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郑州工业转型升级方案(38个重点项目总投235亿)

郑州工业转型升级方案(38个重点项目总投235亿)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产业规模迅速壮 大 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在煤矿机 械、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纺织装备、金属制品、工业机器人、非晶智能电气等优势领域涌现出了郑煤机、中铁装备、宇通重工、新大方、黎明重工、恒天重工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并有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中小企业如郑州钻石 超硬刀具、中原利达、欧帕机器人、科慧科技、龙翔电气、博奥激光等 企业研发出各具特色的拳头产品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 问题:主要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 没有形成核心企业引领行业集群发展的格局;核心基础零部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附《计划》全文:郑州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贯彻落实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2016-2018)》和郑州市 《关于打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见习记者 裴熔熔

3月30日,郑州市办公厅印发《郑州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指出到2020年,郑州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2500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达到1000亿元。每年培育10个河南省首台 ( 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到2020年末,装备行业争创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个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5家左右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较强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计划》聚焦郑州市盾构、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通用航空6个高端引领产业和矿山装备、工程装备、纺织装备、电力电气装备、基础零部件5个传统优势产业,全面推进结构升级,构建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郑州特色优势的装备制造业新体系。其中,共择出38个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34.9亿元。

《计划》指出,要依托郑州机械研究所、河南欧帕机器人、郑州科慧科技、郑州图灵机器人、金惠科技等企业,加快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河南金谷年产1500台套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智能焊接机器人、码坯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同时,加快引进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中航机器人、广州数控等国内外一流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谋划建设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加快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兴机器人产业集群。

郑州工业转型升级方案(38个重点项目总投235亿)(1)

郑州工业转型升级方案(38个重点项目总投235亿)(2)

郑州工业转型升级方案(38个重点项目总投235亿)(3)

郑州工业转型升级方案(38个重点项目总投235亿)(4)

郑州工业转型升级方案(38个重点项目总投235亿)(5)

郑州工业转型升级方案(38个重点项目总投235亿)(6)

附《计划》全文:

郑州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

为贯彻落实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2016-2018)》和郑州市 《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实施方案》 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 全面提升竞争力 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装备制造业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产业规模迅速壮 大 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在煤矿机 械、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纺织装备、金属制品、工业机器人、非晶智能电气等优势领域涌现出了郑煤机、中铁装备、宇通重工、新大方、黎明重工、恒天重工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并有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化中小企业如郑州钻石 超硬刀具、中原利达、欧帕机器人、科慧科技、龙翔电气、博奥激光等 企业研发出各具特色的拳头产品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 问题:主要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受制于人 没有形成核心企业引领行业集群发展的格局;核心基础零部

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落后 行业配 套能力不强;装备制造业的服务业发育不全 缺乏在产品前期咨询、系统解决方案、设备租赁与维修、营销和后期全方位服务等方面的增值业务。

当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兴起 装备制造业发 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从全球看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加速融合使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价值构成、商业模 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装备制造业总体呈现出产品技术高端化、 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组织集群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态势。从 国内看 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创造了巨大的装备市场需求 需求结构重点转向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绿色装备等 装备制造业驶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 另一方 面全国各地围绕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的竞争日趋激烈 纷纷以创新抢占发展高地和市场空间。我市装备制造业正处于跨越发 展的新时代 必须走好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打造装备制造业的竞 争新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融合化方向 围绕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智能转型的发展思路 着力做强龙头企业、提高 质量效益、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引领产业向盾构 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节能

环保装备等高端方向跨越升级 推动矿山装备、工程装备、纺织 装备、基础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 全面推进产业创新 升级、制造升级、品牌升级 形成新型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实现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动能转换、方式转变、赶超突破。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稳定扩大。2020 年 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2500亿元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达到1000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持续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标志性重大技术装备产品 每年培育10个河南省首台 (套) 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到2020年末 装备行业争创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个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 高端智能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以上企业实现突 破。

产业集群创新转型。到2020年末 培育5家左右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较强核心竞争力企业 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 地位明显提升。

三、重点领域

聚焦我市装备制造业6 大高端引领产业和5 大传统优势产业 全面推进结构升级 构建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具有郑州特色优势的装备制造业新体系。

(一)做强6大高端引领产业

紧盯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沿 结合我市现有基础和优势 通过引进和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着力发展盾构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通用航空装备产 业 进一步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1. 盾构装备

