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见闻录(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天台清凉)
莲池大师见闻录(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天台清凉)二或未答,予笑曰:“毋劳尔思也。天台之后有清凉,犹尧舜之后有孔子也。而又何议也?” 曰:“喙贤首者,亦百喙而一中耳。又向不云乎?贤首之道,至清凉而始备,是则天台清凉二师,恩如父母,道亦如父母。且清凉可得议乎?”
一
人有恒言曰:“天台贤首,愚尝究之。南岳举其纲,而万目毕张,则莫备乎天台;贤首持其衡,而千星交罗,则莫备乎清凉。盖自有佛法以来,天台集其大成;自有天台以来,清凉集其大成矣!故当以二师相对而名宗也。”
或曰:“人于天台无议矣,于贤首或置喙焉,何也?”
曰:“喙贤首者,亦百喙而一中耳。又向不云乎?贤首之道,至清凉而始备,是则天台清凉二师,恩如父母,道亦如父母。且清凉可得议乎?”
或未答,予笑曰:“毋劳尔思也。天台之后有清凉,犹尧舜之后有孔子也。而又何议也?”
二
或曰:“彼四教,此五教,判然二宗矣,然亦有同欤?”
曰:“毋以二为也。四之与五,犹五蕴六根,开合焉耳矣!五教之小,即摄入四中之藏。而藏之为言,犹迹涉于混,故另分曰小也。五教之顿,即摄入四中之圆。而达摩直指,正属乎顿,欲其彰显,故特标曰顿也。二宗之圆教,一也。而华严十玄之旨,四之圆犹含其意而未尽,故小始终顿之后,而独冠以一乘之圆,有深意也。以其各为一时之所依归,而均为万代之所程式,以是名之二宗。宗常二而道常一,歧而二之,则非矣!”
天台:隋朝智顗大师栖止天台山,倡立一宗之教观,世称天台大师,遂以所立之宗称为天台宗,或称台教。
贤首:唐朝华严宗第三祖法藏大师,字贤首。师一生宣讲《华严经》三十余遍,致力于华严教学之组织大成,又注释《楞伽经》、《密严经》、《梵网经》、《大乘起信论》等经论,并仿天台之例,将佛教各种思想体系分类为五教十宗。著作甚多,计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料简》、《华严五教章》、《华严纲目》、《华严玄义章》等二十余部。
南岳:指南北朝天台宗二祖慧思大师,陈代太建二年(570),慧思大师入南岳讲般若经典、《中论》等,称为般若道场,故慧思大师又称“南岳大师”。
清凉:唐朝华严宗第四祖澄观大师。唐贞元年间,德宗圣诞,召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帝朗然觉悟,谓“以妙法清凉朕心”,遂赐号“清凉国师”。
四教: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以释尊一生所说教法,依内容分为化法四教:一、藏教,指小乘教。二、通教,为大乘之初门。此教通前后之藏、别、圆三教,故称通教。三、别教,此教乃独被菩萨,不涉二乘,有别于藏、通、圆三教。四、圆教。此乃圆融、圆满之教。又依佛陀教导众生之方式分为化仪四教,即顿、渐、秘密、不定等四教。
五教:唐朝华严宗贤首大师将释尊一生所说的教法,判为五教:一、小乘教,是教钝根小机之法。二、大乘始教,是出小乘,初入大乘的教法。三、大乘终教,是对大乘纯熟的根机,所说尽理之教。四、大乘顿教,是说大乘顿悟的教门。五、一乘圆教,是圆满最上的教法。
盲目崇拜和盲目质疑都不可取。因为都是盲目,因为过犹不及。
判教这件事,其实是荒谬的。但也是用心良苦的。
知道荒谬,需要知识。理解用心良苦,或许需要慈悲。
佛教为什么衰败呢?真知识少,假慈悲多。