应该属于客家人无疑。

客家酿豆腐里面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孙中山在梅县吃饭,把“酿豆腐”听成“羊斗虎”。我觉得说法错误,不是孙先生听错,而是因为孙先生的客家话和梅县人的口音的差别,请客的主人听错了孙先生的发音。

“他(她)”客家话念“几”。“他(她)们”客家话通常说“几登人”。

不知其人而问之曰某人。

这里好像也不是太准确,一般交谈双方提起第三人的时候,才会说“某人”。具体是哪一个人,交谈双方心领神会不需要说出来。

富谓之发

旧时大家都穷,而且都以穷为荣,所以没有这样的叫法。现在生活富裕了,闲谈之间就会以“最近在哪里发达?”“现在发达了!”这样的开场白。春节拜年的时候,互相贺年“新年大发!”

贫谓之括

这里的括读作“匮kui”。但是我记忆中没有这样的叫法。揭阳靠近五华的“半山客”把肚子饿了叫“肚史匮料”“肚匮”。梅州平远这边是把肚饿叫成“肚几”。

祭谓之馈。土音读徙之平声。

这里的读音很怪,难不成是梅县的发音?祭还有读“溪”的?一般把上山扫墓叫成“筛地”。

也有把扫墓叫“挂纸”的,因为按照客家的习俗,扫墓的时候要准备一张黄裱纸,中间贴一张红纸,洒上新鲜鸡血,这叫“打花纸”。然后用石头把“花纸”压在墓碑上。

农历八月入秋后,上山草木开始枯黄,客家人就会去墓地上除草,砍掉灌木,把墓地四周遮阴的枝叶都劈开,整“开阳”来。这个叫“割地”。

春节正月农历十五前后(要过立春),再到墓地上“挂纸”。春分和清明是农忙时节,客家人就不安排扫墓。这一点和广府人、潮汕人注重清明扫墓的有很大区别。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嘉应州志里的客家方言)(2)

烂谓之绵。

这个发音类似只有梅县常用。梅州(嘉应州)下辖梅县(程乡县)、平远、蕉岭、大埔、丰顺、五华、兴宁,六县一市。各地口音不尽相同。梅县音较软绵;平远音接近江西音,较硬;蕉岭音近福建音;大埔音比较复杂,我接触过的大埔人的口音都听不懂;丰顺音较多潮汕味道,和梅县音一样软;五华人口较多,口音庞杂,语法上十分独特;兴宁音卷舌居多,说话“而”来“而”去。我幼时的教师多为兴宁女老师,所以听起来也很顺溜。

碎谓之茸。

美谓之产,亦谓之劲,亦谓之竫。土音读井之平声。

美又谓之窕。读如哨如噍。

现在流行白话的叫法,叫女孩“亮妹”,叫男孩“赛歌”“亮仔”。

吝啬谓之涩,亦谓之剑。

嘲笑请客出钱的人小气,一般叫“额裁”。节省家庭开支,叫“欠”。勤俭持家叫“做家”。

记得幼时在路边看到一棵倒下的枯树枝,我拖回家里当柴烧,邻居笑我“按魏做家”。

智谓之精。

愚谓之蠢,亦谓之憨。

幼时大人教小孩“齁精莫齁额昂”——学精别学傻。笑某个人傻傻的,就说“昂荡荡”。

黠谓之鬼黠。

诈谓之徼。

形容某人狡猾,一般说“盖只人好搞歪”。说某人奸诈则说“好间”。客家人管滑溜溜的塘鲺叫滑哥,读音“歪勾”。所以有时形容某人狡猾时也会评价他像“歪哥”一样。

欢喜谓之(左女右兴)。

忧谓之切。

幼时过年,孩子们最高兴。长辈就说我们“兴古鹿促”“欢喜打倒妄”。

“切”这个读法倒是没有见过。担忧一般说“谁”(第三声),愁的意思或者说担心。

忿怒谓之狠。

怒骂谓之阿诠。此缘切

嬾怠谓之嬾司。

准确地来说,讨厌叫“孬”,很讨厌某人读音“喊孬某人”,烦恼事情就叫“烦”。

“狠”这个读音一般是指对某人或某事很生气又说不出来,或是不能说捂在心里。

小时候,大人骂小孩嬾就会说“嬾司古”“嬾司嫲”。小孩淘气就叫“蛮牛”,再加上排行就会叫“蛮牛二”,简而化之就叫“牛二”。叫着叫着就变成小名了。

傍晚太阳落山,大人站在门坪叫自家小孩回家,“牛二”“矮五”“啊三嫲”.......一声声叫唤,此起彼伏。变成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迟钝谓之儒输。土音无相当之字,举其他近似者,似此二字之变音。

撰写地方志的秀才举人们写到这里也没法了,直接说无相当之字。

笑话小孩不会读书一般会说“屯”,和形容菜刀刀刃钝的读音是一样的。如果是做了蠢事,就会说“蠢”或是“昂”。

说是非谓之学是非。

分谓之奔。

跋扈谓之可扈。

准确地来说,给予也叫“奔”。大人看到小孩吃苹果啃得香甜,故意去逗小孩,“奔滴厓食齁莫?”(给点我吃好吗?)但是分家也叫“奔家”。离婚则叫“脱离”。迁居叫“落家”。

挥弃物谓之拌。

一般来说,读作“fi”。飞机也叫“fi计”。山上生长的铁芒萁,客家人割来烧火用的,叫“鲁居”。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嘉应州志里的客家方言)(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