依托中铁工程装备集团 推进中国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 园项目建设 重点发展盾构全系列产品、隧道专用系列产品、硬 岩掘进机、桩工机械产品和矿用装备产品 加快研发掘进穿江越 海、地下管廊等成套化盾构装备新产品 积极拓展盾构掘进、设 备租赁、再制造、机电安装、桩基施工等新业态 推进盾构云平 台建设 全面整合零部件供应商、整机企业、勘察设计院、施工 企业等资源 实现盾构的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理和智能 服务。以隧道装备产业一体化发展为中心 突出盾构产业化核心 形成 “一业为主、相关多元”的产业格局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盾构装备产业基地。

2. 机器人

依托郑州机械研究所、河南欧帕机器人、郑州科慧科技、郑州图灵机器人、金惠科技等企业 加快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园、河南金谷年产1500台套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建设 重点发展智能焊接机器人、码坯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食品、物流等领域需求

加快智能焊接机器人、码坯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的研发生产 大力发展以物流机器人为主的物流装备 积极培育发展医疗健康、 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型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着力突破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 技术 推动从工业机器人单机到成套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的升级。加快引进瑞士 ABB、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中航机器人、广州数控等国内外一流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 谋划建设机器人产业研究院 加快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新兴机器人产业集群。

3. 数控机床

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等企业 加快推动友嘉产业园建设 重点发展高档、精密、大型、高速、专用数控机床及机床专用刀具等。积极 谋划引进友嘉集团上下游配套企业及日本山崎马扎克、德国通快、沈阳机床等国内外知名数控机床企业 大力突破精密制造装备、高性能数控车铣复合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 元智能专用装备和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关键核心技术 研发增材制造前沿技术和装备。攻克关键功能部件、智能数控系统、在线故 障诊断等关键共性技术 发展高强度高刚度低应力床身、高速大功率高刚度电主轴、多头高速滚动丝杠、高精度滚动直线导轨、机床刀具等关键部件 着力培育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制造产业集群。

4. 轨道交通装备

依托郑州中车四方、思维列控、辉煌科技、中国通号、轨道交通装备科技等企业 推进中车四方郑州基地项目建设 重点发展动车组及城际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和铝合金车体、转向架、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信号系统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为主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引进株机所、北京轨道交通装备集团等企业来郑投资 发挥龙头企业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技术及资本优 势 以整机制造领域的关键产品研发、制造与服务为核心 积极探索发展模式 建立健全产业体系 着力建设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5. 节能环保装备

依托康宁特、宇通重工、郑州锅炉、德盛祥、郑州天瑞等企业 推进新密环保装备产业园、康宁特大型机组干法脱硫除尘项 目、郑锅高效洁净锅炉研发及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风尚企业芯城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重点发展烟气净化、垃圾处理等环保装 备和高效锅炉、节能电机、节能型工业炉窑、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装备。力争引进龙净环保、菲达环保等行业龙头企业 积极发 展烟气脱硫脱硝脱汞处理装备、除尘专用装备、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装备 以及环保材料制剂、环保监测仪器装备等。做大做强我市的环保与资源利用装备产业 着力形成全国重 要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6. 通用航空装备

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街区等产业优势 推进上街河南啸鹰航空飞机组装及试飞基地、河南翱翔航空1500架无人机300万件零部件建设、无人机研发项目二期等项目建设 重点发展无人机及其相关产业 引导发展轻型公务机、水陆两栖飞机、轻型涡浆飞机、大中型地效飞行器、特种用途通用飞机、微小型航空发动机、民用航空数控加工中心、大型航空改装维 修、航空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维修等产业 积极引进大疆、中航智、易瓦特等企业 拓展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及相关产业 形成产品研发试验、飞行控制系统开发、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完 整产业链条 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通用航空产业集群。

(二)提升5大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装备制造产业 推进矿山 装备、工程装备、纺织装备、电力电气装备、基础零部件等传统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精密化、集成化转型 进一步转换 动能 加强产业竞争新优势。

1. 矿山装备

重点支持郑煤机、嵩阳煤机、黎明重工等发展重型、可回填、再制造液压支架、煤矿综采装备和矿山装备 通过不断提高 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安全、可靠、节能、绿色、成套、具备远程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功能的新型矿山装备 大力推动矿山装备再 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引领国内外矿山装备更新换代的发展方

向 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实力 突出打造世界级液压支架创新与再制造生产基地。

2. 工程装备

重点支持新大方、宇通重工等企业向产品多元化方向提升 通过瞄准国内外两个市场需求 强化 “专用、特色、成套、大型”的特点 进一步细分产品领域和服务市场 分类制订发展战略 抢占市场先机 培育优势产品 大力发展应用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磁悬浮列车等领域的架桥机、提梁机、移动模 架、平板运输车等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成套工程装备 产品。支持企业提升发展现代装备服务业 以拳头产品为主打 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装配、技术咨询、售后服务、配件贸易、设备租赁、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进一步增加企业收入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培育打造国内重要的特种、专用高端工程装备产业集群。

3. 纺织装备

支持恒天重工、郑纺机等纺织装备企业提升发展新型纤维材料生产成套装备 拓展大吨位涤纶和粘胶纤维生产线装备 以开发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和特种纤维材料成套装备为调整目标 以提供高技术、高性能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成套装备为技 术创新的方向 提升纺织机械的开发和制造能力。

4. 电力电气装备

支持金阳电气、索凌电气、龙翔电气、中岳非晶、郑州格

力、郑州海尔、凌达压缩机、经纬电力等企业加快非晶合金变压器、发电机、非晶合金铁芯、智能微电网、光伏设备等技术突破 重点发展高低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输变电成套装备、电 线电缆、智能电网用户端设备、智能家用电器等产品 形成以工 用、军用、民用全覆盖的高端产品新体系。鼓励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增强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实施工程总包的能力 完善和提升电力电气装备产业链条。

5. 基础零部件

支持郑州机械研究所等企业发展优质齿轮加工、热处理中心、优质钎焊材料和钎焊工艺装备制造扩大产能和服务领域;支 持河南航天液压等企业大力发展军、民用航天液压气动元件、航空航天特种阀门研制和生产 支持郑州郑蝶阀门有限公司、郑州 高压阀门厂发展电力、石化、环保、石油、天然气井口装置用阀、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用阀、核电用阀等新产品;支持华晶公司、富耐克公司、郑州钻石公司等企业的 PCD-PCBN 超硬材料刀具、制品和工具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力支持发展优质铸 件、锻件、大型特种钢结构零部件制造。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创新升级

加快行业双创活动 以提高技术水平为目标 培育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 带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 管理创新 实现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整体跨越。

1. 培育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

在高端引领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选择中铁装备、河南友嘉、郑州机械所、欧帕机器人、科慧科技、郑煤机、恒天重工、宇通重工、新大方、郑州中车等龙头企业 在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重大科技专项承担、高层次创新平台 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壮大实力 打造装备制造 “航空母舰” 使其在转型升级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2. 建设创新引领型平台和机构

在高端引领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布局各级创新平台 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 家重点 (工程)实验室、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支持郑州机械研究所、中机六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共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 积极推进筹建大连理工大学重大装 备制造郑州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郑州智能装备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3. 培养引进创新引领型人才

依托 “智汇郑州”人才工程 加大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创新型

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加大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的 引进力度;加强军转民、民参军技术人才的交流培训;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等机制 提升装备制造企业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深化产教融合 优化装备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 加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 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 “知名企业家、知名技术专家、知名工匠”。

(责任单位: 市人才办、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

4. 研发创新引领型高端产品

实施创新工程 依托国家和省重点工程 组织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联合体协同开发 突破产业技术瓶颈 开发一批技术水平先进、市场需求潜力大的高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对新推出的具有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产品 按照首台

(套)的有关政策规定给予激励。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

局)

(二)推进制造升级

以增强制造能力为目标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协

同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基础制造 实现装备 制造行业制造能力的全面跃升。

5. 推进智能制造

加快推进技术改造 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工程。积极争取

国家、省各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及时复制推广其成熟经验。以中机六院为龙头 建设 “郑州市智能制造标准验证工作平台” 建立 “互联网 智能制造标准验证”新模式 创建郑州市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4 年持续培育智能工厂、智能车间 持续推动装备企业实施以 “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智能化改造 开展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产销对接系列活动 连续4 年落实省机器人

“十百千”示范应用工程 从2017年开始在机械、汽车等10个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重点领域和特色装备园区 推动20家企业规模化示范应用200台以上机器人 力争到2020年机器人示范应用达到2000台以上。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走在全省前列。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财政局)

6. 发展绿色制造

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 围绕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 供应链等关键点 实施一批全工艺流程生产线的绿色化改造升 级 实现绿色生产。推动汽车、机床、工程机械、机械零部件等 行业开展再制造服务 鼓励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为再制造提供协同管理、资源管理和数据服务 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 展。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

7. 培育服务型制造

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围绕制造发展工业设计、品牌运作、金融保险、融资租赁、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提高增值服务在价 值链中的比重 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 从以制造为主向 “制造 服务” 转变 以销售产品为主向销售 “产品 服务”转变 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服务供应商的战略转型。行业每年争创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展改革委)

8. 提升基础制造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 坚持 “市场导向、需求牵引、协同创新、协同制造、优化提升” 针对技术基础薄弱、制造能力滞后的短板 联合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分领域实施一揽子突破计划 夯实制造基础。重点实施盾构机关键部件国产化、轨道交通车辆 部件国产化、新型磨具产业化等项目 每年争取承担国家工业强基项目 提升我市装备行业基础制造能力。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

(三)推进品牌升级

以 “郑州装备、装备世界”为目标 牢固树立 “以质取胜” 理念 加强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 培育若干国内外知名品牌 企业 推出一批郑州装备精品 实现郑州装备制造品牌影响力的 显著提升。

9. 强化质量品牌

支持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

法 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培育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知名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大力引进知名品牌 积极发展本土品牌 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行业品牌。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等各级政府质量奖及中国驰名 商标、河南省名牌产品。开展区域品牌培育 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 掌握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

(责任单位: 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10. 加强市场推广

支持企业参加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宝马展等国内外高水平展会 依托省、市大型综合展会平台举办装 备制造专业展 提升郑州装备品牌整体影响力。加强与中央企业 合作 利用其重点工程和海内外渠道提高郑州装备的市场占有 率。加强政府引导服务 定期举办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产销对接 活动 引导市内各类采购主体扩大对本市装备的采购使用 以应用促销量提升、质量提升、品牌提升。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

11. 扩大国际合作

支持中铁装备、郑煤机等有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并购 建设境外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 鼓励国内相关配套产业

入住园区 形成园区内装备制造业上下游完整产业链 充分利用园区的多功能和影响力 建立资源与市场共享、风险共担的 “走出去”联盟。以 “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国际产能合作、对外援助项目为突破口 以 “工程 装备 运营”方式 推动盾构装备、矿山装备等优势产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提升郑州装备在 海外的品牌影响力。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政府

外侨办)

(四)推进结构升级

12. 调整空间布局

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推动我市制造业转型 升级 在原来汽车及装备制造这一主导产业的布局基础上 衔接全市产业布局调整大局 积极谋划和调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 局。重点在航空港区、经开区、荥阳市、上街区布局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产业、新业态 延伸产业链条 形成主机加配套的产业集群 其中航空港区重点发展精密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制 造等;荥阳市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经开区重点发展盾构装备、成套装备等;上街区重点发展航空制造等。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13. 推动集群集聚

引导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聚焦主导产业 发挥特色优势 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

基地、省装备制造转型发展试点示范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着力建设盾构装备产业、机器人及数控机床产业等集群 提升装备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能级。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质监局)

14. 深化军民融合

深入推进与中船重工、中国电科、中航工业、中国兵器等央企军工集团驻郑企业的全面合作 突破航空航天装备、电力电气 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 推动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 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移 加快建成全省领先、全国重要的军民融 合产业基地。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科技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市工业发展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郑州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全局性工作。市工信委牵头组织 市直有关局委按职责分别推 进 密切配合 积极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县 (市、区)要落实主体责任 健全工作机制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 认真抓好落实。市政府每年组织 对各县 (市、区)、各部门转型升级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责任单位:市政府牵头 市工信委组织 各有关单位参与落实)

(二)加大政策激励

落实市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若干财政政策 统筹用好市级各类资金基金 鼓励有条件的县 (市、区)设立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子基金。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企业重组改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农机购 机补贴以及国家和省首台 (套)重大技术装备奖补等各类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切实用好营改增税收政策优惠 增强发展新动能 引导企业利用金融租赁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工具 丰富扩大融资渠道。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金融办、市地税局、市国税局)

(三)推进试点示范

落实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选择传统产业基 础好、转型发展任务重、地方措施力度大的县 (市、区)、特色装备产业集聚区 开展装备制造转型发展试点示范建设。各试点 地区 (园区)要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产业集群 先行先试 为全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提供模式。市财政资金对试点地区 (园区)给予优先支持。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财政局)

(四)营造发展环境

强化行业服务 对企业积极参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业标 准制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支持 帮助企业加入相关行业协

会、产业联盟等组织 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推广新技术和新做法。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 宣传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 的新模式、新业态 举办各种层次的论坛、座谈会、培训等活 动 营造全社会参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